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部舊上海老電影人南下香港拍攝的故事片,香港麒麟影業公司1947年出品的家庭倫理片《春之夢》,本片由朱石麟編劇并導演,胡蝶、王豪、舒適、白沉等人主演。 ▲《春之夢》海報 之前拙作舊上海老電影系列之八十九《長相思》、舊上海老電影系列之八十八《假鳳虛凰》等都曾介紹過抗戰勝利后國民政府對當年留在淪陷區影人的“附逆”調查,并提到1947年12月共有108名上了“附逆影人”名單的著名影片公司主管、劇院老板、導演和演員以“通敵叛國”罪名遭到偵訊起訴,從此臭名遠揚;本片編導朱石麟赫然其中。1948年社會關注焦點開始轉向日益惡化的政治經濟形勢、以及不斷升級的國共兩黨軍事沖突,有關懲處“附逆影人”的社會呼聲已不見動靜,國府當局也就此悄悄放棄了起訴。然而,朱石麟們屬于傳統性質的文人,很多人都是“謙謙君子”,深受傳統思想的影響,雖然沒受到任何正式審判或懲處,但長達兩年在各大媒體、街頭小報的羞辱使他們蒙上了污名,被戰后的上海電影界邊緣化,無奈只能出走香港,成為了那一代的“港漂”,客觀上也成為了香港國語影片的拓荒人。 ▲朱石麟 1946年5月,年近47歲的朱石麟受南洋影業公司相邀,只身到香港接拍故事片《同病不相憐》,影片制作完成還沒上映,他就于8月13日回到上海。同年10月應香港大中華影業公司之邀,朱石麟再次赴港,此次攜了家眷,而且在香港一呆就是二十余年。在此期間,朱石麟們以自己的方式追求進步,甚至不惜迎合自己并不擅長、并不熟悉的領域,磕磕絆絆地前行著。1952年7月,他給女兒朱楓的信中不無落寞地寫道,“在港從影六年,前三年還是糊里糊涂地過生活”,而這一部《春之夢》,正是朱石麟“糊里糊涂過生活”時期的落寞之作。難能可貴的是,即使是“糊里糊涂”,朱石麟編導的影片整體質量也都在水準線以上,有其一貫的風格和追求,因為朱石麟作品的最大特色就是“人間世俗”。 ▲胡蝶 胡蝶原名胡瑞華,祖籍廣東鶴山,1908年出生于上海,幼年隨父母在天津、北京、廣州等地奔波,8歲起先后于天津天主教圣功女學、廣州培道學校(廣州市第七中學)、北京公立第一師范學校讀書,16歲(1924年)全家返回上海;同年考入中國第一所電影演員訓練學校——中華電影學校。在中國電影史上,胡蝶身上有著眾多的“第一”光環:她是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后”;她主演了中國第一部有聲電影;她主演了中國首部左翼電影等等。拙作之前曾介紹過她的舊上海老電影系列之四《姊妹花》、舊上海老電影系列之十六《女兒經(一)》、舊上海老電影系列之十五《脂粉市場》等影片。這部《春之夢》是1946年胡蝶從上海到香港拍攝的最后三部影片中唯一能夠找到視頻資源的,隨后就告別影壇專心輔佐丈夫潘有聲從事經營。1949年潘有聲病逝之后胡蝶息影十年,六十年代初短暫復出影壇,1966年正式結束電影生涯移居加拿大,1989年一代影后胡蝶在加拿大去世,享年81歲。本片中胡蝶飾演女一號方阿翠。 ▲王豪 王豪,1917年出生于天津,曾在北平鐵路學院讀書。出于對電影的酷愛,1935年到上海考入藝華影業公司,第二年便從配角開始踏入影壇。“七·七事變”后,王豪隨影人劇團到重慶進入“中制”,并參加“萬歲劇團”的舞臺劇演出。1939年應邀到香港新世紀公司首次擔任領銜主演,后回“中制”出演了《日本間諜》舊上海老電影系列之四十二《日本間諜》等抗戰題材影片。1946年應香港大中華公司之邀赴港拍片,從此成為大中華公司一線小生,僅在1947年就拍了9部電影。1948年至1949年,他穿梭于香港與大陸之間,為多家公司拍攝十多部影片。之后他在香港自組了“海燕”電影公司,在參加其他港臺公司拍片的同時也自行拍片,并兼做導演,七十年代因拍攝具有民族之魂的巨型抗戰歷史故事片《筧橋英烈傳》而獲多種獎項,在海內外影響較大。此后,王豪告別影壇改行做生意去了。 ▲白沉 白沉原名田祖恒,祖籍安徽懷遠,1922年出生于江蘇省蘇州市。少年時期赴皖南投奔新四軍,在新四軍服務團、魯迅藝術工作團任演員。后在香港步入影壇,是蜚聲港島的文化界“十大才子”之一。1952年,白沉因參加愛國民主運動,被香港當局驅逐出境,由周恩來總理派人接回祖國大陸,擔任上海電影制片廠導演。2002年在上海病逝,享年81歲。本片中白沉飾演丁老太爺。 ▲岑范 岑范原名岑立范,祖籍廣西,1926年出生于上海,1945年在重慶國立中央大學經濟系肄業。早年在上海演話劇,1946年到香港投身電影界,做演員并師承朱石麟做副導演。1951年到北京在吳祖光身邊做副導演,1956年執導第一部戲曲電影《群英會·借東風》(蕭長華、馬連良、譚富英、葉盛蘭、裘盛戎、袁世海主演)。1962年,岑范執導的越劇電影《紅樓夢》蜚聲海內外。本片中岑范飾演男一號丁其昌的助手陸超。 除去本片男主演舒適(舊上海老電影系列之八十九《長相思》),一應配角也都是在上海灘響當當的人物,如飾演保姆的顏碧君(舊上海老電影系列之四十三《新生》)、飾演王少伯的呂玉堃(舊上海老電影系列之四十六《秋海棠(上)》);這也是香港影視界的“老甘草”吳回(五、六十年代香港粵語電影知名導演,去世前最后一個“甘草”角色是《九品芝麻官》中包龍星的父親“包不同”)戰后剛剛回到香港的第一部電影,從此他就踏上了導演之路。這部電影里吳回飾演丁家的四姑老爺。資料顯示本片片長應為94分鐘,可我手頭這個視頻是個殘片,時長只有70分鐘,但主要劇情都在,不影響您觀看。按慣例分為四部分為您呈現。 朱石麟的作品特別關注家庭倫理、世態炎涼,他的電影中無不倡導親情、友情、愛情的和睦與美滿,鄙夷惡行、勸人向善。即使是在他自嘲“糊里糊涂過生活”的三年中,他的內心卻始終沒有糊涂過。 感謝您的耐心閱讀與欣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