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楊絳先生曾說:“人生最美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我53歲,退休三年,喜歡獨處,卻被說是:沒有社交的人,是孤僻被社會淘汰的人。 其實,退休后,真正活得開心的老人,是既能享受人群里的歡樂,也能一個人自娛自樂。 退休后,所求不多,有房住,有退休工資拿。 即使一個人獨自喝茶,也能喝出繁華過后的寧靜,無拘無束的愜意。 退休后,有人喜歡一個人獨處,有人喜歡一群人在一起的歡愉。 不論你喜歡什么樣的生活,只要你自己開心,想怎么活都是自己的事。 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自由自在,怎么開心就怎么活。 1、活好自己,莫管閑事,做自己就好。 退休前,總認為別人對我好,給我個笑臉,就是真誠相待,付出自己的真心和坦誠。 歷經幾許悲傷失落才知道,有些微笑不能當真,有些真心只是表面功夫。 善良要給對了人,微笑要笑給值得的人。 從最初的討好型人格,慢慢內觀,找到了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從最初的不好意拒絕別人的請求,到現在能夠直接表達自己的意愿。 不論是誰,讓自己不舒服的事,直接告訴對方,而不是模棱兩可,讓自己陷入兩難境地。 退休后,活好自己最重要,管好自己,閑事莫管,做最好最真的自己。 面對那些對你耍小心思的人,知道就好,疏遠就行,淡然地交往,不必付出真心。 任何一種關系,唯有真心地雙向奔赴,否則不必刻意維護,過得去就好。 以前覺得大家抬頭不見低頭見,太不給人家面子不好,自己委屈些,大家相安無事就好。 現在學會該怎么說就怎么說,見面打個招呼,不必深交。 人生苦短,余生珍貴,不必把有限的時間,浪費在不值得的人與事上。 總為別人著想,誰考慮過你的感受。懂得為自己考慮,停止內耗自己。 當我真正為自己而活才發現,專注做自己,真的很爽,別人的閑事,跟我無關。 2、自己怎么開心就怎么過,不必跟誰有交代。 以前我就是太認真,把別人任意一句話都當真。 記得最初跟我學練太極的姐姐們,總是說想要拳勢的具體口令。 我開始總結每一式的運行路線,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關系,寫了整整一個日記本。 當我把自己整理出來的東西,用電腦打出來,我發現,是我自己認真了。 別人覺得這不就是你該做的嗎?你教我們打拳,這是你的責任。 還當面指責我對他們學拳不夠負責,似乎學不會,或者做不到位,是我的錯。 后來,我學會“圓潤”,不再對誰那么上心認真,反而,他們覺得我教得真好。 人性本質真的說不清楚,當我主動退出,把隊伍交給有能力的姐姐。 又有人說我清高,啥說的都有。我就喜歡一個人打拳,更喜歡一個人獨處。 以前總被別人綁架著,到點就要去,不去別人就說你拿架子。 退出后,享受獨處時光,一個人在拳勢里,感受太極拳的美妙,細細琢磨師父講的心法。 不必跟誰有交代,安靜地在自己的世界里修煉身心,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想幾點去打拳,幾點出去鍛煉,皆隨自己。 社恐的我,本就笨嘴拙舌,總把別人的話當真,累的是自己,還總被誤解。 學會了獨處,享受了獨處,感覺自己的日子真舒暢,怎么開心就怎么過。 3、做個通透的退休老人,享受自己的獨處時光。 馬爾克斯說:“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的存在。” 退休后,我慢慢明白,人生中有很多事情都不被別人理解,而我們也沒有必要多解釋。 懂你的人不必解釋,不懂你的人,解釋也沒用,只要我們自己舒服就好。 別人的眼光我們不看,別人的評價隨意,遵循自己的內心。 退休后,做個通透的老人,享受自己的獨處時光,雖然平淡,卻很充實自在。 獨處是一種與生活和解的方式。獨行是一場心靈的隱居,真正的灑脫來自于內心的寧靜。 余生過得好與不好,根本不在于退休工資的高低,不在子女的能力,更不在于人脈關系。 那些過得舒心歡愉的老人,大多是擁有健康的身體,以及享受生活的淡定從容的心境。 退休后,做個活得通透的人,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和評價,安靜地做自己就好。 結語: 盧梭曾說:“一個人越是有許多事情能夠放下,他就越是富有。” 余生,走著走著,活著活著,最終都是孤旅者,誰都難逃孤獨的命運。 學會享受獨處,放下一切世俗的喧囂,在自己的世界里獨自繁華,就是富足的人。 人生一世,怎么開心就怎么活,怎么痛快就怎么享受生活,如此便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