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做任何事情、思考問題時都需要遵循一些思考順序和規律,這樣才能把事情梳理清楚、有方向的往前推進;查理芒格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他一生推崇的多元思維模型,使他在面對任何問題的時候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思考工具從容應對。 同樣模型也是策劃人的武器庫,掌握大量的專業模型和思考模型,就猶如擁有了十八般武藝傍身;下面根據營銷專業和邏輯思考兩個維度,給大家介紹一些剛需且實用的經典模型。 營銷專業方面常用的模型:5W+2H七問分析法、4P營銷組合策略、4I網絡整合營銷、5A用戶行為路徑、AARRR增長模型、SWOT分析、STP營銷戰略、3C新媒體營銷、PEST宏觀環境分析、AIPL營銷模型、FAST運營健康度指標、MVP最小化可行產品、波特五力競爭、上癮模型等。 邏輯思考層面常見的模型:MECE相互獨立完全窮盡、3W黃金圈法則、PDCA循環、SMART目標管理、SCQA結構表達、RACI分工模型、AMDGF進展循環、DOCTORS對應事物、時鐘模型、環球模型、變焦鏡模型、鐘擺模型等。 因為篇幅的關系我們重點介紹下波特五力競爭和SCQA結構表達這兩個模型,其它就不一一贅述了;這些模型的定義和運用在網上都可以找到詳細的資料,有興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去了解。 波特五力競爭,波特五力模型是邁克爾·波特提出來的,對企業戰略制定有著在全球范圍內有著深遠的影響,常用于競爭戰略分析詳細了解市場競爭情況。把企業的競爭力量分為“進入者威脅、替代品威脅、買方議價能力、賣方議價能力、競爭對手的競爭程度”五種。 這五種力量構成了行業的競爭結構,波特認為如果五種力量都非常強大,那將因為競爭過于激烈很難吸引新的企業進入,一個有吸引力的行業結構應該具備很好的盈利潛力。 SCQA結構表達,SCQA分別代表了S情景、C沖突、Q疑問、A回答這個要素,是一種邏輯化表達的基礎結構。 情景需要讓聽眾產生共鳴,在情景被認同之后對話才能繼續下去;沖突是打破前面給對方營造的安全感,明確面臨的問題有哪些;疑問則是從對方的角度思考他們關心的問題是什么;回答是對這些問題的解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