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遠看不合適的東西,最合適的辦法就是現在就停下來!——大道 2023-05 73. 請教您對滴滴的看法?全倉持有一段時間了,想繼續持有到它重新上市為止,但對它的盈利模式還不是完全的有底…… 段: 我沒有看法。很佩服你的膽量,竟然在對盈利模式沒底的情況下就all in了,那就是計劃等著一番兩瞪眼唄。 網友:他想的是做風投? 段: 錯別字,是瘋投。 網友:單吊一股的都是瘋子,不懂還沖進去的更是瘋子中的瘋子,還有不懂還借錢沖進去的那是瘋子中的極品了。 段:你什么意思?!我一生中單吊一股不是一次兩次了,創立公司是,投網易也是。老巴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網友:買網易時也有步步高 ,就不能算All in吧? 段:確實,買網易遠不是all in。 網友:好奇如果在大道買入網易后,因市場原因,網易市值繼續縮水70%,大道會不會all in 呢? 段: 肯定不會!我買網易時網易只有兩千多萬市值,丁磊占50%+,繼續縮水70%我豈不是很容易就把余下的部分都買了?事實上我們當時確實是打算把丁磊以外的部分都買了的,但市場不肯啊。 網友:精彩的一戰,和現在重倉蘋果有相似的感覺。 段: 不太一樣。投網易時我還是新手,滿倉股票半年不到漲了20倍,當時確實有點暈哈,也有過夢中嚇一跳的經歷。蘋果我基本上沒啥操心的東西,從來沒試過因為蘋果睡不好覺的時候。 網友: 重新看了一遍《阿甘正傳》,有些細節以前沒注意。阿甘說丹中尉幫他打理捕蝦公司的錢,然后投資到了一個水果公司,然后就再也不用操心錢的事情了。這個劇情好酷,因為現在看,比30年前更加不用操心了。 阿甘“財務自由”之后的決策也是非常智慧,“Mama said there's only so much fortune a man really needs. And the rest is just for showing off.” 于是把錢給了教堂、醫院、合伙人的家人,他自己成為了一個不領工資的園丁,然后開始跑步,for no particular reason。電影里很多細節和道理,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真的酷。 段: 水果公司就是從這部電影里來的哈。 網友:大道,在你眼里哪個股票最有希望5年漲20倍?估計沒有! 段:就好像你有似的?!要是有肯定5年能漲20倍的公司,全世界的錢都會過來的,所以馬上就會漲20倍,不會等5年的。 網友:您人生第一個1000w刀,是通過網易掙到的么? 段: 你想問什么?你覺得這個問題的回答會對你有任何幫助嗎? 網友:我估計他是想問大道,如果大道現在是個剛出學校的窮小子,會怎么白手起家? 段: 可他連最基本的功課都沒做過。有些人,在這么難得的機會下,居然會完全不做任何功課就像得到點什么。最終會成為你本該成為的那個人就是這個意思。 網友:大道,我目前的工作很難喜歡起來,喜歡的工作已經五六年沒有接觸了,基本要重新學起來,33歲了,來得及嗎? 段: 有的人來不及,有的人來得及。 網友:大道意思是不是說來得及的人再晚都來得及,來不及的人即使很早也已經來不及了 段: 一般來說,對來不來得及有疑問的人們大概率應該是來不及了,來得及的那些人應該不會想這個問題。 74. 大道,我剛看到zeku沒了,很傷心! 段:改正錯誤要盡快,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 網友:您怎么看 OPPO 關閉哲庫業務? 段:大道退休20多年了,不知道目前具體業務是如何運行的。我知道停止庫澤業務比我在網上看到早了10分鐘而已。不過,我們這些年用類似的辦法關停掉很多業務了,我能記得就有不少。從最早的電子寵物到跳舞毯,后來的還有小家電,家庭音響,彩電(居然關了兩次,其中一次就在前不久),DVD(藍光DVD),小天才的手機(估計大部分人不知道)……。 這不是我們關掉的第一個業務,也絕不會是最后一個。長遠看不合適的東西最合適的辦法就是現在就停下來!在所有主動停止的業務里唯一讓我們感受到生存危機的是我們賣出的第一批VCD,當時的三洋機芯出了問題,我們把賣出的20萬臺機器全部召回了,那一次確實難受,但我們還是決定做了。改正錯誤越早越好,不管多大的代價都是最小的代價!誰再問我們為什么關掉這些業務,我就只好直接拉黑了哈。 我們能成為我們,不光是因為我們做過的那些事情,很重要的一部分是我們不做或者停止做的那些事情。 網友:看來是真不管事了,人家叫哲庫啦。 段: 暈,查了一下,居然把名字搞錯了。我那天接到短信,說是哲庫停了,我問哲庫是什么,回答是芯片業務。停的那天我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字,記錯也正常。 網友:也就是說啟動的時候沒說,停的時候告知了,挺有意思的。 段:都不是必須的,除非是非業務相關的事情,比如“步步高商業地產”啥的(我們沒有這個業務)。 網友:段總,oppo裁掉芯片團隊是否受到中美博弈的影響?一直關注哲庫的發展,一直希望哲庫的突破。哲庫一夜關停,其斷腕之決絕。雖不是其員工,但也十分感傷。 段:我也很感傷,確實有點突然,但我還是能夠理解和支持的。我覺得這大概率就是個商業決定,沒聽說過別的因素。 75.大道,如果現在茅臺漲到60PE,您是否考慮賣出一部分?或者什么情況下才會賣出? 段:目前還沒有考慮過賣出的問題。好公司很難找,找到就先好好拿著吧。 網友:60PE也不會考慮賣,好公司很難找,那些企圖低買高賣的朋友可以多看看。 