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性關節炎,獻出來家底方(老中醫史鴻濤方) 藥物:生黃芪250,地龍15,桂枝15,牛膝15,桃仁10,紅花10,秦艽30,薏苡仁30,土茯苓30,青風藤20,海風藤20,白芷15,白鮮皮15,穿山甲10,甘草6。 一天一劑,一周就有效果。 隨癥加減: 熱盛加漏蘆30, 寒盛加制川烏10, 關節變形者加雞血藤30,伸筋草30,皂角刺20,穿山甲20。 陰虛加生地30,知母15。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表現晨僵、小關節腫大畸形、手腕踝腳關節疼痛難忍。嚴重者會并發心臟,腎臟損害。 肚臍埋藥丸治便秘幾乎神效此方出自古代醫方,我用此方治愈很多患者,主要用于臨床那些不愿意服藥的便秘患者。 大黃,玄明粉,生地,當歸,枳實各30克,陳皮,木香,檳榔,桃仁,紅花各15克將上藥研成細粉,每用20克用蜂蜜調成膏貼肚臍2天一換,又本方有很好的瀉下通便的作用,如果是氣虛可加黨參20克。 治慢性淺表性,萎縮性胃炎,潰瘍方組成:黨參15克、焦術15克、茯苓20克、甘草15克、當歸15克、川芎15克、熟地20克、白芍15克、黃芪50克、苡米20克。 功能:補氣養氣,生肌益胃。 主治: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胃、十二指腸球部潰瘍。關注公眾號 行之健康 加減運用:凡遇嘔血或便血者要重用白芍: 年老體弱者要重用黨參, 嘔吐較重者加竹茹; 胃脘劇痛者加川楝子、延胡索。 魚鱗病驗方——蛇皮靈膏【方藥】:當歸30克、姜黃60克、白及30克、生槐花25克、紫草10克、生甘草30克、輕粉和冰片各6克、蜂白蠟90克、黑芝麻油600克。 【制用法】:先將上方前六種藥浸于黑芝麻油中10天,然后在爐火上熬至諸藥枯黃,離火去渣濾清,待油微溫時,再入輕粉、冰片,最后加入蜂白蠟調膏備用。外擦,每日早、晚各一次,每周用溫水(每一臉盆溫水內加食鹽1匙勺)洗浴2次,20天為一個療程。并按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成人選用當歸飲子隨癥加減,每日1劑,連服100劑;幼兒內服左歸丸,每日2次,每次2克,連服100天。接受以上療法的患者,一律停用其他任何治療。 治小兒鼻竇炎驗方:炙黃芪12g、白芷12g、倉耳子12g、炒白術6g、防風6g、辛夷6g、菖蒲3g、細辛3g、冰片3g,上藥共研極細末,備用。每次以0.5g藥末分別吹入鼻腔。每日用藥3次,5日為一療程。主治:小兒鼻竇炎、鼻流燭涕 、鼻塞或見頭昏頭痛。效果不錯,大家可以試試。 治療肝硬化伴腹水驗方:黨參15克,黃芪、白術各30克,馬鞭草、車前子各15克,丹參30克,澤蘭、莪術各10克,白茅根、蟲筍、腹水草、陳葫蘆、地骸髏各30克,炒枳殼10克。功能:健脾益氣,祛瘀化癥,利水消腫。主治:肝硬化伴腹水。每日1劑,水煎服。腹脹甚、便溏次頻者,加生苡仁30克、砂仁6克、厚樸6克;有黃疸者,加茵陳15克、焦山桅10克、赤芍20克,以祛瘀利膽;肝腎陰 虛,舌紅少苔者,加枸杞子10克、女貞子15克、阿膠10克,蠣兼服鱉甲煎丸;肝脾腫斛明顯而無明顯出血情況者,加服大黃拐蟲丸,每次一丸 ,每日兩次;鼻衄、齒衄者,吞服三七粉;蛋白倒置者,加服烏雞白鳳丸。 治療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反復浮腫驗方秘方絕招益氣泄毒湯:組成:生黃芪30g、黨參15~30g、半邊連30g、蒲公英30g、石葦30g、虎杖15~30g(或等量大黃后下)、生牡蠣30g(先煎)、丹參15~30g、肉桂末0.3g(沖服)。 功效:益氣助運,泄毒利濕。 主治:脾腎兩虛、氣血不足而濕毒內蘊之水腫。多見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表現為反復浮腫,面色白觥白頭暈氣短,神疲乏力,腰疼肢重,小便短少,或形寒畏冷,舌質淡暗,苔薄膩,脈沉細。 煎服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水毒內攻氮質血癥),可用本方去參、芪、桂,煎劑200~300ml,保留灌腸,每日一次,可連用一周。 加減法: 腎虧者,加菟絲子30g、杜仲10g; 脾虛者,加淮山藥10~15g、白術10g; 頭眩者,加白術6~10g、澤瀉18~0g; 昏蒙者,加石菖蒲10g;佩蘭葉10g; 嘔逆者,加吳茱萸6g或半夏10g; 蛋白尿,加檳榔15g、烏不宿30g、地膚子10g; 高膽固醇血癥,加徐長卿10g、山楂10g; 衄血者,去肉桂;加三七粉3g沖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