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中華文明的漫長歲月里,有這樣一個民族,他們曾經建立過輝煌的王朝,卻也消失得無影無蹤。 400余年后,他們又以另一個面貌重現于世。這就是女真族。那么女真族是從哪里來的?他們經歷了什么?如今又去了哪里? ![]() 渺小的北方游牧之族女真族原本只是中原北部邊陲上的一個渺小部落,那時的他們生活在遼寒的東北之地,位于今天的黑龍江省和吉林省一帶的山林與草原之間。作為一個典型的游牧民族,女真族過著遷徙和狩獵的生活。 他們使用石器和骨角制作簡陋的工具,住著帳篷和樹枝搭建的簡陋。四季輪回間,女真人輾轉于廣袤的草原,遵循祖先的游牧軌跡,將牲畜趕往新鮮的牧場。那時的他們,也許不會想到,正是屈辱和仇恨,將他們從一個渺小的氏族帶向強盛的民族。 ![]() 公元1115年,女真族蒙受屈辱的那一刻,也是他們走向歷史舞臺的開端。當時,女真族臣屬于興盛一時的契丹族(遼國)。契丹人自視甚高,將女真視為蠻夷。這讓女真族人內心非常不滿。 終于有一天,遼國皇帝親自射殺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最喜愛的獵鷹。他不但大肆嘲笑女真的野蠻,還命令阿骨打當眾脫下皮袍,虛心跪爬過皇帝的坐騎才能離開。這無端的羞辱激起女真族人心中的怒火,他們開始聯合起來,醞釀著反抗的戰火。 ![]() 強盛金國的建立與滅亡“始祖完顏阿骨打,仇遼滅國興金朝”。20年后的1135年,女真族終于在完顏阿骨打的帶領下,推翻契丹族,建立了金朝。金朝定都于中京大定府(今天的遼寧省開原市),完顏阿骨打則自封為金太祖。 在太祖的帶領下,金國勢如破竹,占領中原大片土地,一度讓北宋帝國風雨飄搖。太祖帶領大軍南下攻打汴京城時,他穿著棕熊皮制成的盔甲,腰間佩戴一柄鑲嵌著紅寶石的寶劍。這柄劍斬殺過無數南人,也見證過女真民族的偉大復興。 ![]() 那段日子里,金國內蘊著無比旺盛的民族自信與自豪。當太祖凱旋而歸時,百姓們揮舞彩旗迎接,歡聲雷動。太祖的兒子完顏亮和完顏宗翰也英姿勃勃、意氣風發。似乎整個民族都沐浴在輝煌與榮光之下。 然而好景不長,蒙古鐵騎打破北方寧靜。13世紀初,強大的蒙古部隊自北而來,漸漸包圍金國腹地。此時金朝國勢已經日衰,女真族也不再是當年那個精神飽滿的民族。面對生死存亡的抉擇,逃避與畏懼取代昔日的榮耀,女真族內部也開始出現分崩離析的現象。種種內憂外患下,1234年,金朝最終覆滅于蒙古軍隊。女真族也在歷史長河中隱匿下來。 ![]() 三路女真的消散與流浪金國滅亡那一刻,女真族出現了三種截然不同的歸宿。一部分女真人選擇投靠蒙古,其中也有不少原地位低下的女真平民。在他們眼中,蒙古是新的太陽,是躲避戰亂、獲得生存保障的最佳歸宿。這些人中的后代就有阿剌黑祖先,他們在日后成為清朝的重臣。 另有一些女真族人被迫南遷至宋朝境內避難。他們在路上經歷磨難,還要忍受漢人的嘲笑與歧視。 ![]() 到達南方后,這些女真人要么成為邊軍士兵,以蠻勇著稱;要么就憑本事謀生,有些還娶了漢人妻子。隨著時間流逝,這些南遷女真族人也逐漸被漢人同化,他們的子孫后代幾乎所有人也變成漢人的一份子。 最后一部分女真族人選擇回到故鄉東北地區。那里環境嚴酷,卻可以暫時避開戰亂。這些女真人在黑龍江、松花江流域的密林中隱居,艱難度日。其中就有努爾哈赤的家族。他們代代相傳女真語和習俗,終于在幾百年后找到機會復國。 ![]() 元明時期:東北深山的百年沉寂自金朝滅亡后,女真族這一民族名號從歷史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長達百余年的沉寂。在這段時期里,元明兩朝的統治者對盤踞在東北山林的女真人并未太過壓迫。這使得女真族得以在東北大山的荒野中茍延殘喘。 元朝時期,蒙古作為統治者,其實對于女真族這些游牧民族還是采取了比較放縱的政策。女真人可以自由活動與遷徙,與各族通婚也不受限制。這為女真族的傳承提供了空間。這期間,一些女真族酋長還獲封為蒙元官吏,例如完顏理思遷就被任命為遙遠東北地區的經略使。 ![]() 到了明朝初期,為防止蒙古殘余勢力東山再起,明廷對北疆頗為重視,建立并強化九邊重鎮的防衛體系。然而邊防軍大多調動漢人和蒙古衛所部隊,對女真族管制還很松散。 特別是在中后期,明朝國勢漸弱,北方邊境防也不再嚴密。于是女真族在東北山野中逐漸重現江湖,醞釀著東山再起之勢。 ![]() 清朝的建立與女真族的消亡1644年春天,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終于找到時機,建立后金,發動大舉南侵,最終取代明朝,建立大清帝國。值得注意的是,努爾哈赤建國之初,一度使用“后金”這一符合女真族歷史淵源的國號。可惜好景不長,“女真”這一稱謂很快就從人們的記憶中淡出。取而代之的是“滿洲”、“滿族”等新的族群稱呼。 作為外來征服者,清朝統治者也十分重視文化同化,以鞏固自己對中原的控制。通過推廣滿漢聯姻、建立旗漢學堂、實施科舉等方式,清廷大力推進女真族與漢文化的融合。這使得女真族的傳統語言和習俗逐漸被邊緣化,最終消失。 如今,只剩下極少數自認滿族血統的后人還保有一些女真文化的印記。但對于曾經輝煌一時的女真族來說,他們已經近乎消失,只能在歷史書籍中尋找到些許毫無生氣的文字記載。 結語:歷史的消長與文明的融合歷史,就是一部消長的書卷。我們見證女真族從一個小部落,崛起為建立輝煌王朝的強大民族;又目睹他們在戰亂中四分五裂,百年顛沛;最后,跟隨著他們融入主體文明,成為這個大家庭中平凡的一員。 民族的興衰有其歷史定數。但我們仍應警惕歷史常態下的偏見與成規。不管起點如何微不足道,所有民族都值得被平等對待與尊重,都應該在現代文明的框架下享有公正的地位。這也是我們在女真族的故事中,值得深思的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