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材料一:冰心曾說,“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夠多的云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 材料二:2022北京冬奧會蘇翊鳴獲得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的冠軍,為中國摘下第6金,創造了中國代表團在冬奧會的金牌總數歷史,也為中國隊實現了該項目金牌零的突破。兒時的蘇翊鳴參演多部影視劇,成為冉冉升起的一名小童星。但也是出于對滑雪的熱愛,讓他最終放棄演藝道路,選擇成為專業的滑雪運動員,并在2015年中國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的那一刻在心中種下了一個代表祖國出戰2022北京冬奧的夢想。七年刻苦訓練,每年365天當中,有320天時間在滑雪上,一路追逐,為夢想做到極致,贏得飛揚的人生。 材料三:2022年北京冬奧會,中國代表隊最后一枚金牌由花樣滑冰雙人滑自由滑隊員隋文靜和韓聰以精湛完美的表現贏得,賽后的采訪中,隋文靜這樣說:“回顧備戰的歲月,有苦也有甜,但我和搭檔韓聰從未停下追夢的腳步。我們希望能在家門口的冬奧會上取得好成績。我們一直在為此努力,期待綻放。” 讀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樣的感悟和思考?請就此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茹志鵑小說《高高的白楊樹》中大姐張愛珍的理想,在小愛珍生活的時代變成了現實。袁隆平在談到夢想時曾說過,“曾經夢見水稻長得像高粱那么高,稻穗像掃帚那么大”,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不過這極具夸張的夢想,正在走向現實。 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是大姐張愛珍的現實處境,但她的理想依然堅如磐石;在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在他日復一日地鉆研與拼搏中成為現實。你如何理解理想和現實?請結合材料并聯系實際,談談你的認識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青年時期的毛澤東樹立了主天地沉浮、以天下為己任的理想;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禾下乘涼的理想;勞動模范張秉貴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理想。 作為一名高一學生,你剛步入人生新階段,對理想有怎樣的認識與思考呢?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詩歌除外;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現代文閱讀Ⅱ中有兩句話: ①每一個時代都要設置一個理想,好讓年輕人瘋狂。 ②一代人只有把自己的現在與自己的過往對置起來,才能意識到自己的價值。 以上兩句話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5.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國風動漫《長安三萬里》的主題是“理想”二字。導演鄒靖表示,“長安”象征的是理想,而“三萬里”則是追尋理想的旅途。片中,李白與高適兩位主角都在為理想上下求索,都想施展才華建功立業,但他們的旅途截然不同,“浪漫主義”的李白掙扎于出世與入世之間,而更為“現實主義”的高適則半生艱難,最終大器晚成。 家境殷實與才華橫溢成就了李白的灑脫與傲然,也讓他在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中愈顯矛盾和痛苦,但可貴的是,他身上的那份豁達始終在;過早家道中落,加之“重振家族榮光”的重壓扛于肩上,讓高適更像一名苦行僧,但難得的是,他一直保持著樂觀向上的精神。 脫離唐代歷史背景,將這個追逐理想的故事置于當代也不過時。在變數與坎坷之中,人應該如何應對如何選擇如何自洽,故事中的李白和高適或許能給出參考。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參考答案: 1.例文: 追求理想,成就自我 “修身以為弓,矯思以為矢,立義以為的,奠而后發,發必中矣。”漢代楊雄,以形象的比喻留給后人以追求理想經驗。“蘇翊鳴”們用行動展示了追逐夢想的姿態。 追求理想是每株青禾成長的陽光,送來引人向上的溫暖;追求理想是每棵青苗滋養的清泉,流出促人茁壯的血脈;追求理想是每片青柳舒展的春風,輕揚助人蓬勃才華的動力;追求理想是每個青春攀登的階梯,鋪墊助人于天下的視野。 