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1. 歷史有很多沒有留下名字的詩人,比如《題玉泉溪》: 紅葉醉秋色,碧溪彈夜弦。 佳期不可再,風雨杳如年。 這首詩寫得很美,作者為“湘驛女子”,原名不曾得知,僅僅知道她是唐代人,偶然間在驛館墻壁上寫下這首詩,被旅客記錄下來,才得以流傳。 再比如那首著名的《西洲曲》: 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我們也僅僅知道作者生活在魏晉時期,其姓名、生平早已淹沒在歷史的塵埃里。 那個年代,別說集冊出版,就連紙張也不是所有人都用得起的,因此能留存下來,已屬幸運。 下面我們再一起欣賞今天要講的這首佳作。 ![]() 02. 明月下山頭,天河橫戍樓。 白云千萬里,滄江朝夕流。 浦沙望如雪,松風聽似秋。 不覺煙霞曙,花鳥亂芳洲。 這首詩不但不知道是何人所寫,就連詩題也沒有,所以《全唐詩續補》收錄時,非常潦草地取名為《詩》。 根據這首詩的意境,我們可以給它補一個名字,叫《月下江景》。 戍樓:邊防駐軍的瞭望樓; 夕流:從西邊流淌而來的江水,張九齡有詩:西日下山隱,北風乘夕流; 浦沙:江岸邊的沙灘,李白有詩:浦沙凈如洗,海月明可掇; 煙霞:指煙霧,云霞; 芳洲:江中芳草叢生的小洲; 接下來,我們再深度解讀一下這首詩。 ![]() 03. 詩文大意可解為: 一輪明月,自山頭緩緩升起,銀河橫亙在戍邊的瞭望臺上。天空中白云悠悠,一眼望不到邊,仿佛有千萬里之遙,一江秋水,從太陽落山的地方滾滾而來,奔流不息; 江岸邊的沙子,在月光的清照下,就像雪一樣潔白,松林中不時有風吹過,已經隱隱感覺到了秋涼。不知不覺間,岸邊的江霧已經散去,鳥兒在沙洲的花叢中歡快地嬉戲。 這首詩的首聯和頷聯,寫得極有氣勢,幾乎可以和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一較高下,而頸聯和尾聯則已經不凡,所繪之景令人心曠神怡。 ![]() “明月下山頭,天河橫戍樓” 詩中的“下山頭”并非指落下山頭,因為詩人描寫的是江景,從倒影中看,儼然已經離開山頭,冉冉升起。 以此,銀河顯現,橫臥在戍邊的瞭望塔上。 記得電視劇《士兵突擊》中,曾有一個鏡頭,許三多在紅三聯五班時,背著槍站崗,指導員來拍攝素材,見到許三多夕陽下的身姿后,忍不住想拍下來,但是此時膠卷已經用完,于是就匍匐在地上,用筆畫了下來。 詩中“銀河掛戍樓”之景,就有這樣的威嚴、曠闊之美。 “白云千萬里,滄江朝夕流” 白云并不是烏云,而是薄云,隨風涌動,月光時隱時現,或者穿透云層,迷離之美盡顯。 一江水從太陽落山的地方奔騰而來,詩人沒有寫江有多長,卻通過這樣的描寫,把江之延綿展現都淋漓盡致,所以我們說,前四句詩不輸“登鸛雀樓”。 ![]() “浦沙望如雪,松風聽似秋” 江沙砂礫較多,被月光一照,猶如白雪一般,而松林中隱隱有風出來,此時動靜皆宜,畫面感十足,尤其還有詩人的心理變化。 一葉落知天下秋,詩人并沒有見到落葉,但卻聽見了葉落之聲,因此微微感到一些涼意,好像秋天馬上就要到來了,但其實還早。 “不覺煙霞曙,花鳥亂芳洲” 從尾聯之句,我們就能看出此時是夏季,花兒盛開,江霧逐漸散去以后,鳥兒便在江邊嬉戲,其情其景都充滿了樂趣。 縱觀整首詩,詩人入筆渾厚,大開大合,一下就把人帶入到所描述的景象中,可就在你以為馬上四海潮生、江河頓闊時,詩人的筆觸又開始變得細膩,甚至連松林中的微風都入了耳畔。 而詩中之景異常唯美,明月、青山、銀漢、戍樓、白云、滄江、沙岸、煙霞、綠洲、水鳥、花叢,如此多的景象交織到一起,儼然一幅山水畫卷,鏤金錯彩,應接不暇。 這樣的詩,才是真正的好詩。 ![]() END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品味詩詞,感悟人生 |
|
來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