段: 跟眼前多少倍pe其實沒關系,但更未來30年的生意狀況有關。 76. 文章《父母需要知道的事》 段:個人覺得這篇文章寫得蠻好的,也許當父母的都應該看看。哪怕是孩子已經大了,父母依然可以找機會告訴孩子當年哪些事情自己覺得不對,道個歉總是可以的,至少孩子會沿襲錯誤的概率會降低吧。我個人每次想起孩子小時候自己沒做對的地方時,總想找機會道個歉,有時候可以有時候很難。 我總覺得在孩子長大的過程當中,建立安全感是最重要的,別的所有事情可能都要放到其次的地位。我非常感恩我的爸爸媽媽從小給了我安全感,我能有理性思考的習慣很可能就是因為小時候有一定的安全感。 網友:我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一個四歲,一個七歲,我很多事情沒做好,有時候經常打罵、吼孩子,要好好反省,我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希望還能補救,讓孩子感受到我的愛。 段:安全感最重要,任何破壞安全感的行為都應該停止。你很運氣,你剛好還來得及。 網友:剛為人父,定當努力學習! 段:一定要花時間琢磨,現在網上很容易找到資料學習,但還是需要自己有觀點才行。 帶小朋友不容易,確實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 網友:(文章中)好些都不能做,怎么感覺我什么都不能做? 段:試試多抱抱,哪怕是大點得小孩,擁抱一下可能會很不一樣。開始小朋友很可能不讓你抱,這大概也說明你們關系可能不夠好…… 網友:有一種能力叫自我成長能力,即使小時候你的父母沒有做到文中的任何一條,也沒有剝奪你自己自我改變,自我成長的能力,只要沒有做出犯一次錯誤后造成不可逆的重大后果的,一切皆可改變。 段: 有安全感的小孩自我成長能力遠大過沒有安全感的小孩,這里講的也是一個概率問題。 網友:文章給人印象就是父母什么都別做,不管對錯都聽孩子的。按文章說法連延遲滿足都不行,有條件就要滿足孩子。連“考試考好了再滿足你”這種講條件的延遲滿足都不行。 許多內容跟李玫瑾有沖突。 段:我媽媽是絕對的慈母,對小孩體貼入微,對孩子也沒啥期望更是從不施加壓力。孩子們都還算不錯,絕對不是敗兒。 網友:那是你爭氣。像我家大兒數學得18分,不施加壓力咋的辦??嗫谄判穆牪贿M去 段:你們施加壓力應該不是一天兩天了吧?效果如何?要是施加壓力就有效的話,那教育叫太容易了。 網友: 嚴父慈母 段: 我父親應該算慈父,所以我從來就沒有過懼怕父母的感覺。在我們那個年代,我也許真的應該算是運氣的了。 網友: 確實是很幸運的人,很有福氣的家庭。 段: 其實也是有沖突的。我記得高考完有一次我爸爸批評我說掃地都沒個掃地的樣子,你看那個誰誰誰。我回了一句:可他考不上大學啊。我爸爸于是就自己把地掃了。估計有些爸爸這個時候會拿著掃把來打兒子?我記憶中只是被爸爸打過一巴掌屁股,那時候大概六歲左右。 網友: 應該是“你看那個誰誰誰”讓你不爽吧? 段: 已經不記得那個“誰誰誰”是誰了。當時剛剛拿下小考區狀元沒多久,氣勢如虹,哪受得了這個委屈,所以就直接反駁了。老爸大概想想也是的,兒子蠻有出息,就不跟他計較這點事情了吧。我跟老爸其實一直蠻親的,記得直到上初中的時候還會經常爬到老爸的身上睡覺。很遺憾,老爸已經過世35年了,想起來蠻傷感的。在壽命上我已經戰勝老爸了,但要超過可能老媽有點困難。 網友:你現在回想父親,有種想哭的感覺無? 段:每每想起都會淚目。 網友:大道母親好像98~100之間的樣子 段:滿98了,兒女的福氣。 網友: 大道兄有長壽基因啊。 段: 我個人不追求長壽,健康和活得有意思比較重要。哪天要是我不能打球了,我可能還需要重新尋找生命的意義。 網友:大道哥有沒有把愛好變成生意得想法?開個高爾夫club之類的? 段:你的邏輯不是很上道啊。 網友:不是很明白啊。把愛好變成生意,把愛好變成工作,老巴不就是把愛好變成了工作嗎? 段:大道20多年前就退休了,現在有人覺得他會把愛好變成生意?這得多不明白才能這么想??? 網友:怎么控制自己不對孩子發脾氣? 段: 沒啥好辦法,只能盡量吧。不過,每次發脾氣之前甚至發脾氣的過程當中,如果你能明白小朋友不會因為你發脾氣而變得更好,但肯定會因此學會發脾氣或缺少安全感,也許你能少點發脾氣?要搞懂小孩確實不容易,尤其是對那些根本就沒真的花時間精力去了解和陪伴小朋友的家長們。對小孩發脾氣治標不治本,長遠而言無益。 網友:你不但是個企業家,在家還是個好丈夫好父親。 段: 很難確定自己是不是好爸爸,因為自己也會發火。我說的東西就是我對自己說的,不是拿出來教育別人的。小朋友混起來那可真是沒轍沒轍的,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take it personal。小朋友有很多事情其實是搞不清的。比方說小孩說不喜歡爸爸,千萬不要以為小朋友是真的不喜歡爸爸,小朋友說的其實是那一刻對爸爸有點意見而已。這個時候努力搞明白小朋友到底是什么意思非常重要。 網友:養育小孩的體驗真是痛并快樂著。 段:哈,小天使們偶爾會假裝魔鬼來考驗家長。 網友:我看到有的人回復說“每次打了吼了小孩就后悔,就去道歉”,看得我火冒三丈,你孩子遇到你這樣的父母真是倒八輩子霉! 段: 打了吼了小孩后會后悔會道歉的家長已經比那些不后悔不道歉的家長強了很多倍了吧?不過“每次”是很過分的,希望盡量不要有下次了。 網友:如果孩子做了傷天害理的事,比如欺負弱小,偷東西,上課故意搗亂,反復說教不改正的,也不能打嗎? 段:那你首先應該打自己!你之前應該已經打過很多次了吧?!管用嗎?