孔子追求理想,留下“朝聞道,夕死可矣”的豪言壯語;孟子追求理想,留下“舍生而取義”的英烈傳統;岳飛追求理想,留下“壯志饑餐胡虜肉的,笑談渴飲匈奴血”的不朽豐碑;文天祥追求理想,留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氣貫長虹的英雄氣概。 追求理想是走向豐收田野的奔忙,冬季于大雪封山的嚴寒中,做好積肥備耕的準備;春季于萬物復蘇的闊野中,做好開犁播種的勞作;夏季于驕陽似火的酷熱中,做好鋤禾當午的努力;秋季于寒霜撲來的緊張時刻,做好顆粒歸倉的收獲。這期間,你須揮灑抗旱保墻的汗雨,你須傾注防蟲抗災的心血,你須付出披星戴月的辛苦,你須逆轉草盛豆稀的劣勢。斗風雨,抗冰雹,防颶風,戰洪水,你須天天“晨興理穢戴月歸”,你須日日“晝出耘田夜績麻”,然后才能享受“繰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云稻正青”豐收的畫卷。正如冰心所說,生命中有了足夠多的云翳,才能造一個美麗的黃昏。 而今我們青年一代正走在追求理想、復興中華的奮斗之路上,正闊步勞作在“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的豐收田野中,我們有義務反躬自問:冬季于大雪封山的嚴寒中,你做好積肥備耕的準備了嗎?春季于萬物復蘇的闊野中,你做好開犁播種的勞作了嗎?夏季于驕陽似火的酷熱中,你做好鋤禾當午的努力了嗎?秋季于寒霜撲來的緊張時刻,你做好顆粒歸倉的收獲了嗎? 倘這一切你都圓滿地完成了任務,那么風雨、冰雹、颶風、洪水又何足言哉?你的眼前必然展現出一幅祖國大地“綠成白雪桑重綠,割盡黃云稻正青”的豐收聯翩的不盡畫卷,你將和全民族的同胞們一起享受明日“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豪壯視野。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本題是一道材料作文題,材料類型是引語式材料和敘事性材料。 材料一,冰心的“愿你的生命中有足夠多的云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這句話中“云翳”有象征義,它象征了生活中的困境或磨難,有了困境或磨難的人生,會更有韻味,更讓人回味。 材料二和材料三,蘇翊鳴獲得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的冠軍,可是兒時的他卻是一名小童星,是自己的熱愛和夢想讓他轉型為專業的滑雪運動員,經過七年刻苦訓練,為夢想做到極致,贏得飛揚的人生。隋文靜和韓聰的成功和蘇翊鳴成功很是相似。由此可見,夢想很有誘惑力,可是能夠克服困難堅持追夢,夢想才有可能一朝變為現實。正是他克服了訓練中的一個個困難,才讓他的專業水平逐步提高,才讓他具有了實力站在單板滑雪男子大跳臺的領獎臺上,為國爭光,才能成就靚麗人生,成為人生贏家。 綜合三則材料,材料的主旨都和克服困難和成就美麗人生有關,材料二、三更突出成就美麗人生的方法是克服困難,勇于追夢。 寫作時,文章要寫成議論文,要做到觀點鮮明。文章結構可采用遞進式結構,先談什么樣的是美麗人生,接著談通過克服困難、堅持追夢以實現打造美麗人生,最后結合青年人的生活實際談應怎樣磨煉意志、克服困難、不斷逐夢。可運用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結合南仁東、張桂梅、袁隆平等人的逐夢事例充分說理。 立意: 1.做勇于追夢的有志青年。 2.克服困難,成就美麗人生。 3.追求理想,綻放青春。 2.例文: 心懷夢想,奮力前行 生命中,有眼前的茍且,也有想要的詩和遠方,二者其實缺一不可。而我們的生命,也是由夢想與現實構成的。于夢想中,我們能夠汲取到激勵現實的力量;于現實中,我們亦能夠通過步步前行實現夢想。惟有心懷夢想之期盼,肩負現實之責任,才能于生命中行穩致遠。 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所以我們要心懷夢想,感受生命之美麗。夢想不是虛無飄渺、毫無意義,它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對未來前行的激勵。司馬遷若沒有夢想,又怎能忍受身陷囹圄的現實之辱,發憤著書而成就《史記》?曹雪芹若沒有夢想,又怎能忍受現實之饑寒,嘔心瀝血而寫就《紅樓夢》?一代代革命志士若沒有夢想,又怎能忍受戰爭的殘酷、歲月的艱辛,開辟中國之新生道路?夢想,是漫漫黑夜中的一點亮光,它給人以希望、給人以方向,讓人于現實的磨難中體味到生命的美好,獲得奮進的力量。 但解決不了眼前的茍且,詩與遠方永遠遙不可及,所以我們要把握現實,承擔生命之責任。夢想雖美好,但若脫離現實的努力,一切只是空想。只有準確認清現實、勇于承擔責任,一步步腳踏實地,才能到達星辰之高度。“Fast”天眼望遠鏡之父南仁東,用雙腳走遍山村泥土為望遠鏡選址,用日復一日的潛心鉆研造就望遠鏡的誕生。這樣偉大創新成果的背后是他一步一步的腳踏實地,他對現實的付出最終成就了他的夢想、國家的愿望。現實或許沒有夢想中的絢爛美麗,但它是通往夢想的唯一途徑,如同英雄志士們不斷付出汗水與熱血才造就新中國的誕生,一代代科學家夜以繼日的鉆研與奮斗才造就中國不斷的科技創新,我們惟有勇敢地擔起責任、在現實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才能走進夢想深處。 