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者zjw按: 商前世系:帝嚳一一契一一昭明一一相土一一昌若一一曹圉一一冥一一 王亥一一上甲微一一報乙一一報丙一一報丁一一壬一一癸一一太乙即湯也 商 前1600年—前1046=554年 排名 廟號姓子名x 關系 執政年 起---止 在位 原在位 關系 01 湯 前1600年—前1588年 13年 13 02 太丁 亦稱大丁,姓子,商朝開國君主商湯之子 子 03 商哀王(外丙)子勝 前1587年—前1586年 2年 子 04 商懿王(中壬)子庸 前1585年—前1582年 4年 子 05 商太宗(太甲)子至 前1581年—前1550 33年 33 太丁子 06 商昭王(沃丁)子絢 前1549年—前1530年 19年 29 太甲子 07 商宣王(太庚)子辯 前1529年—前1505年 25年 25 太甲子 08 商敬王(小甲)子高 前1504年—前1488年 17年 17 太庚子 09 商元王(雍己)子密 前1487年—前1476年 12年 12 太庚子 10 商中宗(太戊)子伷 前1475年—前1419年 57年 75 太庚子 11 商孝成王(仲丁)子莊 前1418年—前1408年 11年 13 太戊子 12 商思王(外壬)子發 前1407年—前1398年 10年 15 太戊子 13 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前1397年—前1389年 9年 9 太戊子 14 商穆王(祖乙)子滕 前1388年—前1370年 19年 19 仲丁子 15 商桓王(祖辛)子旦 前1369年—前1356年 16年 16 祖乙子 16 商僖王(沃甲)子逾 前1355年—前1336年 20年 25 祖乙子 17 商莊王(祖丁)子新 前1335年—前1327年 9年 32 祖辛子 18 商頃王(南庚)子更 前1326年—前1321年 6年 25 沃甲子 19 商悼王(陽甲)子和 前1320年—前1314年 7年 7 祖丁子 20 商世祖(盤庚)子旬 前1313年—前1286年 28年 28 祖丁子 21 商章王(小辛)子頌 前1285年—前1272年 14年 21 祖丁子 22 商惠王(小乙)子斂 前1271年—前1251年 21年 28 祖丁子 23 商高宗(武丁)子昭 前1250年—前1192年 59年 59 小乙子 24 商后平王(祖庚)子躍 前1191年—前1180年 11年 7 武丁子 25 商世宗(祖甲)子載 前1180年—前1160年 21年 33 武丁子 26 商甲宗(廩辛)子先 前1159年—前1156年 4年 6 祖庚子 27 商康祖(康丁)子囂 前1155年—前1147年 8年 21 祖甲子 28 商武祖(武乙)子瞿 前1147年—前1113年 35年 4 康丁子 29 商匡王(太丁)子托 前1112年—前1102年 11年 3 武乙子 30 商德王(帝乙)子羨 前1101年—前1076年 26年 37 太丁子 31 商紂王(帝辛)子壽 前1075年—前1046年 52年 32 帝乙子
附:轉發 導讀]商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夏朝之后的一個王朝,原夏朝之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于鳴條之戰滅夏后在商丘(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建立。因契被封于商,所以他的后世子孫商湯將自己建立的王朝稱為“商”;至盤庚,又將國都遷往殷,所以商朝又稱為又稱殷商。