小孩的錯基本上都是大人的錯,趁來得及趕緊想辦法吧,打孩子只會讓孩子產生恐懼,對他們一生的影響都是負面的。 網友:孩子7歲。前幾天跟我說,我在他3-4歲的時候兇他,把他影響成壞脾氣。所以他5-6歲開始跟我吵架,現在我說什么他都反著來。我小時候屬于乖孩子,但內心很沒安全感。長大后跟父母總有距離感,客客氣氣。有了孩子后,反思自己性格的來源,看各種育兒知識,希望能給孩子愛與自由。但是有點像游泳,理論知道,一下水就抓瞎。尤其漸漸長大,看著他有些不太好的習慣,真是忍不住說他甚至有時候很兇。當好父母的門檻真的是很高。走著走著就忘了當孩子時的感受。 段: 能反省不容易,很多人走著走著就變成自己打小就討厭的那種父母了。 77. 新聞: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一季度清倉區域性銀行Bancorp、紐銀梅隆,也沒有持股豪華家具零售商RH,并清倉臺積電ADR。增持蘋果、西方石油、惠普等七只股票 段:居然有惠普?增持蘋果好理解,畢竟商業模式比可口可樂還要強大嘛。好像已經不太用打印機了,PC也不怎么用了??床欢ɑ萜眨?/p> 我不意外巴菲特會賣掉臺積電。雖然臺積電非常了不起,但商業模式有點累,實在是太重了。大概30年前我就跟UMC的人說,將來TSMC會很厲害,因為他們很專注。臺積電一直非常專注在他們做的事情上,結果也確實非常了不起。但投資是全方位比較的,我會更傾向于商業模式更好一點的公司。 網友:我們遇到價格戰。對手的價格基本在成本價了。我覺得他是要清貨退出了,等幾個月看看。 段:成本價是可以熬死你的。說明你的生意處于不太好的商業模式,難受不是一天兩天的了,以后還會一直如此。 78.大道好“自從滿倉茅臺后,一直處在驕傲自滿的狀態中,沒有認真看過其他企業,難道你覺得我應該賣掉茅臺買萬科嗎?”怎么感覺這句話不像大道說的。 段:你沒看懂?確實是大道說的。 網友:我確實懂了,因為我自己一直也這么做的!就是不知道為什么驕傲自滿就想問一下。 段: 大道一直就不是個謙虛的人,所以你確實沒看懂。我覺得人們對自己做得很好的事情驕傲一下沒啥錯,這也可以叫成就感哈。想通茅臺并重倉了難道不值得驕傲很久嗎? 網友:Soros講過:“1981年的時候當時Soros極為成功,但卻極力否認自己的成就。覺得如果自己放棄戒心成就就會受到威脅。一度接近崩潰的邊緣,最終和自己的成就妥協,方法就是接受自己很成功的事實,即使這樣意味著以后不再成功也要這樣做。自己的成就是靠的自我否認,自我批評,自我折磨的態度得來的,這樣或許會將成功殺掉,但是如果繼續成功,但是生活卻越來越痛苦這又有什么意義呢?” 段: 那???多有毛病才需要這樣啊?人生苦短,犯不著吧?話說回來,索羅斯接近崩潰邊緣是有可能的,畢竟他是個大投機家。 網友: 這一比較,那個開車去奧馬哈找到20多歲的巴菲特、并且把錢交給他打理的大學教授(Dr. Homer Dodge)真是人生贏家。一輩子只關注自己想做的事情(提高全美大學物理教學水平)就可以了,不用操心資金。 段: 那個教授絕對大智慧?。?/p> 79.大道,您說的長遠是個多久的時間維度? 段:盡量長,比如一輩子加五年。 網友:早在1998年,巴菲特和比爾·蓋茨在華盛頓大學商學院和350名學生進行對話時,就有人問到接班人的問題。68歲的巴菲特說了一句令人匪夷所思的話:“我將繼續工作直到我死后5年。”——大道幽默可見一斑。 段: 對,就是這句! 80. 曾經阿里因為'二選一“ ,被大道的企業文化過濾器 過濾掉的公司。最近大道說在重新看。是不是最近阿里的一些調整讓大道重新考慮了呢? 段:好奇了解一下?!岸x一”已經沒有了,但商業模式看起來似乎還是蠻厲害的。不過,這個不是我擅長的范圍內的事情,估計很難有啥結論。 網友:大道好,現階段內陸投資者想直接買蘋果股票有什么好辦法? 段:這種問題也值得問大道?就算找不到也要學會找吧。如果這個自己都找不到,如何能找到有價值的公司? 81. 巴菲特在看到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之前,搞過技術分析、看圖看線、預測市場,什么路子都試過。大道看到巴菲特的理念之前,走過哪些投資彎路? 段:看到巴菲特之前沒怎么碰過股市,因為覺得那是個投機的東西,不想碰,直到看到老巴后才突然想到,搞懂公司我應該比絕大多數人在行哈。 網友:老巴投資日本五大商社,最近琢磨了一陣子,實在是看不懂(不懂不碰,是本分)。 段總對老巴這次投資,是否方便分享一下呢… 段: 我不太理解日本商社的商業模式,感覺是個日本文化的產物,別的地方沒見過成功的例子。不知道是不是有點像20-30年前滿地的xx貿易公司?巴菲特先生可能是看報表發現的機會吧。 82.不明白為什么阿段不推薦讀書,不讀書靠什么開闊眼界? 段:我沒有推薦“不讀書”,只是沒推薦“讀書”而已。我自己沒養成讀書的習慣,但卻是個“讀書人”。 網友:江西現在越來越重視發展高等教育,隨著陳芬兒院士擔任江西師大校長,江西己有三所大學校長由院士擔任,期待江西重回歷史文化輝煌。 段: 江西一直都重視教育的吧?其實我也蠻重視教育的,不然我也不會讀過兩個研究生吧?不過,我確實不愛讀書。我說的不愛讀書不是我不讀書的意。我經常會翻翻書,但主要是看下標題,偶爾會讀下書里的相關內容,但大學畢業后40多年里真的從來沒看過一本完整的書。有些人很喜歡讀書,很享受讀書,我自己確實因為小時候沒養成這個習慣,往往只是功利性地讀書。不過,不愛讀書不影響一個人學習和思考。芒格說他從來沒見過一個不愛讀書的人能做好投資的,其實他是見過的,只是不知道而已。 網友:知識改變命運。關鍵是要獲得正確的知識。假知識好比迷信,那叫愚昧。讀書學不會游泳。實踐和論壇是驗證我們觀點最好的地方。