沒有夢想的希望與激勵,我們難以在現實奮斗中明確方向、獲取力量;沒有現實的付出與前行,我們難以最終走上夢想之巔。夢想是對現實的指引與激勵,現實是對夢想的實踐與實現。在新時代的中國,我們更要把握好現實與夢想的關系,作為新青年一代,心懷民族夢想、堅定個人信仰,以腳踏實地、進取付出的努力鑄就新征程上的圓夢之路。低頭是現實的責任,用以承擔;抬頭是美好的未來,追夢前行。 夢想因現實的努力而賦予價值,現實因夢想的激勵而擁有希望。無論是過往還是當下,無論是國家還是民族,惟有心懷夢想與希望,于現實中承擔責任、勇于前行,才能鑄就更加美好的未來。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 材料以茹志娟小說中的張愛珍及袁隆平為例,展現了“夢想與現實”的關系。材料后面的寫作提示,強調無論現實如何,要堅定自己的理想;夢想要變成現實,就要拼搏努力。 結合材料及現實可知,有理想或夢想就要堅守,無論身處何種境遇,就像材料中的張愛珍,即使身處炮火連天的戰爭時代,理想或夢想也不能改變。我們現實生活中,也有很多人有理想,但是,在實現理想或夢想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這個時候堅定理想或夢想是不可或缺的。當然,理想或夢想要想變成現實,不能靠想和等,它需要實干,只有實干才是變理想或夢想為現實的唯一途徑。因此,寫作時,可以選擇堅守理想或夢想、實干是通向理想或夢想的唯一途徑等角度來寫作。 行文構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觀點,如:有夢想誰都了不起。第一部分回答為什么,生活從來不易,但只要你眼里有光,心中有夢,腳下遲早會走出一條路。第二部從怎么辦的角度展開論述,一是不被當下、出身所束縛,有追求夢想的信心和勇氣;二是堅定信念不動搖,堅持夢想,勇往直前;三是用腳踏實地的勤奮努力去走出一條抵達夢想的坦途。第三部分,聯系當下,明確當代青年在時代大潮中應當心懷夢想,做時代的追夢人。 立意: 1.堅持夢想,勇往直前。 2.理想需要堅守。 3.實干是通向理想的唯一途徑。 3.例文: 樹立理想,照亮未來 花開花謝,葉落滿窗;紅船百年,風華依舊。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已經站了起來,屹立于東方世界之巔。而這些偉大成果,都離不開共產主義接班人手中的接力棒代代相傳。前輩以理想為指引,以行動為抓手,以建設美好中國為未來奮斗目標,今天,他們取得了成功。他們的做法就是我們的榜樣,青少年更要樹立遠大理想,讓理想之光,照亮未來之路。 人缺鈣就會骨頭軟。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人的意志就不會堅定;精神上缺鈣,人就會得“軟骨病”,腳都邁不開,怎樣走路?樹立崇高理想,為未來指明方向。剛剛過去的這個夏天,追逐夢想的有一群中國年輕人。在奧運會的賽場上,奧運健兒們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得了榮譽,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殘奧會讓孩子們看到,即便身體不完美,擁有夢想就有飛翔的翅膀。而在地球之外的天和核心艙中,三位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也帶來一堂別開生面的“太空授課”,把課堂搬上太空,也把孩子對未來的探索引向了星辰大海。他們奮力拼搏,為祖國爭得了榮譽,也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00后”奧運健兒陳芋汐就是讓理想之光照亮自己未來之路的典型代表。2015年,10歲的陳芋汐觀看了《開學第一課》之后深受鼓舞,寫下了一篇觀后感:“不朽的英雄是我學習的榜樣,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向著我的目標努力、勇敢地前進。”那一期《開學第一課》“英雄不朽”的主題以及貫穿其中的愛國、勇敢、團結和自強等中華傳統美德深深扎根在陳芋汐心中。不論是面對運動還是學習,陳芋汐都堅定不移地將這些美德牢記于心并付諸實踐,終于在2021年東京奧運賽場上實現了為國爭光的理想。 在理想照亮未來的路上,不管多艱難,都踏踏實實堅定不移地干。彭士祿是我們黨早期領導人革命澎湃烈士的兒子,他一生為理想而踐行黨的初心,用行動捍衛使命,成為大國重器。彭士祿4歲那年,父母犧牲,變成孤兒。童年受盡人間苦難,被老百姓舍生保護。過起了吃百家飯,穿百家衣的生活。8歲被捕入獄,目睹“親人們”為自己受刑;10歲時,因獄友掩護被營救出獄,雙腿被折磨得無法走路,硬是一路爬了十幾里才回到家。此生為國干了兩件大事:造核潛艇與建核電站。 正是理想之光,照亮了彭士祿未來的路,讓他能夠面對一切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鑄就華章。 從堅持真理、堅守理想的李大釗、毛澤東、陳望道,到不怕犧牲、英勇斗爭的革命烈士方志敏、藍蒂裕;從三代傳承為國守邊的拉齊尼一家,到用教育改變大山女孩命運的“七一勛章”獲得者張桂梅校長,以及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航天員、飛行員、奧運健兒等新時代奮進者群像,都用榜樣的力量激勵著廣大青少年堅定理想、發憤圖強。 