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加速淘汰 作者|王磊 楚門 編輯|秦章勇 2023 年結束,是時候算“總賬”了。 過去一年,汽車行業水深火熱,內卷已經不足以形容,車企不惜虧損也要降價搶市場,因為生存還是死亡,從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理想汽車成為笑到最后的新勢力品牌,12 月交付超 5 萬輛,全年交付 37.6 萬輛,成為中國造車新勢力中首個年交付超過 30 萬輛的車企。 要知道理想最便宜的 L7,起售價也達到了 32 萬。再不努力只能買 BBA,確實不是玩笑話。 定價同樣不低的蔚來緊隨其后,全年交付 16 萬輛,而小鵬和零跑汽車都是 14 萬輛左右,相比之下,哪吒汽車成為為數不多同比下滑的企業,僅交付 12.7 萬輛。為此,哪吒汽車 CEO 張勇特意發了一條微博復盤。 與此同時,2023 年還有一個很大的變化,新勢力不再獨占輿論主導權,傳統車企后勁十足,開始在 2023 年全面追趕。 比亞迪全年銷量超過 300 萬輛,再次創造歷史,而吉利的多品牌戰略也迎來收獲期,極氪、領克以及銀河等系列車型均同比大漲,其他傳統車企孵化的新品牌表現也都可圈可點。 2023 已經過去,但廝殺還遠沒有結束,更卷的 2024 要來了。 01、理想比亞迪笑到最后我們先來看哪幾家超額完成年度 KPI。 首先是理想,“喜悅度”直飆 125%。 “2023 年除了感謝,還是感謝。”2024 年的第一天,李想在微博上的發文難掩喜悅之情。 2023 年,理想汽車共交付 376030 輛,同比增長 182.2%,超額完成了 30 萬輛年度目標,完成度達到 125%。 其實早在上個月份,理想汽車就已經以 109% 的完成率提前達成了 30 萬輛的年度銷售目標。 而這最后一個月的銷售數據,更像是完成李想立下的另一個小目標 —— 月交付超 5 萬輛。 2023 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車共交付 131805 輛,同比增長 184.6%,截至 2022 年底,累計交付量超過 60 萬輛,也讓理想成為了國內交付量最多的新造車企業。 不僅如此,李想發文的同時,對即將到來的 2024 年立下了新的目標:“2024 年挑戰更高的目標:800000、100000、30000、2000”。 一連串的數字讓人有些眼花,對此有不少網友已經做出了解答, 對于李想口中的“800000、100000、30000、2000”,對應的分別是 2024 年銷量目標 80 萬輛、月交付目標 10 萬輛、單車型月交付沖擊 3 萬輛、超充站建設數量提升至 2000。 “迪王”達成率 101%同樣在新年第一天宣布完成銷量目標的,還有國內新能源實打實的“一哥”比亞迪。 2023 年累計銷量 302.44 萬輛,同比增長 62.3%,新能源乘用車全年銷量達 3012906 輛,同比增長 66.21%。其中純電動車型銷量為 157.48 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 52%,略高于插電式混動車型。 誰也不會想到,十年前年銷只有 40 萬左右的“迪子”,如今已經成為創造歷史的“迪王”。 從品牌來看,比亞迪王朝網和海洋網依舊是銷量主力。2023 年 12 月,王朝網和海洋網共銷售新車 32.16 萬輛,同比增長 40.7%。 其實為了年底沖量,比亞迪在年終明顯加大了促銷的力度,從 11 月開始,比亞迪王朝網和海洋網就推出了不少優惠政策,最高優惠幅度達到 2 萬。12 月 15 日,比亞迪宋 L 正式上市時,其起售價比預售價低出了整整三萬元。 主打性價比的比亞迪,在高端市場同樣當仁不讓。騰勢品牌 2023 年 12 月銷量為 11.93 萬輛,同比增長達 98.8%。 方程豹品牌憑借一款剛剛上市的豹 5,以 30 萬元以上的價格區間,在 2023 年 12 月銷量達到 5086 輛。