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strong 此次JPM大會,有400多家藥企參加,其中近30家中國藥企,包括一眾傳統藥企和生物技術公司。 CDMO:藥明、金斯瑞 1.藥明三兄弟 藥明康德、藥明生物、藥明合聯都在JPM會議上做了報告。 藥明康德預計2023年收入400億元左右,同比增長25-26%。 美國業務增長最為迅猛,占到總收入的接近一半。 多肽業務快速放量,估計是抓住了GLP-1的大機會。 橫向對比,Catalent也受GLP-1的影響,投資超5億美元,預計未來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業績。 2014年開始組建的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DDSU),整合了各個子平臺,提供新藥研發一站式服務,2023年開始有收入,未來將成為又一個重要的業績增長點。 藥明生物此前受一級市場融資放緩影響沖擊,新增項目數放緩,不過四季度開始業務強勁恢復,中國區新增項目數大幅反彈至25%。 橫向對比,三星生物2023年業績增速也顯著放緩,從2022年的翻倍增長回落到2023年略超20%的增速。 商業化項目未來將貢獻更多收入。 微生物平臺項目快速增長。 藥明生物建立了特色的CD3雙抗,賦能開發更好的CD3雙抗分子。 JPM會議期間,藥明生物與BioNTech達成兩款單抗藥物研究服務協議,后者支付2000萬美元預付款,以及額外的里程碑和銷售分成。藥明生物今日股價大漲10%。 藥明生物剛剛在港股上市不久,其業績增長受ADC蓬勃發展影響也十分亮眼。 ADC出海熱潮中,許多項目背后都有藥明合聯的賦能。 2.金斯瑞 金斯瑞的業績保持了高速增長,子公司傳奇生物的Carvykti更是成為創新藥出海的標桿,商業上也不斷取得新的突破。 金斯瑞四大業務已經逐漸成熟,高瓴資本全都重倉參與。 傳統藥企:恒瑞、翰森、中生制藥、三生制藥、海思科 3.恒瑞醫藥 恒瑞醫藥創新轉型堅決,同時布局10種新藥物形式。 ADC為恒瑞醫藥在優勢腫瘤領域最為重要的布局。 恒瑞醫藥累計15款新藥獲批上市。 腫瘤領域40款創新藥在臨床階段。 近年來,恒瑞醫藥積極拓展慢病領域,合計也有45款創新藥在臨床階段。 恒瑞醫藥此次JPM會議重點介紹了KRAS G12D抑制劑、GLP-1小分子兩款創新藥。 在出海合作方面,也開始取得突破,前不久與德國默克達成14億歐元合作。此次JPM期間,恒瑞長效TSLP抗體授權的Aiolos被葛蘭素史克14億美元收購。 4.翰森制藥 翰森制藥的報告沒有公開,其授權給葛蘭素史克的B7H3 ADC、B7H4 ADC成為后者拓展腫瘤領域的重要切入點之一。 5.中生制藥 中生制藥是中國最大的處方藥企業,2022年收入290億元,凈利潤50億元。 中生制藥預計2023年創新藥收入近百億元,預計達到2030年達到500億元左右。 腫瘤領域創新藥,中生制藥重點介紹了艾貝格司亭(億帆醫藥引進)、CDK2/4/6抑制劑、KRAS G12C抑制劑(益方生物引進)等。 中生制藥在BD方面極為積極,包括歷經波折成功收購海外biotech公司F-star。 中生制藥有國內最大的商業化團隊,因此在引進產品方面尤為積極。 6.三生制藥 三生制藥特比澳創收能力強大,收購國健后重點擴展布局自免領域。 自免的重磅靶點幾乎全覆蓋。 其他早期管線如下,包括多款雙抗。 7.海思科 海思科的明星藥物環泊酚(HSK3486)2022年銷售額7000萬美元,2023年前11個月銷售額1.2億美元。 研發管線如下。 生物技術公司為主流 8.百濟神州 百濟神州積極布局不同藥物形式。 百濟神州是國際化最為成功的中國藥企,自主完成澤布替尼在美國的臨床開發與商業化,并成為業績增長絕對核心。 百濟神州不斷強化血液瘤優勢地位,并積極向實體瘤擴展。 臨床開發管線如下。 9.科倫博泰 科倫博泰為國內第三代ADC技術的先驅,并與默沙東達成重磅合作。2023年底,SKB264已經遞交上市申請,科倫博泰已經著手建立創新藥營銷團隊和體系,開始從Biotech向Biopharma的轉型。 默沙東將SKB264作為其核心管線,已經密集啟動三項國際三期臨床。 