每天來這向大道學習。 段:推薦書和推薦“讀書”的意思不一樣?!盎鶚I長青”這本書對如何理解好企業確實蠻有幫助的。 網友:大道年輕時候都是怎么學習的? 段:可能以前我也說過,我可能有閱讀障礙,沒目的的讀書讀不進去。上大學時就這樣,每天去自習,但不到快要考試了看不了書。高考也差不多,完全靠最后半年的突擊?;ヂ摼W幫了我很大的忙,就算不讀書也還是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的。 網友:喬布斯也是有閱讀障礙。 段: 我其實非常羨慕那些能抱著一本書讀一天的人。我大概能堅持五分鐘。我上課的注意力大概也是五分鐘左右,開會也一樣,然后就不知道想到哪里去了。人和人之間是有區別的,有時候區別還蠻大。 網友:主要是因為五分鐘就已經把事情弄明白了,所以實在沒有興趣再專心下去。 段:其實經常是五分鐘看不明白就失去注意力了,除非有需要必須搞明白。 網友: 很多人都是被逼著學習或者為了謀生讀書。大道人生目標咋那么清晰呢,有自己的正確的人生道路,好像也很容易就參透了很多事務的本質,反而比死讀書的人瀟灑多了,苦哈哈讀書甚至走火入魔的人不少啊。 段: 我想你對大道還是有點誤解的。大道其實沒啥人生目標,甚至都沒那么自律,經常不小心就吃多了或喝多了。但是,大道喜歡關注本質是真的。大道確實是個運氣很好的普通人,唔到了一些偷懶的辦法,一些或許對其他普通人也有點幫助的辦法。 網友:關注本質就要理性的看待事物,理性需要對抗人性的弱點,這很簡單,卻很難! 段:做不到會更難。 網友:大道能分享下“偷懶”的辦法嗎? 段:新來的嗎?大道分享的一直都是偷懶的辦法啊。 網友:“悟到了一些偷懶的辦法,一些或許對其他普通人也有點幫助的辦法?!??普通人可以選擇做正確的事,人不能更勤奮。一輩子很短,時光用來偷懶做開心的事挺好。 段:是的,做正確的事情會少折騰很多。 網友:智商高 段:沒測過。大家在說IQ之前可能需要知道的一個知識點是:IQ設計出來是為了幫助那些低智商的人們的,測試其實主要是發現那些智商的確實比較低的需要幫助的孩子。IQ高并不能說明就一定聰明。很多IQ高的人一生一事無成但過得很痛苦就是例子,當然也有很多IQ高和IQ沒那么高的人們過得蠻好。 網友:智商高,沒有朋友;情商高,沒有敵人。 段: “情商”高但不真誠的人可能也沒啥朋友。 網友:哈哈哈,笑出聲了,大道的這種成功真的非常特別,簡單,不勤奮,非專業,夢幻一樣的模式。 段:簡單,不勤奮,非專業,這三點總結有意思。 網友:加個前提:integrity and rationality 段: 簡單里面包括了吧? 網友補充:其實愿意化繁為簡的人很少,大家往往覺得那樣顯得沒水平,就像買茅臺一樣,沒啥意思 。大道2019.8.14 段:復雜的事情簡單做,簡單的事情重復做。 83.大道怎么看待銷售工作?每天都會遇到大量拒絕。 段:那么,你覺得銷售應該是不太會遇到拒絕的工作嗎? 網友:比如,Apple store里的銷售? 段:apple store那里面的不叫銷售,他們只是服務而已。我還在蘋果店里幫著賣過東西呢。有說中文的顧客在里面問起,我就幫著解釋了一下,于是人家就買了。話說回來,銷售本來就是服務,叫賣的那種銷售確實不容易,商業模式很差。 84. 段:一直很喜歡迪斯尼的產品,但一直沒明白迪斯尼的商業模式。為什么迪斯尼看起來很強大但老是很難賺錢呢?看起來這個商業模式似乎不是那么美妙,是種很累的商業模式。不過,我還是會保留對迪斯尼的投資,畢竟屬于小于1%的投資哈。 85. 您是滿倉主義又經常sell put,那您賣出去的期權被行權時,您賬上有足夠的現金被行權嗎? 段: 一般都會留夠現金,目前階段這部分現金買成短期Tbill還可以增加5%+的年華利息收入。 2023-06 86. 段:蘋果這是新高了么?不記得以前收在180以上。 段:大道只關心自己能看懂的。只有自己看不懂的人才會到處問:你認為呢? 網友:股價好像是新高了,總市值沒有創新高,可能是回購的原因。 段:我記得以前曾經想過,等蘋果再新高后我就開始多賣點call啥的。今天賣了半年后到期的210塊的call,收了三塊多。 網友:蘋果是難得的確定性這么高的公司,真被call走的話大道到手的現金做什么呢?買國債? 段: 再賣一個同樣價錢的put,等著買回來。等待期間把現金買成tbill。如果再也不回來了就傻了唄。 網友:不put,直接買回來呢? 段: 210以上不便宜了,我可以等等的。話說回來,要真的210被call走,我很可能會選擇等等。 網友:大道式做T,我總是擔心賣飛了,不敢T。 段:這是賣保險。 網友: 加一道tbill使整個策略的模式太完美了!可惜我了解到大陸稅務居民做不了,只好站旁邊看大師揮桿了。 段: 現在短期tbill利息蠻好的,大概有5.3-5.4%的年息,在加個put,年回報可以達到15%以上。當然,是不是要賣put是個獨立的事件,到時如果真的210call走我的蘋果,我也許會拿著現金等著,不急著賣put。如果我到時賣put了,一定是覺得這個價錢我是愿意買進的,而不是因為在這個價錢被Call走了。 網友:33/180=18+,就算call走了,半年超過18的回報率算相當可以了,是這個賣call邏輯么? 段:沒看懂。 網友:180 到 210有30 漲幅,再加 3 塊權利金,被 call 走相當于今天漲了 18%?如果沒 call 走相當于3/180=1.67%? 段: 這個解釋我明白了。我賣210的call的意思是,其實我并不想賣蘋果,但在這個時點這個價錢萬一真的賣掉了我也接受,反正閑著也是閑著,至少我還能收個分紅的錢。我要真的很想賣的股票我會賣at the money的call,甚至就直接賣股了。