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問,明年就要退休了,是不是工齡越長養老金越高呢?一般來說工齡就是指的繳費年限,按照養老金計算的規則,確實是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越高。不過,還有三大因素會影響養老金的高低。 基本養老金計算公式。基本養老金計算公式是全國統一的,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基礎養老金部分=當年的養老金計發基數×(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部分=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退休年齡確定的計發月數。 另外,還有一部分退休人員是可以領取過渡性養老金的。過渡性養老金是當地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制度以前繳費年限由于缺少個人賬戶積累,因此沒有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一種待遇補償,視同繳費年限也是如此。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公式,各省份自行制定執行。 工齡(繳費年限)是計算養老金的重要因素。根據上面的計算公式,我們可以看出繳費年限的作用非常重要。繳費年限直接跟基礎養老金成正比,其實也是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積累的一項重要因素。另外,一般來說工齡越長的職工,有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年限的時間越長。 不過,除了工齡以外,養老金計發基數、個人繳費基數、退休年齡都會影響養老金高低。 養老金計發基數的作用。2023年養老金計發基數,是保障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和當地生活水平相一致的重要因素。 各個地方的養老金計發基數差異是非常大的。比如說上海市的2023年養老金計發基數是12813元,北京市為11525元。不過,其他地方的計發基數普遍在7000~8000元左右,山東省只有7468元,江西省是6747元,廣西壯族自治區為6629元,黑龍江省為6430元。 如果對于同一個職工,如果養老金計發基數是6000元,平均繳費指數是1的情況下,每年繳費可以領取基礎養老金每月60元。如果將他轉移到養老金計發基數是1萬元的地區,平均繳費指數計算可能會降為0.6,但是這種情況下每年繳費可以領取基礎養老金每月80元。所以,計發基數越高越劃算。 繳費基數的作用。雖然說在養老金計算公式中看不到繳費基數,但是繳費基數卻直接影響了平均繳費指數和養老保險個人賬戶余額。 平均繳費指數是,每一個月的繳費基數÷當年的計算養老金使用的上年度月平均工資,最終求出結果的平均值。 比如說,養老金計發基數1萬元,6000元基數繳費的繳費指數是0.6,2萬元基數繳費,繳費指數則是2。 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余額,是按照繳費基數的8%記入的,進而影響個人賬戶養老金。 一般來說,由于基礎養老金具有縮小收入差距的功能,最高繳費基數是最低繳費基數的五倍,但養老金只有3.4倍多。 退休年齡的作用。退休年齡主要是確定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計發月數的。像50歲是195個月,55歲是170個月,60歲是139個月。年齡越大計發月數越小,到了70歲是56個月。通過養老金的計算,肯定是越晚退休,個人賬戶養老金越高。 另外,退休年齡還有一個隱性作用,那就是越晚退休,具有長繳費年限的可能性就越大。但最終的結果,都是退休年齡越晚,養老金越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