從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經歷17代31王后,末代君王商紂王于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 01湯 →太丁→外丙 →中壬→太甲→沃丁→太庚→小甲→雍己→太戊→ 11中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盤庚→ 21小辛→小乙→武丁 →祖庚→祖甲→廩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 31帝辛 
01湯 前1600年—前1588年在位13年 湯,商朝的建立者,帝嚳(傳說中古代部族首領)之子契的14世孫,姓子,名履,又稱武湯、武王、天乙、成湯、成唐,甲骨文作唐、太乙,一稱高祖乙。他本居于亳,是夏朝的方伯,專管征伐之事,他在夏朝末年一舉成為商族的首領,由于愛護百姓,施行仁政,深得民眾得擁護,以至于周圍的一些小國也前來慕名歸附,他任用仲虺和伊尹為相,其勢力便迅速強大起來。 夏末時,帝桀為君,殘暴無道,國內日趨動蕩不安,他見其形勢,便產生了代夏的雄心。于是開始實行滅夏的計劃。他先滅掉了商附近的一小國葛國,接著不久,經過11次的出征,滅掉了夏王朝的三個重要同盟國家豕韋、顧、昆吾,之后再一舉滅夏,歷史上稱之為“鳴條之戰”。然后把夏桀放逐到南巢,這樣,履就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奴隸制國家——商朝,定都于亳,建國后又修《湯刑》,《明居》等法,比較關心民命。商湯即位17年踐天子位,為天子13年崩。死后被謚為成湯。 02太丁 (生卒年不詳)亦稱大丁,姓子,商朝開國君主商湯之子,但其原名已佚。《史記》稱他尚未成為王就已去世。由于太丁的去世,后來太丁之弟卜丙被立為王。 03商哀王(外丙)子勝 前1587年—前1586年在位2年 外丙,姓子,名勝,一作卜丙,生卒年不詳,湯第二子,湯病死后繼位,是為外丙元年,伊尹攝政。外丙即位后三年卒,傳位其弟仲壬。一說外丙是商湯的弟弟,湯子太丁叔。商湯卒,太子太丁已先商湯而亡,遂繼為王,在位3年。外丙本無繼承王位的資格,因湯長子太丁病歿,其子年幼,才由外丙繼承商王之位,在位僅3年便得病而亡,葬處不明。 04商懿王(中壬)子庸 前1585年—前1582年在位4年 亦稱仲壬、燕壬、工壬、其壬、南壬,姓子名庸,是中國商朝的一位君王。仲壬是商湯之子,外丙之弟,《史記》稱他在位四年后去世。 05商太宗(太甲)子至 前1581年—前1550在位33年 太甲,姓子名曰至,湯嫡長孫,太丁子,叔仲壬病死后繼位,由四朝元老伊尹輔政,伊尹連寫了《肆命》、《祖后》等幾篇文章,教導太甲遵照祖先的法制,努力做一位明君。在伊尹的督促下,太甲在繼位后的頭兩年,其表現還過得去,但從第三年起就不行了,他任意地發號施令,一味享樂,暴虐百姓,朝政昏亂,又親自破壞湯制定的法規。伊尹雖百般規勸,他都聽不進去,伊尹只好將他送到商湯墓地附近的桐宮(今河南省偃師縣西南)居住,自己攝政當國讓他自己反省,史稱“伊尹放太甲”。太甲在桐宮三年,悔過自責,伊尹又將他迎回亳都,還政于他(“桐宮悔過”)。重新當政的太甲能修德,諸侯都歸順商王,百姓得以安寧。病死,葬于歷城(今山東省濟南市)廟號太宗,謚號文王。 06商昭王(沃丁)子絢 前1549年—前1530年在位19年 沃丁亦稱羌丁,姓子名絢,太甲之子,太丁之孫。太甲去世后繼位,仍以伊尹為相。伊尹之后,沃丁以咎單為卿士,即宰相。咎單也是商湯時老臣,他輔佐朝政,仍然采取伊尹節用寬民的政策,篤行湯法。并且也作了《沃丁》,用以警醒沃丁,發揚祖制,以德治商。