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冬至。 交節的時間是今天中午11時27分。 冬至,是北半球各地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一天。唐代的姚合是與劉禹錫、賈島同時期詩人。他在那首《和李十二舍人冬至日》的詩中說:“從今千萬日,此日又初長。”杜甫在他《至后》一詩中也說“冬至至后日初長”。 今天,我們鹽城預報的日出時間是6點59分。上面的這張照片是我7點04分的時候在陽臺窗前拍攝的。比今年9月23日秋分節氣那天的日出時間晚了兩個多小時。太陽升起的角度也較秋分偏南了許多。 預報今天的日落時間是16點56分。比秋分那天又早了兩個小時。 冬至這天,我們這里的白晝,有太陽照耀的時間只有不到10小時。真短! 今年的冬至,真的特別。在兩場雪落之后,又是接連的冷空氣和寒潮來襲。 今天,氣象臺的預報最低氣溫是零下9℃,最高氣溫為0℃。不僅是我們鹽城,江蘇省各市的最低氣溫也是在冰點以下。 去年冬至,我們鹽城的最高氣溫為3℃,最低是氣溫零下6℃,都是自2011年以來最低的。 今年,我們鹽城冬至日的最低氣溫和最高氣溫又創下了新低! 今天,本地還有3級的陣風,上午,走在外面,體感溫度比預報氣溫更低了許多。 天寒,地未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雖說,這幾天江蘇的氣溫都在冰點之下,但,畢竟也就才冷了十來天。 走在外面,明顯地覺得氣溫低,冷。可是,看看大小的河面,卻沒有冰封。今天上午,我特意在小區周邊看了幾條河、溝,除幾處幾乎曬不到太陽的河、溝的邊上略有些冰痕。這大概也是我們江淮地區、里下河平原的氣候特點吧。 再過半個月,到了1月份,小寒節氣,一年中最冷的時節,要是有個幾天的零下的低溫出現,地也就會凍結實了。 過了冬,一天長一蔥。 這是兒時常聽大人們說的。這也是我們的古人早就注意到了的自然現象。 南北朝時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中記載,魏晉間宮中以紅線量日影,冬至后日影添長一線。《唐雜錄》記載:唐宮中以女工揆(kuí估量、揣測的意思)日之長短,比常日增一線之工。一直到春分時,晝夜等長,到了夏至那天,白晝最長。 冬至三候為:蚯蚓結、麋角解、水泉動。這三候與冬至節氣的另一個別名“一陽生”,是有著樸素的自然辯證思想的。 一候蚯蚓結 傳說蚯蚓是陰曲陽生的生物,冬至時節,陽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 二候麋鹿解 古人一直將“麋”同“鹿”相對,正如“鳳”與“凰”經常相對。鹿的角是向前而生,在方位上被古人認為屬陽;而麋的角是向后而生,被認為屬陰。夏至這天,陽氣達到極致,物極必反,“一陰生”,陰氣萌動而陽氣始衰,于是,鹿角便開始脫落,蟬鳴變得突出,背陰的濕地中開始有半夏等植物萌生。到了冬至,陰氣達到極致,物極必反,“一陽生”,陽氣萌動而陰氣始衰,于是麋角開始脫落。 三候水泉動 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今天開始數九了。等數到九九八十一天,我們便已經沐浴在春天的陽光里了。(詳見:九九消寒圖:文化味濃的盼春倒計時) 相關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