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記歷史 勿忘國恥 珍視和平 砥礪前行 作者:張明毅 指導老師:石杰 “國行公祭,法立典章,鑄玆寶鼎,祀我國殤。”這是中學語文課本《國行公祭,為佑世界和平》的開篇首句,也是國家公祭鼎上的警世銘文。它向世人講述南京大屠殺的史實,講述設立國家公祭日的初衷。 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實施長達40多天慘絕人寰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這是人類文明史上滅絕人性的法西斯暴行。哀怨的笛鳴,猶然在耳,民族的傷痛,刻骨銘心,中華門城墻上留下的彈孔依然清晰可見。歷史不會因時代變遷而改變,事實也不會因巧舌抵賴而消失。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國家舉行公祭活動,悼念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爭期間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者。 2023年12月13日是我國第10個國家公祭日,是南京大屠殺86周年紀念日。今天,我們緬懷南京大屠殺的無辜死難者,緬懷所有慘遭日本侵略者殺戮的死難同胞,緬懷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民族解放、國家獨立獻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 我們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舉行公祭儀式,是要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而不是要延續仇恨。我們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共同為人類和平作出貢獻。 青年朋友們,中華民族是熱愛和平,具有包容心的民族,但歷史告訴我們,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僅要熱愛和平,更要有能力維護和平,這種能力則需要國家的強大。中國與其他大國間的博弈,也是中華民族與其他民族間的博弈,更是中國年輕一代人與其他國家年輕一代人的博弈。同學們,你們將是這一代人的主力軍,身上肩負著振興中華,富國強民的責任,你們是中華民族復興和中國夢的實現者。作為中學生,我們要“明志篤學”珍惜每一天,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不懈努力,堅持奮斗。 “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追夢需要勇氣,圓夢需要行動。中國的發展強大也需要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和付出。盛世不怠,奮發圖強。唯有人人不怠,才有舉國不怠;唯有舉國不怠,我們民族才能長盛不衰。銘記歷史,勿忘國恥,愿民族復興之火,永遠照耀我們的家園!讓逝去的英雄們在我們心中不朽永垂。讓一代一代的龍的傳人滿懷豪情告訴我們的先烈們,山河猶在,國泰民安!讓我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砥礪前行! 作者簡介 圖片: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