沃丁死后,謚號昭王。 07商宣王(太庚)子辯 前1529年—前1505年在位25年 太庚,又作大庚,誤稱小庚。姓子名辯,沃丁之弟,太甲之子。他死后由子小甲(一說為太庚之弟)繼位。謚號宣王。 08商敬王(小甲)子高 前1504年—前1488年在位17年 小甲,姓子名高,小甲在位時,商代以毫為都。小甲死后,弟雍己繼立,商朝始衰。謚號敬王。 09商元王(雍己)子密 前1487年—前1476年在位12年 雍己,姓子名伷,小甲之弟,定都于亳。即位后荒廢政事,商朝開始衰落。雍己在位時商朝逐漸衰落,諸侯不來朝。雍己死后,弟太戊繼任。《太平御覽》引《史記》說雍己在位12年。 10商中宗(太戊)子伷 前1475年—前1419年在位57年 太戊,姓子名密。商第9位國王。湯五世孫,太甲孫。甲骨文作大太戊、天戊,為商王太庚之子,商王小甲、雍己之弟。太戊繼位時還是個少年,不勤于國政,整天只圖享樂。在他繼位第七年時,王宮的庭院里長了一棵桑樹,長棵桑樹沒什么奇怪,奇怪的是這棵桑樹下又長出了一棵楮樹,七天的時間里就瘋長了,長得很大。這本來是植物生長過程中的偶然現象,換現在也不作為怪,人類生的怪物都多更何況植物,可是在商代的時候人還沒有植物學知識,就把它看作是妖魔鬼怪。這個少年國王很怕。他的大臣伊陟(估計是伊尹的后代書上沒有考證)就說:臣聽說妖怪勝不過德,大概大王在治理朝政上有什么缺德之處,所以才會出現妖怪。如果善政修道,以德治民,自會免除禍害。這太戊一聽有道理,果然一改前非,勤于朝政,修德治國。而這種不是正常生長的共生樹木,長到一定時候會自然枯死。太戊以為是自己修德治國以德壓妖的結果,就更相信了。 太戊在位75年,是商王朝在位最長久的。病死,葬于內黃(今河南省內黃縣南30里處)。太戊勤政修德,治國撫民,頗有振作。任用伊陟、巫咸掌握國政。國政大修,各小國又紛紛歸順,商朝中興,死后追謚為中宗。《史記》:云帝雍己崩,弟太戊立,是為帝太戊。” 11商孝成王(仲丁)子莊 前1418年—前1408年在位11年 姓子,太戊子。有配偶兩人,癸和名己。在位期間,將都城從亳遷到隞,中丁在位時遷都于敖(今河南省鄭州市附近,一說在今河南省榮陽縣東北)這是商朝的第1次遷都。當時,東南方的夷族興起,其中的蘭夷進攻商朝,中丁出兵擊退蘭夷。中丁死后,諸弟爭奪王位,造成繼承上的九世之亂,商朝一度中衰。病死,葬于狄泉。 12商思王(外壬)子發 前1407年—前1398年在位10年 外壬,姓子名發,生卒年不詳。商王太戊子,商王仲丁弟。仲丁死后繼位。仲丁死后,外壬成功地奪取王位,并向諸弟妥協,造成了商王朝繼承上的混亂,史稱九世之亂,商朝開始衰落。病死,葬于狄泉外壬死后,由其弟河亶甲繼位。 13商前平王(河亶甲)子整 前1397年—前1389年在位9年 河亶甲,姓子名整,甲骨文作戔甲,太戊的兒子,外壬的弟弟,外壬死后繼位。河亶甲在位時,商朝再度衰落,無奈之下,他北上200公里遷都河南內黃,以緩解內外交困的局面。河亶甲想完成哥哥仲丁的遺愿,便發動了“征蘭夷,再征班方”的戰爭。河亶甲在討伐蘭夷時,蘭夷逃往班方,于是,河亶甲令彭伯、韋伯率軍征討班方,班方臣服。這樣姺就被孤立起來,也歸順了商王朝,納貢稱臣。河亶甲在位時對商朝的穩定是有貢獻的,他為其后的祖乙復興打下了基礎。河亶甲在位九年,死后由祖乙繼位。 14商穆王(祖乙)子滕 前1388年—前1370年在位19年 祖乙,又稱且乙,姓子名滕(一作勝),中國商朝第十四任國王,商王河亶甲子,河亶甲病死后繼位,即位后遷都于邢,商朝的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商朝又興盛起來。在位19年(一說75年)。祖乙在位時,曾四次遷都,公元前1525年,祖乙將國都由相(河南省內黃縣)遷都于耿(今山西省河津市),次年,由于河患,再次遷都于邢(今河北省邢臺市)。