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性關節炎(GoutArthritis)是由單鈉尿酸鹽(MonosodiumUrate,MSU)結晶沉積在關節軟骨、滑囊等部位引起的一種代謝性、炎癥性疾病,主要與機體內嘌呤代謝紊亂、尿酸排泄障礙有關,分為急性發作期、間歇期和慢性期。 高尿酸血癥、急慢性痛風性關節炎、關節畸形等是其主要臨床特點,病情反復,遷延難愈。據統計,該病全球總發病率約為0.5%-10%,在我國高達1.3%。隨著近年來居民飲食習慣的改變,過量攝入含嘌呤食物,其發病率呈上升且年輕化趨勢。 痛風屬中醫“濁瘀痹”范疇,有“賊風”、“歷節”、“白虎病”、“腳氣”、“痰火毒”等名稱。中醫認為痛風產生的內因為人體臟腑功能失調,運化無力,濕邪內生,蓄積化熱,濕性黏滯,濕與熱相博,致使濁邪痰瘀內生。 濕熱與濁邪相互膠結,瘀滯脈絡,氣血運行不暢,蘊久化毒是其主要病機。患病日久,濕、熱、毒、瘀等病理因素損傷肝、脾、腎等臟腑功能,形成虛證或虛實夾雜證。 以越婢加術湯為主方化裁,加川牛膝、土茯苓、萆薢、黃柏、薏苡仁等通痹止痛、清熱利濕、化濁解毒之良藥,全方共奏清熱利濕、化濁解毒、宣痹通絡止 痛之功效,臨床效果顯著。 一、越婢加術湯遣方依據越婢加術湯具有祛風通絡、清熱利濕之功效。近代醫家參照《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治療AGA等風濕熱痹類疾病均取得顯著療效,且有研究證實越婢加術湯安全無毒副作用。 1.“婢”通“痹” 日本醫家森立之認為婢通脾,脾又通痺,而痺為痹的舊體字,并且又從文字訓詁學角度對此進行解釋說明:論證漢字造字中,女字旁可寫作肉字旁(月),如與胚互通,而肉字旁(月)有時又與“疒”互通,如肘與疛互通。綜上所述,森立之的觀點可信度較強。 我國醫家張葦航在森立之文字訓詁學觀點的啟發下,經過臨床應用和文獻分析,認為越婢湯中麻黃配伍石膏,不僅可治表郁之濕邪而且對內郁之熱也有良好療效,并且其在《外臺秘要》中發現越婢湯治療肉極肌痹有奇效。 而且《備急千金要方》用越婢湯治療風痹腳弱效果顯著,通過以上兩個例子更加印證了森立之的觀點:“越婢”本義應該是“起患痹之人”。 2.理論探源 古籍經典《黃帝內經·素問》提出“五痹”及“臟痹”之說。越婢加術湯引自《千金方》,原著中所治之證為“身體津液脫,……厲風氣,下焦腳弱”,為“肉極”之證。 肉為脾所主,肉極熱是濕邪蘊脾所致的濕熱。濕熱內蘊,迫津外泄,腠理開而汗大出,風邪乘機而入,風濕相搏,阻滯氣血運行致關節紅腫熱痛。 另《千金方》及《外臺秘要》皆記載“風痹腳弱”運用越婢湯加白術、附子治療皆有良好療效,同時越婢加術湯和《傷寒論》中記載的桂枝附子湯、白術附子湯、甘草附子湯在痹病的治療及配伍方面有異曲同工之妙,說明其對濕、熱、運動不利之痹病的治療有獨特功效。 二、越婢加術湯加減方藥分析越婢加術湯加減具有清熱利濕、化濁解毒、宣痹通絡止痛之功效,配伍精當。本方以麻黃、石膏、白術三味藥為主。麻黃,入肺、膀胱經,上宣肺氣,下利膀胱,有發衛氣之閉以開腠理、逐五臟邪氣,通調血脈之效,為君藥。 石膏,辛、甘、大寒,入肺胃二經,具有涼血清熱、瀉火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一溫一寒、一升一降、一宣一清、雖相反而實相成。麻黃得石膏,既可以防止發汗太過,耗損陽氣,也可發揮其清滌瘀熱之功,同時拮抗麻黃升壓之嫌。 石膏得麻黃不僅可透郁閉之熱邪,而且麻黃可制約石膏寒涼傷中之弊。白術具有健脾燥濕之效,在此取其除濕通痹作用,正如《本經》記載白術主風寒濕痹且能除熱止汗,另白術健脾利濕之力強,宣痹的同時可發揮其利濕清熱功效。 在此配伍,麻、石共奏清滌瘀熱、消腫止痛之功;麻、術共奏通痹除濕止痛之效;石膏可制麻黃發越太過之弊,白術可抑石膏泄熱傷正之虞。 三、越婢加術湯加減方藥藥理學分析麻黃主要包含麻黃堿類、黃酮類、有機酚酸類等成分。其主要成分麻黃堿可下調相關蛋白表達,減少TNF-a等炎癥因子水平,發揮其抗氧化和抗炎的作用。 石膏其主要成分發揮的抗炎作用可能和能夠抑制TLR4/NF-kβ通路有關。另有研究表明,其抗炎的物質基礎為Ca元素。石膏配麻黃,可有效提高偽麻黃堿達峰濃度的時間,使其抗炎效果更顯著。白術主要有蒼術醇、白術多糖等成分。 不僅具有調節免疫、抗炎作用還可有效改善胃腸道功能。其能夠通過調節巨噬細胞的活性,有效減輕炎癥反應。另有研究發現,其提取物可顯著降低TNF-a等炎癥因子的表達。 川牛膝主要成分牛膝總皂苷。其能激活以及抑制實驗大鼠炎性細胞因子的表達,并且抑制大鼠NALP3炎性體裝配。不僅可緩解痛風急性發作的癥狀,并可能起到防治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作用。 相關研究通過建立大鼠炎癥模型以觀察牛膝的抗炎效果,結果表明牛膝具有抗急性、亞急性炎癥的作用。土茯苓主要含有黃酮、鞣質、生物堿等有效成分。 可通過抑制NLRP3炎性體軸活化,減少下游炎癥因子IL-1β、IL-6、TNF-a的表達來抑制痛風性關節炎的炎癥反應。具有鎮痛、抗炎、抗痛風等作用。