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游戲賽道全面撤退后,字節跳動選擇了繼續在AI領域加注。日前有消息顯示,字節跳動方面成立了一個專注于AI創新業務的新部門Flow,由技術副總裁洪定坤擔任技術負責人,TikTok產品技術負責人、大模型團隊負責人朱文佳擔任業務負責人。而在此前,該部門就已推出了兩款AI對話類產品豆包和Cici,分別面向國內及海外市場,并且還有數個AI創新產品正在孵化中。 據相關報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的信息顯示,Flow部門的成立是字節跳動在本月初進行一系列業務和架構調整中的一部分,并從飛書、抖音等數個業務較為成熟的部門抽調了部分人員,到該部門參與一款C端產品的開發。而成立這一部門也意味著字節跳動在AI賽道已經多管齊下,從作為基座的通用大模型到提供技術和服務能力的大模型服務平臺,再到直面用戶的應用層,字節跳動幾乎是全面覆蓋。 不同于老牌巨頭BAT,也有別于同為互聯網行業新貴的快手、美團,在一眾互聯網廠商齊刷刷參與到“百模大戰”之中時,字節跳動似乎慢了一拍,直到今年8月才發布了名為“豆包”的聊天機器人產品,但此時百度的文心一言都已經完成了一次迭代。 事實上,字節跳動最初切入生成式人工智能賽道并非是通過AI大模型,而是大模型服務平臺“火山方舟”,面向企業提供模型精調、評測、推理等全方位的平臺服務。 字節跳動方面希望借助火山方舟打造一個面向企業級市場的大模型商店,即MaaS(模型即服務),其主打嚴謹的安全互信機制,并兼顧靈活性與安全性。為了促進模型提供方和模型使用方的互信,火山方舟還上線了基于安全沙箱的大模型安全互信計算方案。而為了吸引大模型公司入駐,字節跳動更是將空閑計算資源以比同行更低的價格出售算力。 可問題是,國內市場的AI大模型競爭實在是過于激烈,而且目前絕大多數的AI大模型在性能上只能稱得上是“可堪一用”,相比于OpenAI的GPT-4幾乎是云泥之別,以至于極少有企業會去購買國內廠商的AI大模型來賦能自身業務。所以MaaS這種一端連著AI大模型研發方,另一端則連接大模型需求方的模式,由于市場教育尚未完成以及客觀上的性能差異導致其在國內市場進展相對緩慢。 在MaaS這條路暫時走不通的情況下,以通用大模型為基座搭建應用商店生態,也成為了包括字節跳動在內諸多國內互聯網大廠的新選擇。百度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就一直強調,“大模型本身是一個基礎底座、類似操作系統,那么最終開發者要依賴為數不多的大模型來開發出各種各樣的原生應用”。 此時大家都希望在AI時代能夠復刻當年App Store的成功,其中特別是OpenAI GPTs上線后熱火朝天的狀態,更是讓一眾國內大廠垂涎。 問題是大家都知道應用商店經濟賺錢,App Store替蘋果已經攫取了上千億美元的財富,這塊大蛋糕自然是人人都想吃。可不同于ChatGPT在海外市場一騎絕塵的狀態,國內的AI大模型在性能上則是半斤八兩,特別是Meta的Llama 2開源后,AI大模型更是堪稱“飛入了尋常百姓家”。 換而言之,在一眾大模型彼此間難以在性能層面形成顯著差異的情況下,誰能在具備用戶剛需的應用場景落地,誰或許就可以率先塑造出自己的生態。 歸根結底,AI大模型最終要為生活和生產所用,解決大家在工作、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而提升工作效率和生產力,所以這也是字節跳動成立Flow部門來推動AI應用層發展的原因。 那么問題就來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被稱為“App工廠”的字節跳動,流水線式生產爆款App是其長項,但其能將這種能力延續到AI應用上嗎? 但近年來,字節跳動方面此前“大力出奇跡”的產品方法論似乎已經不太靈了。從2021年至今,其陸續上線了抖音盒子、識區、派對島、可頌等超過10款新的App,但除了汽水音樂之外,其他產品幾乎都已無跡可尋。自2020年以來,除了以直播帶貨為代表的電商業務,從社交到在線教育、再到游戲,字節跳動在消費互聯網無邊界擴張的結果也并不理想。 如果從2017年抖音嶄露頭角算起,過去6年間字節跳動最大的爆款就是海外市場的TikTok。而字節跳動打造爆款的方法論失靈的原因并不復雜,因為國內互聯網的流量時代已經是“昨日之日不可留”,互聯網在國內市場的滲透率已經達到了頂點。與此同時,抖音也逐步成長為了一款包羅萬象的超級App,在這樣雙重因素的影響下,從抖音引流培育一款新的App在效果上,可能還不如直接在抖音上增加相應的功能模塊。 雖然都說大樹底下好乘涼,但大樹下面只長灌木、不長喬木。當然,字節跳動在探索新業務時,眼下還有一個更為致命的問題,那就是可能需要扭轉思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字節跳動壯士斷腕般舍棄PICO和朝夕光年有著相同的底層邏輯。 那就是如果一個產品是10人團隊花半年時間做的,那么100人的團隊必然可以在半個月內做出來。比如朝夕光年就是典型的例子,字節跳動的策略就是通過更多的資源投入,寄希望其能夠在三四年里追上騰訊游戲二十年的積累。可《人月神話》(The Mythical Man-Month)這本已經問世接近半個世紀的“軟工圣經”中提到的問題,幾乎完美的復現在了朝夕光年上。 所以如何避免Flow部門不會重蹈朝夕光年的覆轍,可能比急于尋求其拿出爆款更為重要。 如今越來越亮的手機屏幕,真的有必要嗎為什么手機屏幕會突然“亮”起來,是因為有了新的需求。 蘋果也扛不住版權變貴,Apple Music漲價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