10.諾誠健華 奧布替尼奠定血液瘤地位,后續不斷擴展,同時積極布局實體瘤。 腫瘤領域之外,諾誠健華圍繞BTK抑制劑進行自免領域的全面拓展,后續的TYK2抑制劑也進入二期臨床階段等。 2024年將迎來多個里程碑。 11.康諾亞 康諾亞IL-4R已經遞交上市申請,圍繞自免和腫瘤構建了豐富且具特色的研發管線。 CMG901為全球首款Claudin18.2 ADC,安斯泰來單抗因生產問題收到CRL,給后來者更多縮小差距的機會。 康諾亞還建立了新型CD3雙抗技術平臺。 12.傳奇生物 Carvykti的商業化表現不斷取得突破。 Carvykti上市后放量速度一再超出預期,改變了整個CAR-T領域的格局。 DLL3 CAR-T授權給諾華,標志著實體瘤領域的重要進展。 13.康方生物 康方生物重點介紹了PD-1/CTLA-4、PD-1/VEGF兩款雙抗和CD47抗體的進展。 合作伙伴Summit積極推動Ivonescimab的國際三期臨床。 國際三期臨床HARMONi預計2024年底前完成最后一例患者入組。 未來一年將迎來多個里程碑進展。 14.亞盛醫藥 亞盛醫藥研發管線如下。 奧雷巴替尼不斷鞏固BIC地位。 Lisaftoclax有望成為最優Bcl-2抑制劑。 后續全球新管線有望進一步鞏固行業地位。 2024年將迎來多個重要里程碑,包括奧雷巴替尼獲批開展美國注冊臨床,Lisaftoclax遞交上市申請,奧雷巴替尼醫保覆蓋范圍拓展等。 15.映恩生物 映恩生物與BioNTech、百濟神州、Adcendo達成授權合作,首發管線HER2 ADC治療子宮內膜癌已經獲得FDA的突破療法認證。 映恩生物同時布局更創新的ADC技術平臺,包括雙毒素的DUPAC、雙抗ADC平臺DIBAC、自免ADC平臺DIMAC。 16.宜聯生物 宜聯生物的報告沒有公開,JPM會議前剛剛與羅氏達成合作,cMET ADC授權給后者,獲得5000萬美元預付款,近10億美元里程碑和一定比例的銷售分成。 17.百利天恒 百利天恒重點介紹了3個技術平臺,雙抗SEBA,ADC平臺HIRE,四抗平臺GNC。 圍繞三個技術平臺搭建起下面的研發管線。 EGFR/HER3雙抗ADC與BMS達成84億美元合作。 初步臨床數據已經在ESMO會議上報告過。 18.信念醫藥 信念醫藥為國內AAV基因治療先驅,累計融資2.7億美元,與武田達成合作。 研發管線如下。 BBM-H901有望成為最優B型血友病基因療法。 已經建成亞洲最大的AAV商業化生產基地。 19.再鼎醫藥 再鼎醫藥2023年取得一系列臨床進展。 未來五年將有多款重磅產品獲批上市。 8款后期階段重要資產支撐業績增長。 20.君實生物 君實生物積極布局多種新藥物形式。 覆蓋不同治療領域。 特瑞普利美國獲批,標志著一個里程碑。 多款項目進行海外臨床開發,不過TIGIT抗體剛剛被Coherus退回。 BTLA抗體全力推進臨床開發。 后續多款雙抗,包括CD3/CD20、PD-1/VEGF等。 JS401為ANGPTL3 siRNA。 21.原啟生物 原啟生物聚焦實體瘤CAR-T,研發管線如下。 預計未來一年內完成授權出海合作,2025-2026年IPO上市。 22.榮昌生物 榮昌生物研發管線如下。 泰它西普積極拓展多個自免適應癥,目標是成為B細胞介導自免疾病的領先藥物。 緯迪西妥單抗臨床開發管線如下。 此外還有諾輝健康、微創、保瑞藥業、艾迪康、新風天域、愛康國賓等做了報告。 總結 除了上述在大會上作報告的國內藥企外,還有更多國內藥企參與JPM大會各種活動,尋求合作。JPM會議前后,還有多個授權出海合作,如諾華與舶望制藥達成41.65億美元siRNA藥物開發合作,安銳生物兩款小分子完成授權出海合作交易等。資本寒冬之下,中國生物醫藥行業經歷了深刻的結構調整,藥企主動或被動地追求原創的、差異化的、具有全球IP及競爭潛力的創新藥,這些產品也成為MNC買進優質資產的重要目標。與此同時,授權出海合作也從Fast Follow晚期品種轉向更早期的創新、差異化品種,從單純產品轉向產品和技術平臺并重,也意味著中國創新藥越來越獲得全球認可,并更加深入地融入國際化。 Armstrong技術全梳理系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