以榜樣力量“育新人”,讓理想照亮中國未來,惟愿前進路上,青少年立鴻鵠志、增愛國情,不斷奔跑向前,跑得更遠,跑出精彩!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的材料作文題。 這是一段關于理想的材料。材料先指出理想的重要作用,然后分別列舉了毛澤東、袁隆平及張張秉貴的理想。 寫作的提示就是作為高一學生,如何認識并思考理想。理想對于每個人來講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因為理想就是指路明燈,給我們指明方向,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因為有遠大的理想。比如周恩來總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總理從小就有為中華崛起的理想,因此他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強盛貢獻力量。大人物有大理想,小人物也要有小理想,總之,人不能沒有理想。 當然,如果有了理想,就要為理想努力奮斗。因為人不能只有理想而不付諸行動,如果只有理想不去行動那是空想。如果理想與行動結合起來,才會實現理想,才會有大的成就。 理想終歸是理想,樹立自己的理想時也要考慮現實。因此說,要想使文章具有深度,也可以從理想與現實的角度進行辯證分析。 寫作時,可針對“堅守理想與接受現實”這一對雙生關系展開思辨性分析,可以肯定青年對理想信念的堅守和執著,也可針對青年人不滿現實或對現實的超越進行批判性分析。針對前者,毫無疑問應當贊揚年輕人不甘放棄理想,是自我追求更好生活的堅持,是實現更好的自我價值的孤勇。同時也可適當提醒避免因此而好高騖遠。針對后者,應當指出,青年在現實中經風雨、長本事,努力踏實地工作,將理想和現實緊密結合,也可以大有作為。當然,也可指出,最好的選擇是既忠于理想,又直面現實。既仰望星空,又腳踏實地。 立意: 1.用理想照亮未來,用奮斗成就自己。 2.傳承先輩理想,共筑中華輝煌。 3.高遠的理想,讓人生有方向。 4.理想要與現實結合起來。 4.略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本題是一道引語類材料作文題。 材料包含兩句話,這兩句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 1.理想對于年輕人的重要性。考生可以結合第一句話,強調理想對于年輕人的激勵作用,以及理想對于個人成長和時代進步的意義。同時,考生可以探討如何為年輕人樹立合適的理想,以及如何引導年輕人為實現理想而努力奮斗。 2.個人成長與時代發展的關系。考生可以結合第二句話,討論個人成長與時代發展的緊密聯系。這句話提醒考生,在認識自己的價值時,需要把自己放在時代的大背景下進行思考。考生可以圍繞這個觀點展開論述,闡述如何在時代發展的背景下,實現個人的成長和價值。 3.反思與自我提升。考生可以結合兩句話,討論如何在瘋狂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自己的成長,以及如何通過與過往的對置,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考生可以圍繞這個觀點展開論述,闡述如何在追求理想的過程中,不斷反思和提升自己,實現個人價值。 寫作時,如果寫成議論文,應在文章開頭簡短引入主題,可運用比喻、排比、引用等方法引入中心論點,如“理想是青年人前進的動力”;正文部分可先論述理想的作用;接著運用正反對比論證,從有理想的青年人和沒理想的廢青年角度進行對比論證;最后可以論述新時代青年追尋理想的方法,不斷反思,不斷進步。行文要綜合運用舉例論證、正反對比論證、引用論證等論證方法,以充實有力地說理,可列舉陸鴻、楊寧等事例,來論證理想的作用。 立意: 1.理想是青年人前進的動力。 2.在時代洪流中認識自己,實現自己的價值。 3.懷揣夢想,做新時代弄潮兒。 5.例文: 直面落差,不忘初心 林清玄在《為君葉葉起清風》里講到:“白鷺立雪,愚人看鷺,聰者觀雪,智者見白。”白鷺立雪,愚聰智者雖所見不同,而皆為美好。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標,也有對未來的美好期望,然而這份美好常常被無情的現實折磨得千瘡百孔。面對這一困境,我們如何自處?是選擇逃離還是堅守到底?是屈從動搖還是不忘初心?答案是顯然的。 泰戈爾有語“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生而為人,當直面錯位,正視落差,接受現實而絕不屈從于現實,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正如李白與高適一樣。 落差與錯位的產生緣于現實與理想的撕裂。山巔學潛泳,深潭學滑翔,知其不可也;一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誰曉得出來的竟是蛇與雞;我當你是塊和氏璧, 哪曉得你是壁上的一灘泥;我欲將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古往今來,因為不愿直面現實與理想的撕裂而導致的悲劇數不勝數。