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標受到的監管沖擊 非標產品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產物,它的存在對現實經濟有許多益處。 首先,非標豐富了投融資體系。單一銀行信貸難以滿足企業和地方政府的融資需求,而非標正好可以補充這個融資缺口,增加了實體融資渠道,豐富了我國投融資體系,有利于引導閑散資金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其次,促進了利率市場化的進程。非標一般由市場化程度較高的機構提供,交易過程按市場利率定價,較好地反映了市場利率,加速了利率市場化進程。 此外,銀行、信托、券商等各機構參與非標業務,有利于鼓勵金融機構互相競爭,打破壟斷,促進金融創新。 當然,非標業務高速增長也存在眾多弊端。一方面,非標使實體融資規模過大且難以控制,同時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產行業、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違背行業信貸政策,宏觀調控政策作用被削弱。另一方面,非標資產期限長,負債端期限相對較短,在流動性寬裕情況下能通過期限錯配獲得高額收益。但非標流動性差,一旦理財產品的續發出現問題,則有可能引發流動性風險。 |
|
來自: 潑墨留白5hevei > 《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