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襲船戰鬧了這么久,美軍果然還是向胡塞武裝開火了,不過這并非外界猜測的大規模空襲也門本土,而是一場有些突然的海上遭遇戰。在短暫的交火中,美軍有著空中優勢,讓胡塞武裝吃了大虧。 (美媒《星旗報》的相關報道) 果不其然,12月30日夜間,一艘名為“馬士基杭州”(與浙江省杭州市無關)的商船發出求救信號,聲稱遭到導彈襲擊,美軍“格拉夫利”號和“拉邦”號驅逐艦前往救援,期間“格拉夫利”攔截了2枚從胡塞武裝控制區發射的反艦彈道導彈。這艘商船的厄運還沒有結束,10小時后即31日凌晨6:30,“馬士基杭州”號集裝箱船第二次發出求救,稱有胡塞武裝人員乘坐4艘快艇襲擊了他們,“艾森豪威爾”號航母和“格拉夫利”號驅逐艦派出直升機前往救援。 從美軍中央司令部事后的聲明來看,抵達現場后美軍看到那些快艇距離商船不到20米遠,有試圖登船的跡象,美軍直升機組還報告他們遭到輕武器射擊。隨后,美軍直升機“出于自衛”擊沉了其中3艘快艇,最后一艘逃離。美軍聲稱自身沒有任何損失,10名胡塞武裝人員被打死,但沒有透露是如何確定這個戰果的。 (“艾森豪威爾”號的直升機起飛) 這場商船報警引發的遭遇戰雖然不大,卻是胡塞武裝宣布封鎖紅海以來,與美軍的第一次面對面交鋒。當然,對上武裝到牙齒的美軍,胡塞武裝倉促之間被近乎全殲并不意外,真正的關鍵,是此事是否會成為胡塞武裝與美國等西方勢力開戰的信號?更耐人尋味的是,遭遇戰后不到一天,元旦當天伊朗官方宣布,伊朗海軍的“厄爾布魯士”號驅逐艦已穿過曼德海峽進入紅海。 從公開資料來看,這艘伊朗驅逐艦只有1500噸,其實只能算輕型護衛艦,但它仍是伊朗海軍的3艘主力艦艇之一,而且伊朗官方并未透露“厄爾布魯士”號進入紅海要干什么,只是聲稱2009年以來伊朗海軍一直在公海作業,確保航線安全,執行緊急救援和維護伊朗國家利益等任務。這么一番正確的廢話果然把美國人“忽悠瘸了”,美國海軍第五艦隊表示無法代表伊朗海軍發言,也無法對伊朗海軍未經證實的相關活動發表評論。 (外媒關于伊朗海軍驅逐艦進入紅海的報道) 外界的觀點就沒有這么客觀保守了,紛紛猜測伊朗海軍在這個時候把主力艦派到紅海,是不是要支援胡塞武裝的戰斗,或者說吃準了美軍并不愿擴大沖突的弱點,故意把軍艦開進紅海,借機擴大伊朗在紅海地區的影響力,順便還能一窺美國海軍的真實實力。當然更重要的是向以色列發出威懾信號,讓內塔尼亞胡明白,如果有必要,美國未必能保得住以色列…… 當然這些都是猜測,德黑蘭有的是辦法向胡塞武裝支持,用驅逐艦開進紅海來表達,反而可能落下口實,讓美國有借口在政治和外交上對伊朗口誅筆伐。更何況現在紅海的情況可以說一團糟,隨隨便便把軍艦開進去,萬一導彈認不出來目標給誤傷了,這不就成笑話了? (曾在中俄伊海上聯演中亮相的“厄爾布魯士”號) 伊朗這艘驅逐艦跑得再快也不可能在一天里,就從波斯灣開到曼德海峽,所以必然是提前就部署在亞丁灣和阿拉伯海執行任務,只不過正好遇上這事,那自然要去紅海露個面。 從這一點來判斷,美軍與胡塞武裝的戰斗,顯得有些詭異,因為按照胡塞武裝的說法,他們襲擊“馬士基杭州”號的原因,是這艘商船拒絕了無線電聯絡和相關甄別。 疑點就在這里,胡塞武裝早已公開了襲擊“標準”,只要與以色列無關即可,這段時間以來有上千艘大小貨輪順利通過,“馬士基杭州”號如果是正常的商船,沒有理由主動放棄“護身符”。結果“馬士基杭州”號招來了胡塞武裝的兩次襲擊,進而引發了美軍與胡塞武裝的首次正面交鋒。 從胡塞武裝組織導彈攻擊未果,迅速快艇試圖登臨劫持來看,這條貨船的目的地很可能就是以色列。所以“馬士基杭州”號拒絕和胡塞武裝溝通,也在第一時間呼叫美軍護航支援。類似這樣的情況,恐怕還會反復上演,變相增加了美軍和胡塞武裝直接交火的風險。這次是美軍利用空中優勢,打了胡塞武裝一個措手不及,下次如果胡塞有了防備,打下了美軍的直升機,那可就很難收場了。 (“馬士基杭州”號集裝箱貨船) 和4000公里外的烏克蘭東部一樣,紅海現在也形成了僵局。盡管胡塞武裝有言在先,只要以色列從加沙撤軍并保證基本的人道主義救助,就可以解除對紅海的封鎖,但以色列利庫德集團選擇讓美國來頂這個雷,所以胡塞武裝也沒得選,只能繼續監視途經紅海的商船,對和以色列或以色列人有關的船只發起襲擊。 也可以預料,胡塞武裝這樣封鎖占了全球12%貿易量的通衢,遲早會與認為自己是秩序維持者的美國,發生正面沖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