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年來,37℃都被設定為人體標準正常,體溫這一固有的認知或許會被打破。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教授帕森內特團隊發布成果:自19世紀以來,人類成年人平均體溫在持續下降,不到200年間下降了0.4℃,從37℃降到36.6℃。 關于這樣的研究結果并沒有停止很多,國外專家提出人體體溫降低人體免疫力也會持續下降,那么對于人體溫度而言,到底是高了好還是低了好呢? ![]() 01 科學家發現:37℃不再是人體標準體溫!體溫高與體溫低,哪個好? 雖然37℃是標準體溫,但是隨著科學的深入研究更多的結果顯示人類的體溫呈現出了下降的趨勢。 哈佛醫學院附屬醫院布萊根婦女醫院發表過一篇研究論文顯示,經過對英國35,488名沒有感染,也沒有接受抗生素治療的成年人,除了24,356次的體溫檢測發現,人群的口腔平均溫度為36.6℃,由此得出結論,人類的體溫正在下降。 ![]() 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團隊更是在科學期刊《eLIFE》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研究指出,自19世紀以來,人體體溫已從37攝氏度下降至36.6℃,同時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降低當中。 根據研究人員推測,人體體溫之所以會持續下降和代謝率下降,以及炎癥水平降低有一定關系,現代人普遍夏天吹空調,冬天有暖氣,長期處于恒溫環境下,能量的消耗會顯著地降低,繼而引起體溫持續下降。 02 體溫低點好,還是高點好? 正常狀態下,人的體溫是維持在36.8℃到37℃之間的,在這個溫度下,人體的生理功能才能得以正常的運行身體生化,效率合成,分解代謝等等。 ![]() 當體溫偏低1~2度甚至是3~4度,那么人體的內環境代謝反應都會受到影響,整個機體免疫力下降,體能也會減弱偏低的狀態下,細菌病毒以及癌細胞也更容易繁殖生存身體就成了疾病的溫床,也就為更多的疾病產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所以體溫偏低是身體不健康,體質變差的表現。 當然人體的體溫也并不是越高就越好,當一個人局部發熱發燒說明身體有炎癥,體溫為升高一度身體免疫組織細胞的免疫力,則成倍的增加,升到39.2℃是人體免疫力戰斗力最強的溫度,這個溫度也是身體控制細菌病毒繁殖消滅細菌最好的溫度。 但是發燒時沒有得到控制,體溫就會持續上升,甚至達到40℃,人體免疫力反而會慢慢下降,體溫升高消耗體內大量的營養物質和能量能量不足,發燒就會手腳無力不想動,頭暈甚至關節疼痛。 ![]() 整體而言,身體對于體溫的控制有著嚴格的調控,當環境溫度過高,毛孔就會打開,通過排汗進行散熱,當環境溫度過低,毛孔就會收縮,從而減少熱量的消散,所以只有體溫恒定才是最佳的狀態。 03 測體溫怎么測 測量體溫的常規方法包括:腋測法,口測法,肛測法。 腋測法 這種測量的方法簡單,不易發生,交叉感染,也算是最常用的體溫檢測方法,只需要將體溫計的頭端置于患者的腋窩下,然后用上臂夾緊10分鐘左右讀取一定的數值,正常的數值是36℃-37℃。 ![]() 口測法 這個方法不能用于神志不清或者是嬰幼兒將消毒后的體溫計放于患者的舌下,同時緊閉口唇5分鐘之后讀取數值,正常值為36.3℃-37.2 ℃。 肛測法 這種方法測量的數值比較的穩定,多數用于神志不清或者是嬰幼兒患者采取側臥位將體溫計的頭端涂上潤滑劑,然后插入肛門2~3厘米,5分鐘之后讀取數值,正常值是36.5℃-37.7℃。 若測量體溫過高,應及時去正規醫院就醫,明確病因給予針對性治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