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上不同荔枝品種頂芽要求適時萌動的時間不同,在廣西欽州產區早熟品種(如三月紅、白糖罌)萌動期一般在11月上旬至11月下旬,早中熟品種妃子笑、中熟品種黑葉萌動期為12月下旬至1月上旬;遲熟品種如禾荔萌動期為1月上旬至1月下旬。 荔枝萌動時間早則氣溫較低,易于形成花芽原基(俗稱“白點”),而且在花穗生長過程中即使有氣溫波動,但遇到長時間高溫的概率也較少,從而減少沖梢發生;如果頂芽萌動遲,尤其是2月中旬以后遇到25℃以上氣溫的概率越來越大,花穗生長期遇到高溫的概率增大,沖梢就會加重。因此末次梢頂芽能否及時萌動進入花芽形態分化,對沖梢也有較大影響。 1、使用生長調節劑調整頂芽的萌動狀態 荔枝沖梢的防控應立足于防,如果出現沖梢再進行殺小葉,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而且小葉生長消耗了營養,影響花穗發育,因此在沖梢尚未出現之前就要采取防控措施。當末次梢頂芽已萌動、鱗片小葉剛張開但白點又不明顯時,如果此時處于適宜萌動期的早期,可噴施一次40%乙烯利水劑2~3毫升+15%多效嘩可濕性粉劑10克對水15千克,或用殺梢素水劑1.0毫升對水15千克。也可先觀察,暫時不處理,因在適宜萌動期的早期仍以低溫天氣為主,仍有成花的可能;對頂芽已萌動、小葉開始張開又未見白點、長度為2~3厘米的葉芽,則要及時處理,如這種狀態處于適宜萌動期早期,可噴一次40%乙烯利水劑3~5毫升+15%多效唑可濕性粉劑10克對水15千克;如果處于適宜萌動期的中后期,可噴一次調花素水劑6~8毫升+細胞分裂素水劑20毫升對水15千克脫落小葉,不建議噴乙烯利或多效唑,否則會推遲頂芽萌動,對成花不利。 多年實踐證明,在荔枝頂芽萌動時噴施化學調控藥劑是預防荔枝花穗沖梢、促進花穗形成、提高花穗質量的關鍵措施。如果在荔枝沖梢發生后噴施控梢藥物,此時氣溫偏高,小葉生長迅速,噴施的藥物既要殺死小葉,又不能影響花穗發育,藥劑濃度就比較難掌控,容易發生控梢不成功小葉繼續生長,或者便花芽受損。而且小葉生長已經消耗了大量樹體營養,即便能夠抽出花穗,多以叢狀花穗為主,花量過大,坐果率較低。 2、噴施生長調節劑殺小葉 在荔枝頂芽萌動后,如果抽生的花穗帶小葉,則在其生長至6~10厘米、小葉尚未展開時噴施成花仙子水劑15毫升對水15千克,或40%乙烯利水劑3~5毫升對水15千克,或殺梢素1~1.5毫升對水15千克,均勻噴濕小葉,或用調花素水劑6~8毫升對水15千克噴濕花穗,殺脫穗上小葉,培養短壯花穗。當荔枝花穗小葉較少或小葉生長緩慢時,則不主張噴施殺小葉的藥物。 3、摘除花穗小葉 在荔枝出現沖梢時,在小葉尚未展開時將小葉摘除。注意摘小葉時要保留葉柄,以免損傷腋芽。人工摘小葉對花穗生長沒有副作用,但費力費時、效率低,因此這種方法只適合在樹體較小的幼齡結果樹上應用。 控荔枝沖梢措施要在花穗小葉尚未展開或初展時應用,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小葉已經展開長大,則不僅消耗了大量營養,影響花原基形成,而且要加大噴施生長調節劑的濃度,結果是對花原基產生傷害,同時影響控沖梢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