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吃完飯,我們就會先把餐桌收拾出來。 然后,一家人圍在桌前看書或學習。 我和隊友會分別陪7歲的老大和4歲的老二學一些東西,同時也會帶著3歲的老三讀讀繪本。 工作了一天,累得陪不動時,我們也會坐在孩子們身邊看書;但絕不會刷手機,尤其是不會在他們面前刷短視頻。 看到爸爸媽媽安靜地看書寫字,三個孩子也很自然地就在一邊翻書、寫作業或畫畫。 我很喜歡這樣的家庭時光,一家人都在學習,都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和隊友都認為,最應該讓孩子養成的習慣之一,就是終身學習的習慣。 熱愛學習,不僅僅只是為了完成學業任務和考試得高分,更是為了能夠享受到學有所成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孩子們可以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對新知始終保有好奇,對學習保持興趣,在學習中獲得啟迪和靈感。 保持著學習的狀態,即使到了成年或年長時也不例外。 這個社會,不會辜負一個持續性在學習和不斷在提升自己的人。 記得我小時候不想寫作業的時候,爸媽沒有說什么,只是關了電視,陪我一同坐在桌前看書寫字。爸爸媽媽都在學習,我也很自然而然地靜下心來寫作業。試想一下,如果家長一旁刷手機,孩子能靜下心來好好學嗎?父母給孩子報最好的學校,即使路途遙遠接送麻煩也不辭辛苦。同時還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和補習班,就是為了提高孩子學習成績。然而,如果父母沒有以身作則,再怎么嚴格要求孩子,都是沒有說服力的;不停勸說,反而激發親子矛盾,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其實最有效的,是在家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陪伴孩子一同學習。所以我們實在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送孩子們去各種興趣班和補習班,但我們從未因此焦慮。在我們看來,送再多的補習班,送再好的學校,如果在家沒有良好學習的氛圍,家長本身沒有看書和學習的習慣,很難培養出一個熱愛學習的孩子,當然會有例外,但不多。絕大多數的孩子都是深受其父母的影響,如果說父母是原件,那么孩子就是父母的復印件。想讓孩子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首先就要在家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設立一個專門給一家人的學習角落,確保這個環境安靜、整潔且足夠亮的。我們的餐廳和客廳是一體的,我們就在餐桌上學習,客廳沒有安置電視,但一整墻面的書。這就需要父母前期的準備,提供好學習資源:包括書籍、教育游戲、練習冊和學習軟件等。有一句話說:“三流的父母當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練,一流的父母當榜樣”。有些父母覺得自己為了教育孩子付出了很多時間和精力,但孩子沒有變成自己期待的樣子。然而,我們不能忘記一點:孩子不一定會成為父母期待的樣子,但卻極有可能成為父母本身的樣子。即使是父母無意識的言語和動作,孩子都會模仿父母;所以父母們,可千萬別大意了。如果父母躺平在沙發上刷手機,卻要求孩子不準玩手機打游戲。如果父母自己不求上進,沒有學習新事物的熱忱,卻要求孩子學這學那,上各種補習班。父母自己做不到,卻要求孩子這么做,這樣的教育是蒼白無力的。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就關了電視,放下手機,陪著孩子一起學。這令我想到我不久前看的一部印度電影,名叫《新同學》,這部電影以最形象的方式詮釋了什么叫與孩子一同學習。影片中,媽媽為了鼓勵“學渣”女兒好好學習,她竟然重回學校;與女兒同上一所學校,成為女兒的同學,跟她一起上課。最后,媽媽用言傳身教的方式,改變了女兒對學習的態度。電影雖然有超脫現實的一部分,但足以看出:最能夠激發孩子學習熱忱的方法,就是成為孩子的榜樣。作為父母的我們,現今是無法回到學校,成為孩子的同學。但我們可以對學習保持熱情,讓孩子看到學習是一件有趣和有益的事情。當孩子感受到父母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對新事物的好奇心,這更容易激發出孩子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雖然已經離開學校很多年了,但我和隊友一直保持學習的狀態。隊友持續性地在學習稅法和投資,啃下了好幾本全荷蘭語的專業書籍。他也對各國錢幣銀幣和歷史文化,深感興趣,閑暇之余都在看書。我也在不斷地看書和寫作;這幾年下來看了上百本育兒書,寫了近千篇相關文章。與此同時,我也在探索我的新領域:接觸了極簡和收納,學習了畫畫和彈琴。成就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逼迫他們成為什么樣的人;而是父母自己不斷學習和成長,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所以,當我們想讓孩子學習時,我們會先擺正學習的態度。當然,并不是說完全不能刷手機,想刷是可以的,不過最好別在孩子面前。我想休息放松的時候,就獨自回到房間,享受一段自由刷手機的時光。這時候,隊友則帶著孩子們開展學習任務,給他們高質量的陪伴。趁著孩子小,先在他們心里種下閱讀和學習的種子;而不是沉浸在短暫的“奶嘴樂”,享受短暫且無益的樂子。我是瑞秋,坐標荷蘭,家有3寶 分享與三娃同行的所思所想 極簡主義 | 少物生活 | 極簡育兒 獨自帶娃 | 婚姻感悟 | 荷式生活 親愛的們,微信又悄悄改版了,為了不失聯。?星標 [三娃行必有我思焉],讓我們一起走極簡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