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有這樣一些人,平時心跳比較正常,可是稍微一運動或爬個樓梯,心跳就會明顯加快,感覺就要從胸口跳出來似的; 還有的人很容易受到驚嚇,一遇到突發事件,別人沒啥事,他嚇得不輕,心臟也砰砰跳個不停; 還有的人每到考試的時候或者面試的時候心跳也會加快; 甚至有的人,躺著或坐著不動,突然心跳就加快了,這些情況,中醫里,這叫心動悸。 這還不算完,還有的人不只是心跳快,還會跳著跳著停一下;有的人很規律,總是跳幾下就停一下,還有的人沒有規律,有時候跳三下停一下,有時候跳四下停一下,不管停跳多長時間,心臟不跳了可是件非常恐怖的事情啊,甚至會給人一種瀕臨死亡的感覺,這種情況中醫里叫做脈結代,類似于西醫說的心律不齊。 好好的一個人為什么會出現“心動悸,脈結代”呢? 出現這樣的情況,主要跟氣血不足有關系,人體的生命活動,包括四肢的活動自如,五臟六腑的正常運行以及行走、跑步等活動都需要氣血的加持,氣血不足,就相當于汽車沒有汽油了一樣,就跑不起來。 這時候為了讓汽車跑起來,心臟就得拼命努力的干活,就得加速搏動來為身體輸出更多的血液,心臟長期處于這種過度透支的狀態,會怎樣呢?反正要是有人讓小郎中天天干活,小郎中肯定會偷懶,心臟也是一樣,所以它太累了,就會出現罷工,就會“偷停”。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該怎么辦呢? 《傷寒論》里講:傷寒心動悸,脈結代,炙甘草湯主之。 好了,這么好一個方子,下面就跟小郎中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組成:甘草12克,生姜9克,桂枝9克,人參6克,生地20克,阿膠6克,麥門冬10克,麻仁10克,大棗10枚。 功用:滋陰養血,益氣溫陽,復脈定悸。 主治: 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證。表現為脈結代,心動悸、氣虛體弱,咳嗽氣短,虛煩不眠,自汗盜汗,咽干舌燥,大便干結,舌光少苔,脈虛數。 方中重用生地黃滋陰養血為君藥,《名醫別錄》里面說地黃“補五臟內傷不足,通血脈,益氣力”。 炙甘草、人參、大棗可以益氣養心,還能補脾氣,“脾為后天之本,氣血運化之源”,脾氣足了就能源源不斷的生成氣血; 阿膠、麥冬、麻仁滋心陰,養心血,可以直接補充全身的血容量。 桂枝和生姜溫通血脈,強壯心陽,給心臟增加動力。 一個小小的炙甘草湯,可以說把氣、血、陰、陽全都補了,所以后人稱此方為千古補心第一方一點也不為過。 這個方子雖然很好,但是煎煮起來有一些講究,張仲景說需要加入清酒一起煮,是借以清酒的特性,來通血脈,以行藥力,就是起了個通絡的藥效。 我們在煮這個方子的時候用黃酒就可以了,超市里都有賣的,紹興黃酒,基本各大超市都可以買到。煎煮的時候放半碗到一碗的黃酒足夠了。水嘛,放個五六碗就行了,大火煮開后,換小火,再煎煮半小時到40分鐘,看看差不多還剩下三碗的量,就可以了。 在煮藥之前呢,藥方里面的阿膠,是不放進藥壺里面一起煮的。阿膠要先烊化好了,準備喝的時候,再兌入1/3阿膠兌到藥湯里面就可以了。 炙甘草湯雖然以炙甘草命名,但里面的甘草用的是生甘草不能用炙甘草,為啥子呢?因為古代的炙甘草其實就是曬干了的生甘草,而現在的炙甘草實則為蜜制甘草,這一點一定要記住嘍。 炙甘草湯針對的,是心中氣血陰陽不足的虛弱之癥。 現代醫家根據“異病同治”原則,將炙甘草湯用于治療功能性心律不齊、心動過緩、室性早搏、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缺血、低血壓等病伴隨心悸、氣短、脈結代者。 炙甘草湯對心臟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如果你身邊有人平時就心臟不太好,你可以讓他服用三五副炙甘草湯來調理調理,可以起到預防的作用,另外還有一個方子生脈飲,這個方子可以看做是炙甘草湯的小弟弟,是由人參、麥冬、五味子組成的,同樣可以益氣養陰,而且生脈飲有成藥,可以去藥店購買,用起來也方便。 每天都有人因為心臟疾病離世,其實在發展到心衰、心梗等危重癥候之前,就已經給了暗示,很多人在初期都會有“心動悸、脈結代”的表現,那時候僅僅是氣血不足,或陰陽的虧虛,此時,只要用簡單的方子或幾盒中成藥就可以解決,可是很多人卻沒有引起重視,最終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如果每個人都能多懂一些中醫中藥的知識,在疾病早期及時察覺到,盡早的進行干預,相信可以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