當年賣GE就是突然想通了就一股腦都賣了的,當時要是賣call的話,說不定現在還拿著一堆GE,那損失可就大了。 87. “問:聊聊蘋果公司吧。你持有大約450億美元的蘋果股權,你會密切追蹤蘋果公司的最新情況嗎? 巴菲特:如果需要密切追蹤一家公司的動態,那你就不該擁有這家公司的股權。 如果你買下一座農場,你會隔三差五去農場看看玉米長多高了嗎?你會因為有人說受出口影響、今年農產品價格料將走低而過分擔憂嗎? 當你買下這座農場時,想的是一直持有它。我在1980年代買下一家農場,我的兒子經營著農場,但我只去過一次。就算我在旁邊盯著,農作物也不會長得更快,我在旁邊喊著“加油,加油”助威,也于事無補……2019.5” 段:密切追的追的是啥?下個財報后股價的漲跌嗎?我看到有些人說要考察Google或蘋果,于是大老遠跑到人家停車場轉了一圈,你到底想看啥?你能看到啥?一堆人每年去茅臺股東大會,大家看到啥了? “當然了,如果你買下一座農場,你會隔三差五去農場看看玉米長多高了嗎?” 我檢查會的!不過看一眼也沒啥不好的,就是享受一下嘛。現在看一下很容易,不需要開很久車才能到,只需要一分鐘。 我確實經常會打開網頁看一眼股價啥的,但經常都是收盤以后,因為上午經常在打球中,顧不上。 88. 芒格:GE杰克·韋爾奇過度激進,謊報了公司所取得的成績。 段:看著像是芒格說的,算是解了我的一個困惑。當年買了GE后一直都看不透,直覺上就是覺得有點啥不太對,商業模式也看不太清楚,于是有機會就都賣了。看來買進GE也應該算是我的一個錯誤,雖然結果還是賺錢的。當年巴菲特也只是買了優先股,并沒有直接買股票。 我買GE的時候,似乎還沒有把商業模式放在第一位。那時候覺得GE的企業文化很好,“世界在變,所有的東西都在變,但integrity不變”這句話讓我非常欣賞。后來發現,GE官網上的企業文化都不再提integrity了,覺得非常怪異,加上后來對商業模式的重視度大幅提高,于是突然某一天就決定都賣了。記得當時賣在20-21之間,不知道相當于目前的價位的多少。好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很可能是在我打算買蘋果的前后(2011-2012的樣子)?我記得我買入GE應該是在2008年底-2009年年初的樣子。 段: 剛剛查了一下,大致在目前價位的50左右買入的(2009年初),大概100出頭賣掉的(2011-2012?),大概就是目前這個價位區間。 89.段:蘋果Vision Pro 一年能賣多少量呢? iPhone目前的全球活躍用戶大概是13億(數據來源未必精準),如果1%的iPhone用戶想買的話,那就是1300萬。估計一開始的時候供應量肯定在百萬級以內甚至可能10萬級的,大概率會再次出現一機難求的現象。這是一個全新的產品,蘋果大概也不敢一開始就上量的。我估計3-5年內,這個產品就會是個千萬級的產品。 蘋果表的iPhone用戶的擁有率目前是30%(數據精準度不確定),所以1%的估計的非常保守的。我猜10年內非常有機會到10%+。 網友:1%的iPhone用戶購買的話。1300萬*3499=454億。10%的話就是。。。 段:營業額其實沒多少。10年4500億其實也就相當于1年450億,也就能增加百分之十幾的營業額。 網友:感覺第一代或許只是試驗品,因為蘋果已經把產量從100萬臺削減到了15萬臺,他們自己也沒信心嘛? 段: 拿小道消息來問我不太合適吧?蘋果不會賣“試驗品”的,但蘋果的產品確實會持續改善,所以后面的肯定會更好。有些人會想等到更好的,那就要一直等下去,錯失了現在。我覺得支付能力允許的前提下,合適的蘋果產品應該盡早買,這種態度很多時候還可以幫助自己節省時間,提高效率,所以會省錢。 網友:蘋果具有在恰當的時候進入某種產品并把它做到極致做大的能力。2007年iPhone 并不是第一款具有觸摸屏的智能手機,iPad 也不是第一個平板,Apple Watch 更不是第一款智能手表,AirPods 也是類似的情況,但蘋果的這些產品都給消費者帶了無比的興奮和產業的大發展。蘋果這種站在別人經驗教訓的肩上,集中力量打造出色產品的能力應該在Vision Pro 這個產品再一次證明。 段: 恰當時候這個說法是對蘋果的誤解。蘋果進入一個產品的時機往往不是因為蘋果在擇時,而是因為蘋果在這之前還沒準備好或者說蘋果還不滿意自己的產品。蘋果推出產品不是建立在“是不是能賺錢“這樣的點上的。蘋果推出產品的最重要的基點是“我到底能為用戶做什么”。很多年前,網上瘋傳蘋果會推蘋果電視,我說那么大一臺電視,蘋果能做什么?結果蘋果確實沒推。后來很多人說蘋果會賣蘋果車,我至今覺得我們大概不會見到蘋果車這個產品,因為看起來似乎蘋果能做的事情沒那么多,雖然我也很期盼蘋果車。話說回來,所謂恰當的時候有時候是成立的,因為有時候原材料環境會有限制的,一旦時機成熟就是所謂的恰當的時候。 段:其實我對哪年能賣到多少以及每年能賣多少并沒那么關心。我真正關心的是最后能有多少用戶接受這個產品。目前還沒見過這個產品,很難真的有比較具體的估計。以我對蘋果的理解,我相信蘋果推出這個產品是照著所有用戶去的。第一代iPhone是2007年初推出的,到目前為止已經有13億活躍用戶(大致),再過16年也許iPhone的活躍用戶會到20億或更多。如果那時vision類產品能讓20%的iPhone用戶擁有,那就是4億用戶。當然,看到產品后才能有個具體判斷,目前這個只是猜想。 90. 文章:巴菲特的投資業績:73年470萬倍,一個復利奇跡! 段:“收益:(1+50%)的7次方×(1+28.1%)的15次方×(1+26.1%)的28次方×(1+10.6%)的23次方=4701821倍” 不可以這么算的,要加權!