就連仰望 U8 以百萬級的價格區間在 12 月銷量中也達到了驚人的 1593 輛。 如今 300 萬的銷量目標達成,也讓比亞迪超越鈴木成為了全球第九大車企。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比亞迪 300 萬的銷量目標達成之后,有博主爆料,今天比亞迪開始給所有門店發 300 萬銷量完成的獎勵紅包,完成銷售任務的門店,按照提車量乘以 666 元進行發放。 吉利完成度 102%吉利集團 2023 全年共計交付 168.6 萬輛汽車,同比增長約 18%。12 月銷量達到 15 萬輛,同比增長約 3%。 其中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達到了 48.7 萬輛,同比增長 48%,從銷量占比上看,已經超過吉利總銷量的 30%。 這也意味著吉利以接近 169 萬輛的成績,超過了在 2023 年初定下的 165 萬輛年度銷售目標。 不過,彼時吉利集團還稱要力爭實現新能源產品的三個翻番增長:新能源整體銷量翻番增長,超過 60 萬輛;雷神混動銷量和高端純電極氪銷量也同步實現翻番增長。 如今看來,在細分的小目標上還是有些差強人意。 具體到品牌,吉利銀河系列上市僅 7 個月即完成了 83497 輛的累計銷售,而吉利幾何系列 2023 年全年累計銷量為 191346 輛,同比增長超過 28%。 領克品牌在 2023 年全年累計銷量為 220250 輛,其中爆款車型領克 08 EM-P 上市后月度銷量持續破萬,在 12 月份達到 10055 輛。 極氪品牌在 12 月份交付量約 1.35 萬輛,同比增長 18.9%。2023 年全年累計交付量為 118685 輛,同比增長超過 65%,截至 12 月底,極氪已完成了超過 19 萬輛的全球交付,盡管數據亮眼,但可惜依舊沒能完成此前定下年銷 14 萬輛的目標。 成功超過年度銷量目標后,吉利對 2024 年的銷量期望更高,直接制定了明年 190 萬輛的目標,同時將新能源汽車增速提升至 66%。 嵐圖壓線達標萬萬沒想到,在 2023 年即將結束的時候,來自東風旗下的嵐圖汽車給了人們一個驚喜,率先發布了 2023 年 12 月的部分銷量:截至 12 月 29 日 12:00,2024 款新嵐圖夢想家當月銷量突破 5000 臺。 而這之前的 11 個月,嵐圖汽車的最高銷量才是 7006 臺,現在僅一款車型的銷量就高達 5000 臺,當天就有不少人猜測,嵐圖 12 月的銷量或將破萬。 果不其然,元旦當天,嵐圖公布的數據顯示,12 月共交付新車 10017 輛,同比增長 479%,全年共計交付 50552 輛,同比增長 160%。 而嵐圖年初給自己定下的銷量目標,正好是 5 萬臺。 02、痛并快樂著在新勢力陣營,年底前沖出一匹黑馬 —— 華為鴻蒙智行的問界,12 月全系交付新車共計 24468 輛,其中僅問界新 M7 就交付了 20611 輛,全年累計銷售新車 94380 輛。 這 9 萬多的數字,多數都是最近三個月貢獻的,特別是在問界新 M7 推出后,可以說是滿血復活,銷量直線飆升。 前幾天上市的旗艦車型,全場景智慧 SUV 問界 M9,上市七天累計大定突破 30000 輛。 余承東稱,從明年 1 月份后,每個月交付超過 30000 臺,“我們在努力提升產能,讓大家早點拿到車。” 和問界相比,小鵬也迎來自己的收獲期。 特別是在 2023 最后一個季度,月均交付都在 2 萬臺以上。四季度累計交付新車 60158 臺,同比增長 171%。 2023 年全年,小鵬汽車共交付新車 141,601 臺,同比增長 17%。截至 2023 年 12 月 31 日,小鵬汽車歷史累計交付量達 400311 臺,突破 40 萬交付里程碑。 雖然只完成了全年交付目標 20 萬輛的七成,但 2023 年小鵬依然收獲不小,一直押注的智能化賽道終于迎來曙光。 12 月底,小鵬正式向 G6、G9 以及 P7i 用戶全量推送新版本 OTA——Xmart OS 4.5.0,XNGP 無圖城市開放達 52 城,成功實現之前立下年底開 50 城的 flag。 