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是東漢初期的名將,他英勇善戰(zhàn),為東漢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后來,他又率兵平定了邊境的動亂,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劉秀封為伏波將軍。 ![]()
過了三年,馬援從西南方打了勝仗回到京城洛陽,親友們都高興地向他表示祝賀。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以足智多謀聞名,是馬援的老朋友。他對馬援說道:“將軍啊, 大丈夫沙場立功,此番得勝還朝,皇帝定有封賞,高官厚祿,封妻蔭子,此生再沒……不料,未等孟冀說完,馬援就皺著眉頭對他說:“ 我本指望先生能說些指教我的話,為什么先生也隨波逐流,一味地夸獎我呢。 ” 孟翼聽了很窘,一時不知如何應對才好。馬援見他不說話,繼續(xù)說道:“武帝時的伏波將軍路博德,為國家開疆拓土,足足打下了七個郡,而他得到的封地只有數(shù)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將軍小得多了,卻也被封為伏波將軍,封地多達三千戶。賞過于功,這樣的地位與榮華富貴怎么會長久呢。”孟翼聽了,還是一言不發(fā)。 馬援見他還是不說話,便繼續(xù)說道:“如今, 匈奴和烏桓還在北方不斷侵擾我國邊境,我打算向朝廷請戰(zhàn),去當個先鋒官,做一個有志的男兒。男兒應該戰(zhàn)死在邊疆荒野的戰(zhàn)場上,不應該安安穩(wěn)穩(wěn)地躺在自己的床上死去,然后被子孫用棺材斂尸埋葬。大丈夫戰(zhàn)死沙場,用馬的皮革裹著尸體回來埋葬,這才是值得驕傲的事情啊。”孟冀聽了,深為馬援豪邁的報國熱情所感動,不禁真誠地對他說:“將軍真不愧是大丈夫啊。” 馬援不說空話,他只在洛陽呆了一個多月,見匈奴和烏桓又發(fā)起了對邊地的襲擊,就主動請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戰(zhàn)去了。 六十二歲那年,馬援又主動請求出征武陵。原來,那時武陵五溪的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發(fā)動叛亂,光武帝派兵去征討,結(jié)果全軍覆沒,急需再有人率軍前往。光武帝考慮馬援年紀大了,不放心他出征。馬援見沒有下文,就直接去找光武帝說:“我還能披甲騎馬, 請皇上讓我?guī)Пグ伞!闭f罷,當場向光武帝表演了騎術(shù)。 光武帝見他精神矍鑠,動作矯健不遜當年,便批準了他的請求。第二年,馬援因長期辛勞患了重病,在軍中死去,從而實現(xiàn)了他“馬革裹尸”的誓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