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多家庭,每個人都很忙,卻不見財富增加? 為什么同樣一個村莊,同樣是開墾果園,卻有富家,也有窮家? 為什么別人家,輕輕松松就發財了,也不見做什么大事? 我們總以為,人比人,氣死人,管好自己就行了,莫管人家怎么過。 事實上,我們要以人為鏡,反思自己的家庭,到底哪些方面,有差距,需要改變。 通常,不聚財的家庭,是早有征兆的。關鍵在于家人的配合不到位,無法形成良好的分工協作。 01 父親低配格局,得過且過。 一個家庭,到底要賺快錢,還是賺慢錢? 多數的人,喜歡賺快錢,若是能夠中大獎就更好了。 農村有句俗語:“多不如少,少不如現?!?/span> 錢能夠最快的速度到手,就對了。沒有懸念,也不虧自己的勞動。 因而,很多人喜歡那些日結的工作,不拖欠,也能迅速解決溫飽問題。 作為中年男人,應該想一想,為什么工地干活,一天收入有三四百,卻很難富起來?因為干活的日子有,沒活干的日子也有。另外,休息的時候,打牌,逛街,瞎混,就把前幾天的錢花了。 中年男人,你是一位父親,是家庭的頂梁柱,若是你的高度不夠,那么家庭的形象就會很矮。 父親的格局太小,處理了今天的困難,明天的困難又來了,因此家庭一直處于困頓之中,錢的問題,一直存在。 聰明的人,賺錢不快,而是“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泉涌,時時刻刻都有,日積月累就會變成江海。 在我的老家,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若要學木匠,就得跟從師傅三年。弟子可以單干了,憑著技藝,能夠養家糊口,比一般的人的收入更高,并且更受 尊重。 學一門技藝,找一份穩定的工作,每天都有活干;選擇一個行業深耕,開店、做物流等,一旦混出名堂了,不僅自己富起來,子孫也能繼承,賺錢就不愁了。 父親的收入,直接影響了家庭的貧富程度,形成大格局,走一步看十步,很有必要。 02 母親高配生活,花錢厲害。 當然,有的父親確實 很努力,收入很高,但是仍舊沒有看到家庭富起來。 這時候,就要看母親的花錢方式了。
太多的母親,在持家的過程中,只懂得買買買,浪費很大,也導致男人賺錢越來越沒有積極性。 朋友小蔣,在本地的電廠上班,收入不錯,但是一家人還負債。 去了小蔣的家,我發現幾個問題。 其一,房間里有幾個價值幾萬的運動器材,如跑步機等。并且都很久沒用了,灰塵都很厚了。 其二,廚房里,炊煙很少,一家人吃外賣,上酒店的時候 很多。小蔣的妻子,也懶得做飯。 其三,小蔣的妻子喜歡打牌,可以整體在麻將館。小區里有人傳言,小蔣的妻子有第三者,還倒貼。夫妻因此鬧過不少。 其四,對于孩子的開銷,一家人都不反對。孩子去了幾個輔導班,周末到處游玩,從小就有狐朋狗友。 把花錢的地方梳理出來,就知道女主人不會持家了。搞不好,這個家庭因為開銷大,開銷莫名其妙,導致夫妻離婚,丈夫寒心。 有多少女人,等家庭窮困了,才發現自己要剁手了。太晚了,家庭矛盾太多,人心也變了。 好的母親,勤儉節約,還管著男人的社交和吃喝,約束子女的習慣。同時,母親也會樹立好形象,讓外出賺錢的父親,安心。 規劃好家庭開銷,每個月都有存款,家庭聚財的樣子,就有了。就是月收入兩千的 家庭,一個月存款兩百的可能的。 按需購買,選擇打折的商品,拒絕 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打扮樸素,都是節省的方式,母親要學會。 03 子女不配人生,候等花開。 總有一些家庭,父母做得很好,但是 養了敗家子,因此再多的存款,也會消耗殆盡。
大部分的父母,都會鼓勵 孩子多讀書,一定要上大學。 就是孩子不夠努力,考不上大學,也能去讀職校,然后去職業大學。 花了大量的錢,讓孩子上了大學,然后呢?父母沒有考慮,孩子也迷茫。 辛辛苦苦讀了十多年,到頭來還是在家 混日子,整天游蕩。這樣的人生,就是虛度。 也有一些 孩子,讀書很厲害,上了 本科,但是職業規劃不好,或者沒有考慮職業,導致工作收入很少。
當父母不能滿足孩子的時候,孩子就一哭二鬧三上吊。 當父母老了,孩子仍舊混日子,家庭走向衰敗,這是不可避免的。 看看《圍城》里的方鴻漸,岳父送他出國,但是他不求學業,非常散漫。不學西方智慧,也不學東方的文化。 回到國內,他為了糊弄大家,買一個假學位,有個工作,也是應付。 方鴻漸被介紹到報館上班,工作太散漫,成為單位上第一個失業的人。 等不到幸福的,必須自己去策劃人生。孩子從小,就要有這樣的觀念。 讀書,謀業,工作,成家立業,都有節奏,家庭才有希望,能夠富過三代。 04 一家人,圍在一起,就像一個水桶。能裝多少錢,取決于最矮的那個人。 要想財富變多,就要每個人都努力提升自己,并且學會攜手。 父親當好領頭羊,打造家庭的財源,金錢就花不完。 母親當好管家婆,留住家庭的錢財,家就是聚寶盆。 孩子當好接班人,站在父母的肩膀,采摘更多果實。 一家人,勁往一處使,一年更比一年好。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