你這個算法單位都不對??磥磉€是數學老師基本功好一點,一眼就能看出來毛病。估計我這么說完還是會有很多人一頭霧水的。 網友:大道,他的算術過程是對的,假設最開始的本金是 1,所以不存在任何單位的問題,也不需要除法了。第一個乘法之前是第一階段的財富積累,是下一個階段的本金。后面的乘法以此類推。 段:舉個反例吧。有個人的基金頭10年投資1萬塊賺了1萬倍,然后解散了原來的基金,再成立了一個新的基金,100萬起10年賺了5000倍,請問:他總共賺了多少倍?看你怎么能算出個5000萬倍來?他的標題是“巴菲特的投資業績是73年470萬倍”,他這個算式不能說明這個,條件不足,很多未知條件。 網友:道哥在數學方面有天賦,人和人的差距非常大,我就是一頭霧水。 段:這就是老巴說的投資對數學的要求不高,小學就夠了。單位都沒對齊就開始加減乘除,外加上綱上線?我想說的是,這篇文章的標題的錯的,作者算錯了或者可能不太會算。我知道復利很強大,但不是這么算的。 我其實就是想說個數學問題,跟投資無關。投資其實我還蠻懂的,只是看到這種算數辦法有點看不下去而已。 網友:大道,但是巴菲特一直是用的全部身家進行投資吧?如果第一階段賺的錢全投入到第二階段,是不是可以這樣算? 段:對巴菲特自己的錢來說,回報要遠超過470萬倍,因為他開始就沒啥錢。如果以我當年到中山時身上只有5塊錢來算,數字還可以大很多很多。 91. (茅臺設立產業基金)投票完畢,非累積投票議案全投反對票,不一定起到多大作用,但至少是自己能做主不需要被人代表的一次投票! 段: 我不會對我投資的公司投反對票,不然那???多難受啊???我想投反對票的公司我會選擇賣股票的,不然太別扭了。用腳投票是個比較好的投票方式。 網友: 對自己投資的公司投反對票確實有點別扭,當投資的公司出現偶爾會損失一點雪的方案,不至于用腳投票時,能做的是投反對票,能有個監督的作用也好。 段: 我如果不信任公司的文化和管理層了,我會決定離開的。對我來說,要搞懂公司經營的每個細節來決定投反對票還是贊成票是件很費時的事情,比搞懂商業模式或者是企業文化可能還要難。如果整體上我看不懂公司的某些重要行為,我多數會選擇離開,雖然這樣也會犯錯,但比老是很膈應要舒服很多。 92.阿段:你們公司的人要成為公司股東大概是多少年才有資格?有沒有什么具體量化的標準?成為股東后又發現過這個人并不適合再合作下去,那你們是怎么做的? 段:我覺得你對“股東”的定義是不是有什么誤解?公司里一股的股東和一億股的股東都叫股東,他們每股的權利是完全一樣的。成為股東非常容易,只要有一股就是股東。公司和股東之間沒有合作關系,但股東可以通過投票來決定董事會或者董事的人選以及公司策略等等…… 93. “任俊杰文章:最近總有人私信問我某只股票的持倉情況,由于這些持倉對某些投資者可能會有一點點影響,現一并再告之一下: 1、我持有超過10年(或10年左右)的股票先后有:華僑城、張裕、雙匯、茅臺、天士力、家化。 2、而我在雪球公開討論過的股票只有兩只(我的荒島股票):先是招行(已持有7年),后是茅臺(已持有14年)……2019.8” 段:感覺老任對商業模式沒我那么在乎哈。 任俊杰: 段兄的觀察是對的。其他人的質疑也都可以理解。盡管在股市摸爬滾打了很多年,但很多事情還沒有完全搞懂,還在學習中。 網友:大道只買躺贏的公司。 段:不然呢? 網友:巴老重倉買蘋果應該是受您的影響較大,這是一個偉大的決定! 段:我確實跟巴菲特先生聊過蘋果,但那是2018年的事情,是在巴菲特已經買了蘋果以后。不過,我把我認為蘋果的商業模式要好過可口可樂的觀點說出來了,巴菲特先生覺得印象很深。 94. 文章:堅守本分初心之艱難。曾經比肩伯克希爾的長期資本管理公司毀于一旦。1998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動用公司主要資本金去做1300億美元的杠桿投資,當時研判認為危機發生的概率極低,所以動用了主要投資部位進行冒險,結果危機又偏偏出現了…… 網友補充: 巴菲特:要讓我寫一本書的話,書名我都想好了,就叫《聰明人怎么盡做蠢事》,我的合伙人說我的自傳可以叫這個名字。但是,我們從長期資本這件事能得到很多啟發。長期資本的人都是好人。我尊重他們。當我在所羅門焦頭爛額的時候,他們幫過我。他們根本不是壞人。 但是他們為了賺更多的錢,為了賺自己不需要的錢,把自己手里的錢,把自己需要的錢都搭進去了。這不是傻是什么?絕對是傻,不管智商多高,都是傻。為了得到對自己不重要的東西,甘愿拿對自己重要的東西去冒險,哪能這么干?我不管成功的概率是 100 比 1,還是 1000 比 1,我都不做這樣的事。假設你遞給我一把槍,里面有 1000 個彈倉、100 萬個彈倉,其中只有一個彈倉里有一顆子彈,你說:“把槍對準你的太陽穴,扣一下扳機,你要多少錢?”我不干。你給我多少錢,我都不干。要是我贏了,我不需要那些錢;要是我輸了,結果不用說了。這樣的事,我一點都不想做,但是在金融領域,人們經常做這樣的事,都不經過大腦。 有一本很好的書,不是書好,是書名好。這是一本爛書,但是書名起得很好,是沃爾特·古特曼寫的,書名是《一生只需富一次》。 網友: 敬畏之心不能丟 段: 敬畏之心不是理性的說法。“敬畏“什么很重要。 95. :大道好,您一直推崇的差異化(用戶需要但同行滿足不了的東西),實際操作下來感覺做差異化難度比較大,公司投入大,工廠配合度要很高,市場還不一定認可,風險比較高還不如直接抄襲爆款稍微改改。特別是在價格戰面前,花費很大精力做的一點差異化都被秒成渣渣。目前公司就10來個人,所以我們現在都不追求差異化了,你覺得這個觀點對不,你怎么看? 段:不是被秒成渣渣的吧? 