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學習目標概述: 本單元屬于文學性閱讀與寫作任務群,五篇文章,《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與地壇》《赤壁賦》《登泰山記》,都是優美的散文經典,學習目標: 1、感受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把握作品的內涵,理解作者的情感態度,分析作品的情景交融,獲得審美體驗。 2、理解欣賞、涵泳品味作品的語言,感受作品的文辭之美。 3、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自然情懷”,本單元的學習,需要感受自然之美,培養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故都的秋》學習任務群 任務一、上面四幅松雅秋色圖,你最喜歡哪一幅?如果是郁達夫來挑選,他最喜歡的可能會是哪一幅?閱讀《故都的秋》,請說說郁達夫選擇的理由。 任務二、閱讀課文,說說郁達夫為什么特別喜歡“北國的秋”?文中哪些語句表達了他對北國之秋的這種特別喜愛? 任務三、從上面的探討,我們已經知道郁達夫喜歡“北國的秋”的理由是“北國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可是,“清、靜、悲涼”它是一種美嗎?美在哪里?請同學們獨立思考后,再組內討論一下。然后再閱讀文本,看對這個問題,郁達夫自己是怎么解釋的。 任務四:深度思考,怎樣才能讀懂寫景抒情的散文?根據總結的方法,你能讀懂《荷塘月色》嗎? 任務五、寫景抒情的散文,常見的結構方式有三種:以時間為序,以空間為序,框架式結構。閱讀《故都的秋》,思考: 1、故都的“秋”在哪里? 2、郁達夫是采用哪種結構方式來寫“故都的秋”的? 3、你能讀出郁達夫蘊藏在字里行間的“清、靜、悲涼”嗎? 任務六.下面四位詩人寫秋的名句,你認為郁達夫最喜歡的可能是哪兩句?為什么? 任務七:孫紹振先生說:“美學意義上的美,正是生命的感覺和情致的深邃,并不一定是漂亮的。”“郁達夫《故都的秋》,傳統的悲秋主題有了一點小小的變化,那就是秋天的悲涼、秋天的死亡本身是美的,詩人沉浸其中,卻并不痛苦。感受秋的衰敗和死亡是人生的一種高雅的境界。”讀書小組要為《故都的秋》寫一則文學短評。經過討論,提出了以下幾組關鍵詞,請任選一組,圍繞它寫出你的短評思路。 1、大俗、大雅 2、秋、悲涼、情感 3、秋味、圖畫、結構 《荷塘月色》學習任務群 任務一:閱讀全文,找出文中抒情議論性的語句,據此說說朱自清夜游荷塘的原因是什么? 任務二:真正屬于寫夜游荷塘的內容是哪幾段?朱自清“不寧靜的心境”在夜游荷塘時得到了解脫嗎?有語言標志沒有? 任務三:請概述朱自清夜游荷塘的心路歷程。 任務四:作者是如何描寫“荷塘月色”的景物的?“荷塘月色”的景物呈現一種怎樣的美?這種美
的“景物”與作者的“心境”是契合的嗎? 任務五:文章的題目是《荷塘月色》,真正是寫眼前的“荷塘月色”之景的是哪幾段?文章后幾段是不是跑題了?作者寫江南采蓮的習俗,目的是什么?目的實現了沒有? 任務六:本文的結構有什么特點? 任務七:討論什么樣的語言是好的語言。 1、《故都的秋》與《荷塘月色》的語言各自好在哪里? 2、《故都的秋》與《荷塘月色》的語言特色有什么區別? 3、請說說《故都的秋》中這段文字的妙處: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 《我與地壇》學習任務群 任務一:通讀全文,談談初讀感受。 1、課文節選的兩節,哪一節更打動你?打動你的點是什么? 2、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是“自然情懷”,本文寫景的文字主要集中在哪一節? 3、除了寫景的文字,本文大量的篇幅是在寫什么內容? 任務二:鑒賞第一節。 1、地壇的景物特點,“園子荒蕪但并不衰敗”,“荒蕪”表現在哪里?“并不衰敗”又表現在哪里? 2、散文分類,有寫景抒情散文、托物言志散文、感悟式散文,所謂感悟式散文,就是由景、物、事、場景悟到某種人生道理,這一節也可以說是感悟式散文,思考:史鐵生從地壇“荒蕪并不衰敗”的景物悟到了什么樣的人生道理? 任務三:鑒賞第二節。 1、本節基本上沒有景物描寫,主要寫什么? 2、史鐵生對母親的懷念,這種情感美嗎?有沒有特別打動你的內容和語句。 3、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請結合本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任務四:寫人敘事的散文,怎樣寫才能讓文章的情感能打動人呢?請結合史鐵生的《我與地壇》,談談你的領悟。 《赤壁賦》學習任務群 任務一:《赤壁賦》中寫了兩個人物,蘇子與客 1.蘇子與客的思想觀點有什么不同? 2.蘇子與客到底是兩個人還是一個人? 任務二:《赤壁賦》中的情感起伏是“樂”“悲”“喜”。請思考:由“樂”轉“悲”的觸發點是什么?由“悲”轉“喜”的原因是什么? 任務三:蘇軾受“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影響,在本文中都能找到語言依據,請找出這些話,并據此說說其豁達、達觀是人生態度是如何養成的? 任務四:請從景物、情感、語言等角度任選一個點,說說《赤壁賦》之美。 《登泰山記》學習任務群 任務一:簡單地說,美有兩種:一種是“駿馬秋風冀北”,壯美;一種是“杏花春雨江南”,柔美。從這兩句話看,你覺得壯美、柔美各自的美學特征是怎樣的?你覺得姚鼐的《登泰山記》是哪種美?請在文本中找語言依據,結合課文解說。 任務二:《登泰山記》中見出了姚鼐怎樣的心性? 任務三:游記散文常見的結構方式:1.以游蹤為線索,移步換景,空間順序,時間順序,時空結合;2.以游蹤為線,框架結構,以給景物分類。本文的結構有什么特別之處? 任務四:如果要寫一個旅游推介的文案,你會采用什么結構?請動筆嘗試一下。 探討自然情懷,五文聯讀任務群 任務一:找一找五篇文章中能體現“人與自然”關系的語句,請從“人與自然”關系不斷深入的角度,按照自己的理解,給五篇文章排序,并說明理由。 任務二:從“人與自然”關系的角度,你能從下面的文字中找到相同點嗎? 1.《故都的秋》:我的不遠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2.《荷塘月色》:晚在院子里坐著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里,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 3.《我與地壇》:十五年前的一個下午,我搖著輪椅進入園中,它為一個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準備好了。 4.《赤壁賦》: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5.《登泰山記》: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 任務三:分析五篇文章產生、呈現自然情懷的基本路徑,深入認識自然情懷。 1.請問這幾篇文章中你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景物或景物特點是什么? 2.你能運用框架思維,對“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歸類嗎? |
|
來自: 當以讀書通世事 > 《070-語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