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聊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里的一個方子,叫做四君子湯。這本書是宋代的一部醫藥典籍,四君子湯就出自這本書。
這個名字的由來是什么呢?
因為君子有高尚的品德,君子的境界是能幫助別人做好事,當我們的身體失去平衡,四君子湯能及時調整,它是一個增強正氣的方子。而且,君子文雅有禮,說明這個方子的性質是溫和平衡的。
四君子湯的組成是:人參9克、白術9克、茯苓9克、炙甘草6克。
我們知道四君子湯的主要作用是增強正氣,具體來說就是補充氣血和脾胃,脾氣不足的人最需要用這個方子。
我們中醫認為脾主管肌肉,如果脾胃健康,肌肉就會強壯,反之,肌肉過多或過少,肌肉松弛或消瘦,都要從脾胃方面找原因,因為脾胃不夠健壯。
所以,無論是想增加體重還是減少體重,都要通過調理脾胃,這樣才有好處。
這四味藥有什么作用?
在這個方子里,人參是主要的藥物,人參的作用大家都知道。
人參主要是補充氣血,是常用的補氣藥之一,而且它補氣的效果很強,人參不只能補充脾胃的氣血,它的作用涉及五臟,能夠補充元氣,可以用于急救。
還有抗休克、強心、降血壓、抗缺氧和保護心肌,抗血栓形成。
人參能夠興奮垂體—腎上上腺皮質系統、提高免疫功能和增強造血功能。
人參這味藥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它:地位高,權力大。有時候也會用黨參來替代,黨參的效果比人參弱一點,但也能用。
白術色黃,對應脾胃,白術主要作用于脾胃兩經,跟脾胃的關系最緊密。
白術有淡淡香味,炒過后香味更明顯,在中醫里香味能刺激脾胃,能讓脾胃恢復活力,讓脾胃功能正常。白術生用和炒用的差別不是很大,如果大便比較干,可以用生白術,大便比較軟,可以用炒白術。
茯苓是一種健脾利濕的藥物,能夠把中焦無法利用的廢水從下焦排出去,對于濕熱內停、口干舌燥、小便不利等癥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脾胃功能不好就會產生濕氣,濕氣的粘稠性會讓脾胃更加沉重,茯苓把堆積在脾胃里的濕氣清除掉,對于脾胃來說就是減輕了負擔,脾胃功能就能快速恢復。
甘草的作用是協調,協調脾胃,對于胃口不好、胃脹腹脹、便溏不成形等癥狀有一定的安撫作用,同時也協調中藥之間的關系。
四君子湯適合哪些人服用?
四君子湯配伍非常精妙,可謂天衣無縫,完全符合中醫君臣佐使原則。黨參是君藥,茯苓是臣藥,白術是佐藥,甘草是使藥。
四君子湯有升有降,有陰有陽,有補有泄。黨參補中益氣,提振振脾胃的陽氣;茯苓利濕排毒;白術化濕生津;甘草調和諸藥。
四君子湯的重點是健脾,脾主肌肉,脾胃的作用是雙向的,無論是增加體重還是減少體重,都要通過健脾來達到。
當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適合用這個方子,就四君子湯來說,脾虛氣弱的人最適合用這個方子,只要有這些癥狀:四肢無力、不愛說話、氣短出汗、精神不振,舌頭顏色淡,舌苔薄白,舌邊有牙印,就可以服用。
有的人舌頭顏色紅,舌苔少,有的人舌苔黃,這樣的都不適合。
再有,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一定要在醫生的或醫師的指導下服用。也不宜與某些藥物或食物同用,以免產生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