網友: 大部分“差異化”本身就是渣渣,并不是“用戶需要但同行滿足不了的東西”。 真正的差異化大部分都是厚積薄發的結果。小公司得想辦法先活下來,國內大部分成功的公司早期都是從模仿成功產品起步的,產品差異化是發展的方向,需要功夫,只能慢慢來。 段: 是啊,所謂”秒成“渣渣的實際上本來就是渣渣?!?strong>差異化”不是簡單的不同,而是“用戶需要但同行還沒滿足的東西”,潛在前提是至少要有”同行已經滿足了的用戶需要的東西“。蘋果這樣的公司搞個有”差異化“的產品可能需要8年10年,我們憑什么就覺得自己想搞就能很快搞出來呢? 96. 如果大道的蘋果被 Call 走了,會持幣觀望還是買入其他新的公司? 網友: 好像是買國債的同時賣PUT 段: 是的,計劃買t- Bill的同時賣個同價位的put。如果股價真是從此一飛沖天了,那就沒轍了。 網友:我有這個問題是因為:找到一家偉大的并且自己能理解的公司很不容易,而且蘋果有巨大的體量可以匹配大道的資金量級。大道曾經說了,對于一個公司很難有一個準確計算的價值,如果因為賣 Call 的潛在收益而有可能就此錯過一家偉大的公司,這個潛在的成本是不是太高了?希望大道解惑。 段: 你這個問題非常好!確實不應該隨便賣call,因為確實會有機會賣飛了。所以,遠低于價值時千萬別去賣call!對蘋果而言,目前這個價位賣點短期的call是很有誘惑的,好玩刺激且不無道理,但未必就是對的事情。簡單講,目前賣call就是用長遠的眼光看,用投機的手段去賺投機者的錢,代價就是有可能少賺了(長期看我覺得可能性小,但萬一被call走一定要找機會買回來或者put回來,不能貪心哈)。切記,我們討論的賣call都是covered call! 網友補充:“問:大道你做股票會做T嗎? 大道: T就是Ten Years?(2022-5-24)” 段:我不知道什么是做t。我說的也不是什么叫”賣call“!我說的是在某個時段賣某個價位以上的蘋果的短期covered call,以及某些時段某個價位以下的蘋果的covered put。我理解成我是開了一家保險公司,只對我理解和可承受的東西承保。這個辦法未必就能讓我管的投資回報更高,但確實能夠增加一些樂趣。這幾年我的保險公司收成還不錯,多賺了很多的好玩以及一點點增加的收益。 段: 網上查了一下什么叫做T,看著像本能但不理性的做法。 2023-07 97. 手機行業本屆狀元是蘋果,下屆大概率也是。白酒行業本屆狀元是茅臺,下屆大概率也是。其它行業狀元呢? 段:和行業狀元關系不大。這個世界可能有幾十幾百個甚至更多的行業和行業狀元,但商業模式好的鳳毛麟角。用找行業狀元的辦法就會很容易去投那些商業模式不好的“行業狀元”,那些狀元很可能只是曇花一現的輝煌而已。 98. :大道,您當年高考從總分80分到平均80分只用半年時間,還是小考區狀元,這里面除了天賦、基礎之外,還有什么學習方法或者心得可以給大家分享下嗎? 段: 最大的心得就是做題,大量的做題。學完任何東西后盡量多做些相關的題,做完題后一定要對答案,發現錯了一定要從根本上搞明白為什么。我當年把能找到的數理化的書里幾乎所有的有答案的習題都做完了(那時候書很少,買不到,偶爾能借到一點點時間)?;旧暇褪且粋€從錯誤中學習的過程,效率非常高。新東方教英文其實也是類似的辦法。 網友: 大道天賦本來就不錯,那半年把所有精力全部集中起來全力以赴了。 段: 那是我一生當中唯一一次非常努力讀書的時候,被你一句“天賦”就抹殺了? 網友: 嘿嘿,沒有抹殺,我猜是因為你集中全部精力全力以赴了,當然天賦是很好了。沒天賦的話再怎么拼命也上不了浙大這個級別的大學 段: 確實和天賦關系不大。當年那段時間在面對未來的巨大壓力下突然被激發了巨大的學習熱情。不是很理解為什么總有些人喜歡把別人的成功和“天賦”聯系起來。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的。 網友:我自己也有個投資錯題集,記錄做錯的教訓。但奇怪的是,幾年下來似乎一直在重復犯幾乎一樣的錯誤。尷尬。。。 段: 你大概記錄了錯誤但沒有去找根源。在錯誤的路上,努力并不會幫忙。 網友: 原來大道也是卷過來的?,F在小孩卷學習不是好的商業模式?好像我們逃脫不了功利學習。 段: 我們考大學的時候,包括中專在內的錄取率只有不到1%。 網友:“巨大的學習熱情”,大多數孩子缺乏學習熱情,或者說大多數孩子的學習熱情被磨滅了。如何激發&保持學習熱情呢? 段: 我當時走投無路?。∥沂窍路艑ο?,上不了大學就要再被下放到農村去。巨大的壓力有時候確實會有巨大的動力的。不過,這個動力其實也就是在啟動的時候起了作用,后來就突然喜歡上了做題啥的,不然也很難扛下來。我爸爸媽媽完全沒逼過我,連去考場我都是自己從家里走到考場的(10分鐘),心情比較放松也可能是我發揮比較好的原因之一。 網友:我盲猜大道那時候還沒有刷題這個習慣,只能做老師出的題目。 段: 哈,我們那個時候根本無題可刷。后來出了一套《高教自學考試17本》,還買不到。我都是靠借另外一個考生的書復習和做題的。一般一本書只能借給我三天,畢竟人家也要復習。想起來我應該好好謝謝人家,其實他是對我高考幫助最大的人。他的名字應該叫王偉(也可能記錯),當年是江西水科所的。 網友:時代變了,現在盲目刷題能刷到爆。 段: 盲目刷題效率低。要盡量分類,帶著問題刷。刷明白了就過,找不明白的(大綱內的)刷。 網友:喜歡未來有希望做成好的企業文化或商業模式的事情或職業,大道, 有啥方法或途徑識別和找到這樣的事情或職業? 段: 如果你心里有,最后能找到的概率就會大很多,雖然這個概率也還是很小。但如果你心里沒有,最后能找到的概率可能會很接近0。 