相傳在唐武后“天冊萬歲”與“萬歲登封”年間建造了該塔,其名各取一字,故名“天封”。
寧波民間傳有民謠“天封塔,十八格,背來泥沙往上搭,其拉兒子去做撒,阿拉兒子不做撒。。”但是現實中天封塔只有七層,加上地宮兩層,最多也就九層。具史料記載,原本天封塔的位置附近還有天封寺,這一千多年以來,多次損毀又多次重建,截止目前位置只剩一個天封塔。
建國后對天封塔進行了幾次修繕。在維修過程中,發現了諸多珍貴的文物,如五代時吳越國王錢弘淑造置的一座鍋塔;南宋的銀殿、銀塔;還有鐵鑄的塔剎。塔剎是裝在塔頂上的,分為三層,最下層的叫“覆缽”,是元代的遺物;中間一層扁圓形,形狀如珠子的叫“寶珠”,最上面一層如碗,叫“承露”,意為承接露水之用,這兩件是清代的物件。部分文物珍藏在寧波市博物館里。

寧波傳說故事天封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