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73歲了,但還是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潘漢年案的解決。” 1980年11月3日,陳云和廖承志、劉曉等老同志一起,著手調查潘漢年案的實情,希望重啟此案。 他們調查的結果是什么?潘漢年案最后是怎樣收場的? ![]() 隱蔽戰線上的戰士1937年之前,潘漢年多數時間都是負責隱蔽戰線工作的。 關于“隱蔽戰線”的工作范圍,直到今天也沒有太多相關文獻。一些當今仍在世的相關人士,提起這個也是搖頭不語。 比如張沈川,他曾在萊蕪戰役期間利用職權,調國軍運輸隊為華野運送糧食。 ![]() 多年之后,他的女兒回憶道: “像我父親這類人,總是非常低調,很少提及自己的經歷。我想,這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工作需要保密;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們早就養成了守口如瓶的習慣。” 中央特科的情報工作者大革命之后,國民黨反動派開始大肆“清理”我黨人士。 ![]() 1927年5月,為了保衛黨的領導機構、保存革命的火種,周總理在武昌設立了“特務工作處”。這是我黨歷史上最早的情報機構。 正因為有特務工作處的存在,后來汪精衛也對我黨人士展開抓捕時,我黨才能及時將部隊全部撤出,為南昌起義打下了基礎。 ![]() 1927年9月23日,黨中央遷至上海,成立了“中央特別委員會”,中央特科受它的直接指揮。 中央特科的工作一直以情報、保衛工作為重點,為黨做出了不少貢獻。但就在4年后,中央不得不將其重編: 1931年,顧順章叛變,中央特科遭到巨大打擊。 ![]() 同年5月,中央特科得以重建,由陳云、康生和潘漢年三人負責。其中,潘擔任情報科科長,專門負責獲取情報相關的工作。 抗戰爆發后,潘漢年也繼續從事地下工作。 就是在這一時期,發生了那件導致他下半生牢獄之災的事情。 ![]() 與汪精衛的會面1941年12月8日,因為日軍占領上海租界后大肆搜捕地下黨,中央通知潘漢年等情報工作者盡快撤離上海。 潘漢年和同樣身在上海的劉曉等人商議一番,決定利用日偽機關打通一條通道,撤去根據地。他們的第一人選就是李士群。 ![]() 李士群原本是我黨黨員,被中統逮捕后就轉投國民黨,日本侵華后又投靠日偽,組建了76號特工組織。 早在1939年,李士群就暗地里和潘漢年聯系,表示愿意提供各種情報。潘漢年立即向組織匯報,中央看得出來李士群不過是在兩頭下注,但這畢竟是個機會,可以為抗戰做點貢獻。 ![]() 于是潘漢年和李士群開始“合作”,也確實獲取了不少日軍情報。 1942年9月,在得到中央批準后,潘漢年聯系上李士群,稱自己要去一趟新四軍根據地,希望他能提供安保。 李士群一口答應,同時也表示,等自己以后去新四軍根據地附近的地區“清鄉”時,也希望我們這邊能諒解。 ![]() 李士群為潘漢年提供了一條安全的撤退路線。 潘漢年撤回根據地后,陳毅和饒漱石對他做出的貢獻大加贊賞,并上報中央,中央情報部門對潘漢年的這一行動也予以高度肯定。 不過,與漢奸的合作,向來是把雙刃劍。 1943年,潘漢年接到命令前去與李士群會面。李士群表示,汪精衛想見見潘漢年。 ![]() 李士群給的時間很緊,潘漢年沒來得及向組織匯報,只能立即動身去南京見汪精衛。 回到淮南根據地后,潘漢年也沒有上報這次會面的事。 直到1955年,中央召開會議討論高崗、饒漱石的問題,毛主席在會上呼吁有過歷史問題的同志盡快交代,潘漢年才開始考慮上報十二年前的那次會面。 ![]() 會議次日,潘漢年將此事告訴了陳毅,隨即起草一份報告交給陳毅,請他轉交中央。 當晚,潘漢年被捕。 潘漢年案的疑點因為一直進行地下工作,潘漢年接觸過的漢奸之類人物是兩只手都數不過來。對這些事,他是怎么都說不清楚的。 但還是有不少人認為此案存在疑點,比如李克農。 ![]() 他對潘漢年案極為重視,接到中央命令后就立刻著手調查,并列舉了五條反證: 一,對像潘漢年這樣在敵占區進行情報工作的人,中央一直下達的是利用漢奸、特務搜集情報的指示。也就是說潘漢年和李士群等人接觸并獲取情報,是在執行中央的指示; ![]() 二,和李士群、袁殊、胡均鶴等日偽高官接觸前,潘漢年都有向中央報告過; 三,組織的機密從未被泄露,和潘漢年有關的組織人員也都沒有被逮捕; 四,潘漢年當時還掌握著部分重要關系,并在后來繼續發揮著作用,也沒有暴露; 五,潘漢年曾利用日偽,為組織獲取了大量有用情報。 ![]() 李克農對這份報告可謂盡心盡力,可惜未能受到重視。 據說潘漢年被送去農場勞改時,曾對朋友說: “我是冤枉的。這事一時說不清楚,就留給歷史去做定論吧。” 令人遺憾的是,他有生之年都沒等到“冤枉”被洗清的那一天。 ![]() 重啟調查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陳云出任中紀委第一書記。他和廖承志、劉曉等幾位老同志聯合起來,想要查清潘漢年案的真相,而潘漢年已經在一年前因病逝世。 “如果潘漢年是漢奸,他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后,完全有機會出賣上海的組織。但,我們知道,直到全國解放,潘所了解的香港電臺、組織,一概毫無損失。” ![]() 1980年11月3日,在一場會議上,廖承志做出了如上講話。 事后,廖承志將自己的發言整理成稿件,寫下一封信請求重啟對潘漢年案的調查,并把信和稿件一并寄給陳云。 鄧公和李先念也都贊同重新調查此案。 一年零五個月過后,根據各方給出的材料,中央經過嚴謹的調查,得出結論: ![]() 潘漢年“內奸”的罪名不成立。 尾聲1982年8月23日,中央向全黨正式宣布:潘漢年,確實是冤枉的。 “潘漢年同志在革命斗爭中,多次忠實執行并出色完成黨交給的任務,對黨的文化工作、統一戰線工作,特別是在開展對敵隱蔽斗爭方面,曾經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有很大功勞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