網友:我突然想到一句話,我現在如果無書可看,只有一套大道語錄,會不會投資水平更高一些?(我現在發現投資的書看多了未必是好事,好書其實沒那么多) 段: 你如果有疑問就表示其實你認為沒區別,所以看什么其實也都一樣。 網友:單純就想跟崇拜的偶像說句話:謝謝段總的無私分享,“做對的事,把事情作對”。 段: 分享就是個愛好,何來無私之說?打小就老看到有人說“無私”,那是對別人的期望值嗎?希望別人“無私”其實是很“自私”的吧?反正我長這么大好像真沒見過正常的“無私”的人。 99.段總我也是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但是我以自己的眼光挑出來的股票是格力 ,您對格力有什么看法了?在您看來格力是好的投資標的嗎? 段:作為一個“堅定”的“價值投資者”,你想問的問題是你投的公司有沒有“投資價值”嗎?這是你在決定投以前就要想清楚的。 網友:大道,我投茅臺70%的倉位兩年多了。每年只有1.5的股息。我是買貴了? 段: 那要看你的機會成本?這兩年虧錢的人應該不少吧。過十年再問這個問題吧。我還沒聽說過誰拿著茅臺10年還虧錢的。 網友:按照你以前的評論,如果茅臺嘗試多元化,就值得警惕,如今有何評論嗎? 段:好像還沒看到比以前更亂搞的跡象。不過,我確實不喜歡他們去投資非相關產業的任何東西,我覺得那種錢長期來說不如回購。 網友:多元化,老板說了是多元惡化。 段:多元惡化一般是主業不夠強,想靠多元化找出路,結果找了一條岔路。 100. 段:最近老能看到蘋果車的假新聞甚至假視頻,但我依然很難找到蘋果會推蘋果車的邏輯。蘋果車到底能給用戶帶來什么巨大的用戶體驗改善呢?在可預見的未來,比如5-10年內,我們大概率是不會見到那些假視頻里面的蘋果車的。不過,蘋果的Carplay確實很好用。 網友: 最近跟一些其他行業的優秀產品經理聊天,發現他們基本也都是果粉。在說到Vision Pro的時候甚至激動到眼圈泛紅。 段: 哈,能激動到眼圈泛紅的那絕對是真愛啊!會不會也可能是過敏了? 101. 段:李玟居然?!當年張國榮過世也同樣讓難受!他們兩個的歌我都沒怎么關注過,但他們的大名都是非常熟悉的。人生不容易,抑郁癥真是有點可怕。希望更多的人會因此開始更多地關注心理健康。 網友:分享一篇用漫畫科普抑郁癥的文章(抑郁癥,真不是開玩笑的)由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指導。 段: 有空最好看一下。我偶爾也會某些揮之不去的不舒服的想法,我采用的辦法就是盡快轉移注意力。玩游戲是個很好的轉移注意力的辦法,聽聽合適的音樂,運動(比如高爾夫,游泳)都是辦法。這不是專業的意見,只是自己的一點體會。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估計全球有3.8%的人口患有抑郁癥,其中包括5%的成年人(男性為4%,女性為6%),以及5.7%的60歲以上的成年人。世界上大約有2.8億人患有抑郁癥。抑郁癥在女性中的發病率比男性高50%左右。在世界范圍內,超過10%的孕婦和剛分娩的婦女患有抑郁癥。 網友:找個好朋友喝點酒,聊聊天應該也不錯。 段: 酒友好找,聊心事很難,這個辦法可能不靠譜。 102.:請教大道,主業(傳統勞務派遣,也有供應opp0相關工廠勞務)的發展碰到巨大的瓶頸,我試圖增加開設中專學校的業務做勞務業務升級不止做普工,意圖轉技術性工人輸送,這種因為迫不得已的增加新業務,精力如何分布?絕大部分精力在維持主業,還是在新開業務板塊? 段:感覺你最好還是盡量呆在原來的業務里吧。 網友:寧缺毋濫,是這意思吧? 段:我只是感覺問問題的人學習能力可能比較弱,而且做事情也不夠認真。 網友:不認真看出來了一點:OPPO打錯了,語句不太清晰。學習能力弱不知道怎么看出來的? 段:你覺得學習能力比較強的人會這么問問題么? 網友:我認為當大道看到這位朋友把oppo輸入成opp0那刻,已經不太關注他后面的生意問題了,留在原來的業務,可能是他最好的選擇。 段: 是啊,連問個問題都這么不認真,做事情又如何能做好呢? 103. 段:在意大利呆了兩個禮拜,沒見過幾個戴蘋果表的,有點意外。海關不是很友好,感覺效率蠻低的。印象最深的是蚊子非常厲害。 網友: 意大利是個神奇的地方,意大利人自己也喜歡調侃他們和歐盟的差別,比如人民懶散、排隊不規矩、人情重于規則等等。但是它偏偏又擁有各個領域工業中很頂級的產品:跑車、游艇、高鐵、衣服、冰淇淋,都是世界最棒的。 段: 別的不太了解,冰激淋最棒恐怕不靠譜。不過,意大利人還是非常友善的。 網友:有沒有朋友推薦什么紅酒算得上好,價格不要超茅臺? 段:這比推薦10倍股的要求都高。 104.新聞:米蘭·昆德拉去世,終年94歲。 網友:永遠不要認為我們可以逃避,我們的每一步都決定著最后的結局,我們的腳正在走向我們自己選定的終點。——米蘭·昆德拉 段:就是“最終會成為本該成為的自己”的意思。 網友:不太懂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理解為自己想干啥干啥? 段:懂不懂都會讓你成為你本該成為的那個人的。 網友:如果受到一定的引導呢?比如家族前輩對后輩的教育,這算不算一定程度上影響他最后成為的那個人? 段:當然!所有會影響的東西最后都會影響到最后的結果。 105. 段:大概10年前買過一點點IMax,但很快就意識到其商業模式不好就趕緊賣掉了。用商業模式去評估企業對投資的幫助非常大,尤其是當你用10年的眼光來看的時候。 |
|
來自: 昵稱44696133 > 《1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