龐涓無法接受自己不如孫臏的現實,選擇了鋌而走險,于是死在了亂箭之下;大清王朝無法接受被蠻夷之邦凌駕其上的現實,選擇了閉關鎖國,于是被堅船利炮轟開了國門……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我在這一頭,你在那一頭。 所以,我們要學會接受,接受現實,直面錯位,正視落差,只為了讓自己少一點憤怒。王小波說過,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無能的憤怒。 接受現實,正視落差是一種智慧。海明威說過,世界上最大的勇氣,是壓力下的優雅。如果你知道往哪里去,全世界都會為你讓步。勾踐直面敵強我弱的現實,知恥后勇,臥薪嘗膽,這是一種智慧;華為直面美國技術打壓的現實,合從連橫,推出5G,這也是一種智慧;共和國直面新冠病毒襲卷全球的現實,接受現實而不屈服于現實,不欺不瞞,全民動員,這更是一種智慧。 然而,堅守初心、堅守理想者,更是孤勇英雄。古人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這份從容的心態,我稱之為初心,所謂初心,就是在所有的愿望、誓言和夢想當中離自己本心最近的那顆心。有的初心,走著走著,丟失了,而有的初心,走得再遠,我們依然會堅定地靠近它。《大話西游》中一句經典的臺詞:“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時候,叫人家小甜甜,現在新人勝舊人了,叫人家牛夫人。”這句臺詞貌似搞笑,卻揭示了一個無奈的現實——堅守初心何其難哉! 面對現實與理想的錯位,你熬得住,就出眾;熬不住,則出局。愿你我不止空吟“孔乙己文學”,而是能在滾滾紅塵中,以清凈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堅守初心,砥礪前行。 【詳解】本題考查學生的寫作能力。 審題: 這是一道引語式的材料作文題。 材料以《長安三萬里》這個電影為主體,重點講述了電影的主要內容,其中的主人公為李白和高適,以他們的生平經歷為劇情脈絡,影片摻雜著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李白在理想與現實中碰撞,但他的豁達不改;高適雖家道中落,現實并不理想,但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依然樂觀。材料第三段由《長安三萬里》拓展到當代,我們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可能也并不理想,現實總會給我們出這樣或那樣的難題,但是我們如何把理想與現實的矛盾協調解決好呢?可以向李白和高適學習。 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的碰撞是一個重要的人生命題,因此說,寫作要圍繞“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這一話題展開。“理想主義”指的是對未來充滿了向往,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總是認為將來是美好的,值得我們努力去爭取。而“現實主義”指的是現實存在的情況,往往這種情況不是很美好,也不是很樂觀。總體上來說,現實與理想總是有差距的,當面對這種差距時,我們應該如何去面對呢?類似的例子有很多,有些人雖然生活并不盡如人意,雖然現實很殘酷,但是他(她)對未來仍然充滿希望,仍然努力地學習、生活和工作等。比如江夢南,一個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的姑娘,生活跟她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失去了聽力,也不會講話,但是這并沒有阻攔她去實現自己美好的理想,實現她的理想主義。像江夢南這樣的人有很多,尤其是身體有殘疾,或者是現實生活多坎坷的人。他們在現實主義與理想主義碰撞時,往往面對現實,追求理想,他們的生活態度給我們很多啟示和激勵。 寫作時,可以采用論據并列的形式。開篇可以先表明觀點:即使現實跟我們開了玩笑,我們仍然不忘記自己的理想。主體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選擇論據。比如“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杜甫,現實雖然很苦,但是他仍然用雙腳丈量大地,心懷天下,兼濟蒼生,永不言棄。再比如江夢南,雖然現實很痛苦,讓她失去了聽力,但是對未來的追求的腳步沒有停歇等等。最后再照應開篇,重申觀點。 立意: 1.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報以歌。 2.沖破現實枷鎖,奮斗成就理想。 3.腳踏現實大地,擁抱理想長空。 4.身立當下,心向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