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總能聽見有人“吭吭吭”地清嗓子,想找個地方吐痰的樣子,總覺得喉嚨不舒服、有異物感..... 其實,這些癥狀,大多是因為肝氣郁結(jié)、肺胃失于宣降所致。 我們都有過不開心的時候,心結(jié)難以解開的時候,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痰火;如果這時候,肺胃之氣升降失序,我們體內(nèi)的津液就不能正常的輸布在身體各個地方,凝聚在一起,時間一長形成了痰飲,凝結(jié)在咽喉處,就會感覺喉嚨總是有痰、不舒服。 醫(yī)圣張仲景記載在《金匱要略》的一個專門調(diào)理咽喉病的方子——半夏厚樸湯。千古“破痰”第一方,半夏厚樸湯。 “半夏厚樸痰氣疏,茯苓生姜共紫蘇,加棗同煎名四七,痰凝氣滯皆能除。”這是流傳下來的半夏厚樸湯藥歌訣。 從歌中可以看出,半夏厚樸湯以除痰凝氣滯著稱。 半夏厚樸湯源自《金匱要略》,是主治咽喉部有異物感的專方。《金匱·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22》指出:“婦人咽中如有炙臠,半夏厚樸湯主之。” 所謂“炙臠”,是中醫(yī)常用以比喻堵塞咽喉中的痰涎,吐之不出,吞之不下,古人稱之為“梅核氣”,女性尤其多見。 通常表現(xiàn)為有咽喉中異物感,吞吐不得,情志不暢,胸悶,舌白膩,脈弦滑。 半夏厚樸湯的藥物組成很簡單,只有五味中藥:半夏、厚樸、蘇葉、茯苓、生姜。 方中半夏是一味辛溫的藥材,入脾、胃、肺經(jīng),半夏,它是在夏天過一半的時候才采收的藥,所以叫半夏,半夏這個藥很神奇,它是化痰的神器,就是哪里有濕濕冷冷的痰水,它就可以讓痰水消失,很多化痰的方子中都會用到半夏。降逆和胃,辛開散結(jié),化痰消痞,消痰散結(jié),可以把凝聚的痰氣給破開,很適用于痰凝氣滯引起的胸脘痞悶、痰熱結(jié)胸、心下痞滿等癥候。 厚樸是一味辛溫的藥材,入脾、胃、肺大腸經(jīng),厚樸,它這個名字太好了,既忠厚又樸實,厚樸是治氣的,它能降腹氣,腹氣一降,咽喉氣就降下來了。既能苦溫燥中焦?jié)駶幔挚尚辽⑿衅⑽笟鉁糜谠餄裥哑ⅰ⑵茪獬洠苓m用于濕阻中焦、氣機(jī)郁滯、脾失健運(yùn)、脘腹痞滿、脹痛不舒等癥候。 茯苓甘平,入心、肺、脾、腎經(jīng),中醫(yī)上講,甘能補(bǔ)脾,淡能滲泄,一個人氣的時候,那個血水都供應(yīng)上頭的,茯苓把它分劃到膀胱排出體外。 最后加入了蘇葉和生姜,蘇葉可理肺舒肝,協(xié)助開郁散結(jié),生姜可宣散水氣,降逆止嘔,助半夏化痰散結(jié)、和胃止嘔,并解半夏之毒。生姜和蘇葉,可以讓氣通陽通,陽氣通暢以后呢,那些郁悶就會消解。 半夏厚樸湯采用了中藥經(jīng)典的君、臣、使、佐原則。半夏辛溫入肺胃,化痰散結(jié),降逆和胃,為君藥;厚樸苦辛性溫,下氣除滿,助半夏散結(jié)降逆,為臣藥。 茯苓甘淡滲濕健脾,以助半夏化痰;生姜辛溫散結(jié),和胃止嘔,且制半夏之毒;蘇葉芳香行氣,理肺舒肝,助厚樸行氣寬胸、宣通郁結(jié)之氣。 從行氣理氣入手,讓我們身上的三焦氣機(jī)暢通,像是一把利劍一樣,直破老痰,把老痰散的“片甲不留”。而且之后也不再讓水液停滯,再變成痰凝。 如此一來,不管是頑痰還是老痰,都被解決了,還你一身輕松。 溫馨提示:中醫(yī)講究一人一方,辨證論治,請在專業(yè)人員指導(dǎo)下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