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時對入筆位置、運筆方向、收筆終點等都要做到意在筆先,并且準確無誤地表現于書寫過程中。
1.入筆位置準確,即下筆之前要想好整個字的形態,如何分布大小關系。 “可”字,為了俊俏,它的豎鉤,必須適度向左停靠,口字需要向左上擺放,整體才顯得漂亮。 ![]()
“之”字,之的撇筆很容易寫得坡度大而上兜筆,這樣的書寫是敗筆。應該是沿緩坡有力直伸,才能使整個字挺秀。 ![]() 3.局部架構準確,即偏旁部首、部件結構位置擺放準確。
“海”字,海的難點在于斜梯形的母字,其中橫三和豎三在方向與彎曲度上都有細微變化。找準每一筆位置與方向才能形成最佳合體。 ![]()
例字解析:“健”字,健的中間部分要最后填寫,中間要給建字底留有足夠的空間,其大小要適度而且自然。 ![]() 習字練習: ![]() ![]() 在楷書中,每個字的大小比較均勻,進行定位認格則在全局上顯得整齊、美觀。 書寫時,除了考慮到字不離格,還要依照字的大小、長短、寬窄等進行靈活處理,不要拘泥于刻板的形式。 1.方形字處理:一類典型的方形字,書寫時要置于格的中間。需稍為窄長點,左右兩側都要留適當余地,否則,會顯得過于寬大影響美觀。 ![]() 2.扁寬字處理:這類扁寬形的字,書寫時,要盡量向中間擠,但左右壓線也屬正常,中豎雖偏高,但格的上下都會有空白。 ![]() 3.小型字處理:這類字短小精悍,書寫這種字時,筆畫要盡量粗壯,以求與其他字有大體相等地位,根據章法布局,終歸要小些。 ![]() 4.長型字處理:這類長形的字,在上下往中間盡力壓縮以后,仍然避免不了上下略微出格,只有如此,才不會失其真正面貌。 ![]() 習字練習: ![]() ![]() 三、斜中求正 有的字由于筆畫傾斜,容易使重心偏移,寫出來的字就是歪斜的。解決這個困難,第一要找準該斜筆畫位置,第二可以用其他筆畫撥回偏頗。
![]() (二)以口求正: 這類易由上半部產生不穩,為避免傾斜上部要直立一些,下邊口字書寫端正,對糾偏效果很明顯。 ![]() (三)彎鉤撥正: 這些字開始有若干筆都取斜向,書寫時要避免偏斜過重。重點是橫折彎鉤一筆能起到穩定重心的決定作用。 ![]() (四)連撇對正: 這類字難點是連三撇處理。書寫時上撇宜高,下撇宜伸,三撇要勻而正。 ![]() 習字練習: ![]() ![]() 四、主筆突出 山有主峰,字有主筆。主筆占據了字的主要位置,顯得十分搶眼。它往往是該字的難點和應表現最佳的筆畫。做到了主筆突出,就能使整個字容光煥發。 (1)戈鉤做為主筆:以戈鉤為主筆。其入筆時要高昂有力,順勢斜拉時要表現鋼性,彎與挺處理適度才能使之雄偉。 ![]() (2)臥鉤做為主筆:臥鉤為主筆,其折處要堅定,要有筋骨以避免鶴膝,運筆中略帶弓性,最后鉤指中心。 ![]() (3)橫折彎鉤做為主筆:書寫時,開始要低起斜上緩坡運行,折處堅定、彎處流暢,橫拉遠甩鉤。 ![]() (4)平捺做為主筆:走之底的字,它與被包圍部分要若近若離。書寫平捺要如行云流水,一波三折,提按變化很微妙。 ![]() ![]() ![]() 因為字的前后筆畫之間不是孤立無關,而是順勢連貫的,由此,字才會有活力、動感與神氣。 它的表達方法是牽絲,在楷書中產生的效果則是意連、顧盼、呼應,脈絡暢通。 (1)'一脈相承':就用三點水的字來說明,點與點以及左下提與右上橫之間,都用露鋒的形式表達了書寫過程中承接關系,給人以自然順暢之感。 ![]() (2)'順勢連帶':這類字,在書寫先撇后橫時,表現出他們之間的順應關系;鉤與豎之間也有連帶的暗示,這就給字添加了動感與活力。 ![]() (3)'左顧右盼':這類上、中、下結構的字較為突出,它們用不同的方法,表達出部首之間的連帶關系,上下顧盼,更使這個字炯炯有神。 ![]() (4)'前后呼應':在一個字的書寫過程中,前一筆的收筆軌跡,指向下一筆的起筆。兩個字之間也是這樣。從而形成自然流暢的呼應關系。看上去有形云流水的感覺。 ![]() 習字練習: ![]() |
|
來自: ***壁虎漫步*** > 《書畫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