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社”1.“土” ![]() 圖1 甲骨文:土 ![]() 圖2 金文《大盂鼎》:土 ![]() 圖3 甲骨文:土 ![]() 圖4 小篆 李斯《嶧山碑》:土 ▲“土”。 圖1 甲骨文“土”,像地面上的土堆。 圖2 金文“土”,在圖1的基礎上,把土堆中空填實。 圖3 土堆用一豎表示,上面加一點(指事)。 圖4 在圖3的基礎上,一點變作一橫。 2.“社” ![]() 圖5 金文《中山王□鼎》:社 ![]() 圖6 小篆《說文解字》:社 ![]() 圖7 小篆《說文解字》:社 ▲“社”。土地神。
《周禮》白話文:每二十五戶人家立一個祭拜土地神的社壇,并在各個社壇上栽種當地土地所適宜生長的樹木。 圖5 金文字形,左邊是“示”,右上是“木”,右下是“土”。“木”和“土”連在一塊兒。 圖6 小篆字形,和圖5金文字形相似。“木”和“土”斷開。 圖7 小篆字形,左“示”,右“土”。 二、“齊”、“齋”1.“齊” ![]() 圖8 甲骨文:齊 ![]() 圖9 金文:齊 ![]() 圖10 金文:齊 ![]() 圖11 小篆《說文解字》:齊 ▲“齊”。禾麥吐穗的時候上端齊平形狀。
“齊”字看起來并不是十分地平齊,這是為什么呢?段玉裁說了,那是因為地有高低不平,禾麥隨之而有高低,看似不齊,而實際上是齊的。 圖8 像禾麥吐穗的時候上端齊平形狀。 圖9 在圖8的基礎上,筆畫更加明顯。 圖10 下面加“二”(地),表示禾麥長在地上。 圖11 小篆字形,將兩邊的豎拉長,把“二”藏在中間。 2.“齋” ![]() 圖12 金文:齋 ![]() 圖13 小篆《說文解字》:齋 ▲“齋”。齋戒。祭祀前整潔身心。
“齋”字上面為什么要用“齊”字?
也就是說,人有良莠不齊,齋戒是為了讓他齊,使不齊的東西變齊,以達到都很整齊的狀態。即去除污垢,身心整潔。 圖12 上“齊”,下“示”(祭祀)。“齊”和“示”共用了“二”,這種現象在古文字中稱為“借筆”,可以使字顯得不那么繁重。
圖13 小篆字形,將兩邊的豎拉長,把“示”藏在中間。 三、“卜”、“占”1.“卜” ![]() 圖14 甲骨文:卜 ![]() 圖15 甲骨文:卜 ▲“卜”。占卜。
卜,像灼燒龜殼所產生的裂紋,用于占卜吉兇。裂紋有向左的,也有向右的(如圖14、圖15)。 2.“占” ![]() 甲骨文《漢典》:占 ▲“占”。占卜。
占,主祭者在祭祀后察看神跡兆象,告問天意,所以下面加“口”。 還有在外面再加一個“口”的,表示放卜具的袋子。 (董志國) |
|
來自: qaj求知 > 《書法用字辯析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