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神希園」的第 358 期原創 來源 l 神希園(ID:shenxiyuan999)中醫自古以來,就強調腎的重要性,不僅有“生命始生,先生兩腎”的說法,還有“腎為先天之本”的說法。還有名醫扁鵲,更是指出人的腎,猶如樹的根,哪怕“枝葉雖枯槁”,只要根沒有問題,必然“一夜春風來”,“根本將自生”。然而,真正意義上將腎的重要性與理法方藥結合起來的,還是當屬醫圣張仲景,他在《金匱要略》中傳下了“治腎祖方”腎氣丸,標志著古代中醫對于治腎護腎邁開了一大步。而后,歷代醫家不僅對腎氣丸十分重視,而且還在此基礎上衍化出了許許多多的奇效良方。
在南宋時期,有一個著名的醫學家,名叫嚴用和,他將醫圣張仲景的腎氣丸,改了兩個比較經典的衍生方,其中最為著名的是濟生腎氣丸,而另一個方雖然也十分經典,但是,后世的同名方太多,從而掩蓋了這個方子,它就是十補丸。十補丸與濟生腎氣丸都是在金匱要略腎氣丸的基礎上加減化裁而成的,只不過濟生腎氣丸加的是車前子和牛膝,而十補丸所加的是鹿茸和五味子。由于濟生腎氣丸有《湯頭歌訣續集》的推波助瀾,被人們廣為熟知,而作為濟生腎氣丸的姊妹方十補丸,卻一度被雪藏。

對于十補丸這個千年古方來說,它的配伍也是很經典的,它的藥物組成是由十味中藥組成的,具有補腎陽的作用,據《濟生方》所載,十補丸全方由“附子(炮,去皮臍)、五味子各二兩,山茱萸(取肉)、山藥(銼,炒)、牡丹皮(去木)、鹿茸(去毛,酒蒸)、熟地黃(洗,酒蒸)、肉桂(去皮,不見火)、白茯苓(去皮)、澤瀉各一兩”等10味中藥組成,按照原方制法,將這些中藥研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七十丸(約相當于現代的6~9克),空心時,用鹽湯或者鹽酒送服。 那么,這個十補丸,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從方劑的基礎功能來看,《濟生方》所記載的這個十補丸主要具有“益精血、補腎陽”的作用,臨床上可用于治療腎臟虛弱,面色黧黑,足冷足腫,耳鳴耳聾,肢體羸瘦,足膝軟弱,腰脊疼痛,小便不利等病癥。十補丸從藥用功效上來看,與濟生腎氣丸相比,是兩個不同的方向,濟生腎氣丸重點是在調控水液、緩解水腫,而十補丸重在補益精血、溫陽化濕。由于十補丸的獨特作用,因此,嚴用和稱之為“但是腎虛之證,皆可服之”。 
十補丸雖然是在《金匱》腎氣丸的基礎上加減化裁而成的,但是進行化裁之后的十補丸,它的配伍角色也發生了變化。縱觀十補丸,全方以鹿茸、附子、肉桂為君藥,主要起到壯元陽、助氣化、補氣血、益精髓、強筋骨的作用;以熟地黃、山藥、山茱萸、五味子為臣藥,其中熟地黃與懷山藥主要起到補腎填精的作用,山茱萸、五味子主要起到固精斂氣的作用;茯苓、澤瀉、牡丹皮為佐藥,其中茯苓、澤瀉溫陽利水,丹皮活血行滯。全方十味中藥,共同起到溫補腎陽、補益精血的作用,不僅是“補中寓通”的配伍法則,還形成“補陽為主、補陰為輔、行滯為佐”的鐵三角。 十補丸在《金匱》腎氣丸中所加的這兩味中藥,也是頗具特色的。其中鹿茸是溫補腎陽的良藥,《本草經疏》指出,鹿茸“稟純陽之質,含生發之氣”,《本經逢原》稱鹿茸“補火助陽,生精益髓,強筋健骨,固精攝便”;其中五味子是固腎澀精的良藥,《神農本草經》指出,五味子“補不足,強陰,益男子精”,《本草通玄》指出,五味子“固精”。十補丸中加入鹿茸和五味子二藥,一補一固,溫補之力瞬間大增。誠如清代名醫張璐所說,“八味丸中加鹿茸、五味子,名十補丸,為峻補命門真元之專藥”。 
十補丸的重心就是溫陽填精,可以治療腎虛諸證,不過在原方主治中并未提及舌脈特征,結合歷代醫家對十補丸的運用經驗,歸納總結為舌體淡嫩、脈虛而弱。十補丸雖然是淵藪于金匱腎氣丸,但是它附子的劑量要比金匱腎氣丸大,熟地黃、山藥、山茱萸等藥的劑量又比金匱腎氣丸輕,所以,十補丸的側重點是溫補腎陽,而金匱腎氣丸的側重點是溫補腎氣。不僅如此,十補丸中所加鹿茸為血肉有情之品,“壯腎陽,益精血,強筋骨,調沖任,托瘡毒”,是一個補瀉兼施的中藥,對全方起到了引領作用。 十補丸在后世傳承中,版本特別多,而且藥物組成也不太相同,因此,可以將《濟生方》的十補丸,稱之為“濟生十補丸”。雖然在后世傳承中,十補丸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不代表它“沒有本事”。可以說,十補丸對于一切腎功衰退、水液失調的病癥,都能發揮用武之地。不過,在臨床運用中,仍需注意,方中附子、肉桂溫燥,但凡過敏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陰虛內熱、孕婦、哺乳期女性、兒童,不宜使用十補丸。另外,在服藥期間,也不宜與降血糖、降血壓、感冒藥等同用。 溫馨提示: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本文僅作知識分享,不構成對任何方藥或治療的推薦,不能代替醫療建議,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生的一切責任。如有診療需要,請到當地醫院就診。 保持溝通,一起前行
END ——妙用中醫,健康人生,精彩內容,廣而告之—— 筑基進階,不要錯過! 視頻內策,敬請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