2024 年的第一天,小鵬 SEPA2.0 扶搖架構下的“大七座”旗艦車型小鵬 X9 正式上市,并將于本月正式開啟交付,據悉新車的預訂數量已達 30000 輛。 新年的第二天,小鵬汽車再次開大:宣布 XNGP 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的城市智駕能力,新增覆蓋 191 座城市,總覆蓋城市數量達 243 城,城市智駕全量開放數行業第一。 蔚來也在加速奔跑,2023 年 12 月,蔚來共交付新車 18012 臺,同比增長 13.9%,四季度交付量為 5 萬臺,同比增長 25%,全年累計交付新車 16 萬臺,同比增長 30.7%。 截至 2023 年底,蔚來累計交付新車 449594 臺,今年 Q1 結束后,蔚來就或將達成 50 萬輛的交付里程碑。 雖然沒有達成年初設定的年銷量同比翻番的目標,但毫無疑問 2023 年對蔚來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 這一年,蔚來全系產品完成迭代切換,全年先后交付全新車型 EC7、全新 ES6、ET5T、全新 ES8 和全新 EC6。 還正式推出了醞釀許久的蔚來手機,在補能業務上,也牽手長安、吉利等傳統車企加碼換電業務。 2023 年,蔚來在全球新建換電站 1035 座,累計建成 2350 座,其中高速公路換電站 747 座,累計布局充電站 3608 座、充電樁 21091 根。目前,蔚來已經成為中國市場布局充電樁和充電站最多的汽車品牌。 03、零跑和哪吒殊途殊歸2023 年,隨著威馬和愛馳汽車落幕,如今留在牌桌上的玩家已經越來越少。曾經的二線新勢力,也只剩下零跑和哪吒。 在零跑憑借自身優勢向頭部靠攏之時,哪吒也試圖通過自研確立優勢,但兩者終端銷量確有很大不同。 2023 年 12 月,零跑汽車交付量為 18618 臺,同比增長 119%,2023 年全年累計交付 144155 臺,同比增長超 29%,成立以來累計交付超 30 萬臺。 不過,零跑也未能達成年銷 20 萬的目標,年度銷量完成率為 72%。 2022 年底,因電池成本居高不下,零跑決定研發增程車型,宣布將在包括 C 平臺在內的,未來所有新平臺開發的所有新車型都會推出增程和純電兩個版本,自此開始“兩條腿”走路。 2023 年零跑先后發布了多款增程版車型,助力銷量不斷攀高,2023 年零跑全年銷量,甚至比小鵬還多一些。事實上,零跑不知不覺中已經從二線新造車向頭部邁進了。 而 C 系列的熱銷,也逐漸讓零跑擺脫了對低端車型的依賴。 如果要盤點 2023 年中國車市的大事,那絕對少不了零跑和 Stellantis 集團的合作,Stellantis 以 15 億歐元的天價入股零跑,將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11 月,雙方已經正式完成百億股權交割,開啟了中國汽車合資新時代。 而同步開啟的也是零跑汽車出海的序幕,旗下首款全球化車型零跑 C10 即將在 8 天后開啟預售。 相比之下,哪吒汽車卻出現了下滑。哪吒汽車在 12 月遭遇滑鐵盧,共計交付新車 5135 臺,直接腰斬,2023 年的全年交付量則為 127496 臺。 而距離此前定下的全年 25 萬的年度銷量目標,哪吒汽車也僅完成了 50%。 一直以來,哪吒在出海這件事上都比較積極,去年全年海外銷量突破 20000 臺。據哪吒 CEO 在張勇在新年致辭中透露,2024 年哪吒還是要加快海外布局。 在產品上,哪吒計劃至少推出 4 款全球化車型,海外銷量目標為年銷 10 萬輛。在渠道方面則要覆蓋海外 50 個國家,還將提升首個海外工廠 —— 泰國工廠的效能。 在國內根基還未穩的情況下就積極出海,希望哪吒好運吧。 04、傳統車企兩極分化新勢力們都喜提年度好成績,傳統車企的老大哥們自然也不能落下。 2023 年長安汽車全年銷量超 255 萬輛,自主品牌新能源銷量超 47 萬輛,自主品牌海外銷量超 23 萬輛 。 