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醫藥學家孫思邈他在歷史上都以長壽聞名。不妨跟他學一學一個睡眠方和10招養生法,都很簡單。 孫思邈“速睡方” 這個藥方由兩味中藥組成:紅棗和蔥白(蔥白是百合科植物大蔥靠近根部的部位,其顏色為白色)。 紅棗能夠滋養心脾,補充氣血,強健筋骨。蔥白能夠發散寒邪,通暢陽氣,調節身體的氣機,使之流暢無阻。這兩種藥材配合使用,既能增加氣血,又能促進氣血的運行。 材料:紅棗20個,大蔥白5根。 做法:紅棗加清水1碗,大火煮20分鐘后,把5根蔥白放進去,再煮10分鐘,吃棗喝湯。每晚睡覺前1小時食用。 功效:鎮靜安神,可輔治失眠。 適用人群:心脾兩虛所導致的失眠。 改善失眠小貼士 調節好情緒、環境、時間等 1、保持樂觀積極的態度,睡前不要胡思亂想。 2、保持臥室舒適、干凈、安靜。 3、不要在睡前進行看電視、手機等電子設備,也不要玩游戲、看恐怖小說、做高強度工作等讓精神高度集中的活動。 4、 不要在睡前大吃大喝、不要喝濃茶咖啡、高強度運動。 5、 午睡時間盡量控制在一小時內,且不要超過下午兩點。 多曬太陽,多運動,睡前泡腳 1、白天多曬曬太陽,有助于夜晚的睡眠。因為曬太陽有助于人體分泌血清素,血清素(5-羥色胺)是一種能讓人產生快樂和幸福感的“快樂激素”,能夠調節人的情緒,并且夜晚在酶的作用下血清素轉化而成的褪黑素也會更多,幫助我們產生睡意,促進睡眠。 2、白天適當做有氧運動,可練習八段錦、太極拳等。 3、身體狀況良好的人群,晚上8-9點可用溫熱水泡腳20分鐘,切忌避免燙傷、時間太久及發汗太過。 孫思邈10招養生方 1、干梳頭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后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后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梳發”,可以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2、轉眼珠 合眼,然后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重復3次。有助于眼睛保健、糾正近視。 3、叩叩齒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須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需發出聲響,做36下。可以通上下顎經絡,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4、干搓臉 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搓臉;暖手后雙手輕輕用力同時向外撫摸。常做令臉色紅潤有光澤,減少皺紋。 5、轉轉頭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做6次,反方向重復。經常做可使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不過,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6、扭動腰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預防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7、常揉腹 搓手36下,手暖后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8、常扭膝 雙腳并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應由雙腿做起。但要注意:膝、髖關節疾病患者慎做。 9、常散步 挺直胸膛,輕松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民間常說“飯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10、常搓腳 右手搓左腳,左手搓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搓回腳跟為1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搓腳心涌泉穴,共做100下。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健器官,同時也能夠緩解失眠、高血壓、頭痛。 |
|
來自: liuguozheng81 > 《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