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作文寫不夠字數,寫成流水賬很多時候是不會具體的描寫,而描寫無非就是語言動作神態心理這幾項,其中最難的就是動作描寫。 本系列為湊字法系列,重點是教孩子們如何把字數湊夠。動作描寫肯定是可以湊字數的,但想要寫好難度挺高,我并沒有把我一次性把寫動作的方法分析清楚。因此,本期重點是湊字,用動作去湊字,孩子用我的方法可以湊字數,可以培養去關注動作的意識,但至于能不能把動作寫好是另外一回事,要求別太高。 孩子寫動作的時候,往往寫的不是動作,甚至不是把動詞當做動詞來使用,他們往往寫的是一個結果而不是過程。一個結果字數當然要比過程少很多。 舉例:小明把考試卷子撕了。 說明:撕是動詞,但如果這么寫,那就不是動詞了,而是交代一個結果,沒有過程更沒有寫出動作來。下面我們來看看如果描寫動作。為了更加生動,我需要描繪一個場景出來。 舉例:小明看到卷子上一個個大大的錯叉,想到回家之后可能面臨的一場暴打,不由得憤怒起來。只見,他一把抓過卷子,雙手用力將其揉成一團,然后左手抓住試卷向后右手向前,咔的一聲,一團試卷變成了兩團,緊接著他又把兩團試卷放在一起,再次撕扯起來。同學們聽到聲音,都不約而同地望向了他,教室里靜得可怕,除了紙團被揉搓和撕扯的聲音外,再也沒有任何響聲。 再次強調,要想通過動作來湊字,或者說是把動作寫生動具體,就一定要先搞清楚,你用的動詞是為了體現結果還是表現過程。體現結果自然字數比較少,而體現過程就可以拓展成很多的字。在寫動作的過程中,還可以加上語言、神態、心理等等描寫。 再來一個例子,寫早晨要遲到了,匆忙吃早飯。 孩子可能會這樣寫:早晨起床時,我一看表,七點半了,要遲到了,我急忙穿好衣服,匆匆忙忙吃了幾口早飯就趕緊去上學了。 改寫:要遲到了,我趕緊沖到餐桌前,右手抓起一個包子塞到嘴里,然后再用右手配合著左右把剛穿到一半的衣服穿好。我又順手抓起一盒牛奶塞到衣服口袋里,然后我趕緊咬了一口包子,拎著書包匆匆忙忙跑出了家門。“慢點吃,別噎著”奶奶的囑咐還回響在耳旁,但我已經沒時間和心情顧忌這些了。 總結:用動詞來湊字,不僅僅可以湊字,還能讓文章更生動更精彩,但前提是先搞清楚這個動作的過程。孩子們寫動作就是太概括了,如果能細致地分為幾個部分,或者說是寫動作的過程而不是結果,作文水平都能有所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