其中旗下新能源品牌深藍汽車,2023 年累計交付 13.6 萬輛。而 2022 年 4 月深藍品牌才正式發布,首款車型深藍 SL03 在 2022 年 7 月上市,目前累計銷量已超 10 萬輛。 也就是說僅過了一年半,深藍憑借旗下兩款車型,就成為了市場中不可忽視的力量。 面向 2024 年,長安汽車副總裁、深藍汽車 CEO 鄧承浩,定下了全球銷量 45 萬臺的目標。 但同樣作為老牌巨頭的長城汽車,在 2024 年的第一仗,則顯得有些畏首畏尾。 根據長城汽車公布的數據,12 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 29.8 輛,同比增長 168.59%,但環比下降了 4.3%,2023 年新能源全年銷量約為 26 萬輛,同比增長 98.39%。 其中,魏牌新能源 12 月終端零售量 4808 臺,環比增長 65.96%。不過長城并未公布集團的全部銷量,據悉,長城年初定下的年銷量目標是 160 萬輛。單看新能源車型的數據,26 萬輛顯然有些單薄。 另一家傳統車企,奇瑞也在 2023 年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其發布的 2024 年新年獻詞里,尹同躍提到,奇瑞 2023 年累計銷量約 190 萬輛,集團營收首次突破 3000 億元,連續 21 年保持中國品牌乘用車出口第一。 近幾年來,不少車企都把目光瞄準了海外。在連續 14 年穩居全球汽車產銷第一之后,2023 年,中國汽車的出口量超過日本,首次成為世界第一。 日前,根據日本汽車工業協會(JAMA)公布的數據,2023 年前 11 個月中國汽車出口量已達 441.2 萬輛,同比增長 65.1%,超過了日本同期的 399 萬輛。 作為出海的排頭兵,長城、奇瑞、長安、吉利等老牌傳統車企都貢獻了不少力量。上汽集團公告顯示,截至 2023 年 11 月底,其海外市場銷量已達 106.69 萬輛。 奇瑞汽車的出口量則在 11 月底達到了 83.7 萬輛,占其總銷量的近一半。 05、進入內卷 2.0 時代用一個字總結 2023 年的汽車行業,那就是卷。 2023 年末尾,新車扎堆登場,華為系智界 S7、問界 M9 接連上市,蔚來全新旗艦 ET9 亮相,極氪 007 提前瞄準小米汽車,后者的 SU7,也成為年末最重磅的科技造車事件。 重磅新車接連登場,也為 2024 年奠定基調,開年第一天,小鵬的王炸就來了,小鵬 X9 正式上市,35.98 萬元起售,全球唯一標配后輪轉向,同級別唯一標配智能雙腔空懸,全域 800V,再加上小鵬的智駕能力,讓 X9 收獲了 30000 個預定單。 而理想 MEGA 原定于本月上市發布,2 月開啟交付。如今被小鵬 X9 搶先,雙方新一輪的較量已悄然開始。理想將 MEGA 的上市發布推遲到了 3 月 1 日,并稱發布即交付,交付即上量。 小鵬之后,吉利銀河新能源的純電旗艦 E8 也將在 1 月 5 號正式上市,新車基于 SEA 全球智能純電架構打造,零百加速 3.49S,8295 芯片上車,支持衛星通訊,預售價 18.8 萬。1 月 10 號,零跑的首款全球化車型零跑 C10 也將開啟預售。 新年伊始,短短 10 天就有 3 款重磅車型上市,毫無疑問,2024 將進入“內卷 2.0”時代。 對于頭部企業來說,或許會迎來加速狂奔,一些缺少優勢的車企,或許由此開始黯然消退。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超電實驗室 (ID:SuperEV-Lab),作者:王磊 楚門 廣告聲明:文內含有的對外跳轉鏈接(包括不限于超鏈接、二維碼、口令等形式),用于傳遞更多信息,節省甄選時間,結果僅供參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聲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