進一步研究顯示,其成分之一白藜蘆醇能夠有效降低人體內血尿酸水平。 萆薢主要組成分有甾體皂苷類。據研究顯示,其成分療效與秋水仙堿相當,具有良好的消炎鎮痛功效。黃柏主要成分有黃柏內酯、黃柏酮等。具有改善代謝、解熱、抗炎、降血糖等作用。 有研究發現,黃柏提取物在治療模型大鼠時,能夠明顯降低大鼠的尿酸和肌酐水平,并且有效減輕關節腫脹程度,其作用不低于秋水仙堿。 薏苡仁主要成分為甾醇類化合物等物質。其提取物調節尿酸水平的機制可能是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COX-2)來實現。 且有抗炎、鎮痛作用,臨床中多用于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等病。它對于改善痛風性關節炎的紅、腫、熱、痛有明顯效果。甘草的成分為甘草酸等。具有較強的解毒、抗炎、鎮痛的作用。 研究發現,甘草提取物miRNA能抑制炎癥、凋亡T細胞分化的相關基因表達,抑制巨噬細胞產生PEG2和IL-6發揮抗炎作用。麻黃配伍甘草能夠抑制巨噬細胞降低炎癥炎癥因子的分泌。 四、結果分析對72例患者進行為期1周的臨床隨機對照研究,實際結果分析如下: 1.治療前 治療前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及VAS評分、證候積分、CRP、ESR、SUA等觀察評價指標進行比較(P>0.05),無顯著性差異,說明兩組具有可對比性。 2.VAS評分 兩組患者治療后VAS評分比較(P<0.05)。說明兩種治療方案對降低患者疼痛均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癥狀。兩組組間第2天、第4天、第7天VAS評分比較(P<0.05)。 提示越婢加術湯加減聯合依托考昔片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疼痛。并表明長期來看,越婢加術湯加減在止痛方面有其優勢。可能和該方有抗炎、解熱、止痛等藥理學作用密不可分。 3.腫脹積分 兩組治療前后腫脹積分比較(P<0.05)。說明兩種治療方案均對可降低患者紅腫癥狀。 組內:治療組第2、第4、第7天較治療前減輕腫脹程度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第2天較治療前比較(P>0.05),第4、第7天均小于0.05,提示對照組可能在治療2天后減輕腫脹程度較為明顯。 兩組組間第2天、第4天、第7天腫脹評分比較(P<0.05)。提示越婢加術湯加減聯合依托考昔片在緩解患者腫脹方面更加有效。 4.中醫證候量化分析積分 治療結束后對兩組數據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對時間效應而言,P=0.000<0.05,說明兩種治療方案均能有效降低中醫證候總積分;時間分組交互效應,P=0.000<0.05,說明著兩組在不同時間點中醫證候評分評分整體為下降趨勢。 主體間效應檢驗P=0.019<0.05,說明治療組加用方藥越婢加術湯加減的治療方案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組間第2、第4、第7天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P<0.05,也提示各個時間點治療組在越婢加術湯加減干預下,療效優于對照組單一服用依托考昔片。 說明越婢加術湯加減聯合依托考昔片可有效緩解患者關節腫痛、減輕中醫證候表現。 5.實驗室檢查 兩組治療后CRP、ESR、SUA值比較,對時間效應而言,P值均小于0.05,提示兩組治療方案對降低CRP、ESR、SUA指標方面均有效;時間分組交互效應,P=0.000<0.05,說明著兩組在不同時間點CRP、ESR、SUA值整體為下降趨勢。 主體間效應檢驗P值均小于0.05,說明治療組加用方藥越婢加術湯加減的治療方案整體療效優于對照組,其CRP、ESR、SUA值下降更為明顯。 兩組在不同時間點進行組間獨立樣本t檢驗,CRP、ESR值P均小于0.05,提示各個時間點治療組在越婢加術湯加減干預下,降低CRP、ESR的療效優于對照組單一服用依托考昔片。 SUA第二天P>0.05,第4、第7天P<0.05,提示可能從第2天后治療組在越婢加術湯加減干預下,降低SUA值療效優于對照組。說明越婢加術湯加減聯合依托考昔片能明顯降低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同時有效降低患者血尿酸水平。 小結:綜上所述,兩種治療方案都可以有效緩解AGA患者癥狀,但治療組在整體療效評價上明顯優于對照組。中西醫聯合治療方案對于改善關節局部癥狀、中醫癥候等方更加顯著,且隨著時間延長,聯合用藥在改善AGA患者ESR、SUA指標等方面更加有效。可能和越婢加術湯加減有抗炎、解熱、止痛、降尿酸等藥理作用密不可分。且患者幾乎無不良反應,應用較為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