最后一次遷到庇(今山東魚臺)。他幾次出兵平服了蘭夷、班方等國,解除了東南方的夷族對商的威脅,國運再度中興。甲骨文中稱他為中宗祖乙和太乙、太甲合稱為“三示”(意為三位功勛卓著的祖先)。病死,葬于狄泉。由其子祖辛即位。 15商桓王(祖辛)子旦 前1369年—前1356年在位16年, 祖辛,姓子名旦。商王祖乙子。祖乙死后繼位,在位16年,病死,葬于狄泉。死后由其弟沃甲即位。謚號“商桓王”。 16商僖王(沃甲)子逾 前1355年—前1336年在位20年 沃甲,姓子名逾。《世本》作開甲,甲骨文作羌甲,商王祖辛弟。祖辛死后繼位。在位25年(一說5年),病死,葬于狄泉。沃甲死后,祖辛之子祖丁即位。謚號“商僖王”。 17商莊王(祖丁)子新 前1335年—前1327年在位9年 祖丁,在甲骨文中作且丁,姓子名新,商王祖辛之子,前任國王沃甲之侄,定都于庇。在位共九年(一說32年),死后由侄子(一說堂弟,即商王沃甲之子)南庚即位。謚號“商莊王”。 18商頃王(南庚)子更 前1326年—前1321年在位6年 南庚,姓子名更,商王沃甲子,商王祖丁堂弟,祖丁死后繼位,在位6年,病死,葬于狄泉。南庚在位時,商朝國運再度衰落,將國都由庇遷至奄(今山東省曲阜縣)。死后由祖丁之子陽甲繼位。謚號“商頃王”。 19商悼王(陽甲)子和 前1320年—前1314年在位7年 陽甲在甲骨文中稱象甲,姓子名和,祖丁子,是中國商朝第十九位國王,前任國王祖丁之子,后任國王盤庚之兄,陽甲在位時,商朝內亂不止,奴隸主貴族之間相互殘殺。陽甲已無法控制局面。定都于奄,陽甲在位時曾西征丹山戎。陽甲時期商朝再度衰落。自中丁時期起,王位繼承開始混亂,引致諸侯不來朝。 在位7年,病死,葬于狄泉,謚號“商悼王”。 20商世祖(盤庚)子旬 前1313年—前1286年在位28年 盤庚,甲骨文做般庚,名旬,生卒年不詳。祖丁子,陽甲弟。陽甲死后繼位。在盤庚以前,商王朝政局混亂,統治階級豪華奢侈,王朝的統治出現了危機。盤庚繼位以后,決定把都城從奄(今山東曲阜)搬遷到殷(今河南安陽小屯村),遭到貴族的反對。但是盤庚決意遷都,并作書告諭,違者重懲,于前1298年遷都于殷,遷到殷后,他又以強硬手段制止了貴族們搬回舊都的企圖。在那里整頓商朝的政治,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他提倡節儉,改良風氣,減輕剝削,終于安定了局面。人民的辛勤勞動,使殷發展成為一個十分繁榮的都市,此后270多年,商的都城一直在這里,商朝也被稱為殷朝殷商。病死,葬于殷(今河南省安陽縣小屯莊)。 21商章王(小辛)子頌 前1285年—前1272年在位14年 小辛,小辛,商朝國王,姓子名頌,商王盤庚之弟,商王祖丁之子。盤庚死后繼位。病死,葬于殷。小辛繼位后,放棄了盤庚的治國之策,商朝國運又一次衰落。死后小乙繼位。 22商惠王(小乙)子斂 前1271年—前1251年在位21年 小乙,姓子名斂,是中國商朝第22任國王。前任國王小辛之弟,首都設在殷。死后由兒子武丁繼位。 23商高宗(武丁)子昭 前1250年—前1192年在位59年 武丁,姓子,名昭,是中國商朝第23位國王,廟號為高宗。他是小乙之子,盤庚之侄。年幼時﹐武丁曾在外行役,與“小人”一起勞作,因而較了解“稼穡之艱難”。他即王位后,提拔傅說執政。傅說原為刑徒,被武丁發現,加以重用。武丁還任用甘盤為大臣,以此二人“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力求鞏固統治,增強國力﹐使商王朝得以大治。武丁在位期間,不斷向南面的虎方﹑東面的夷方﹑北面的鬼方以及羌方﹑周族等進行大規模征伐。武丁向四方連年用兵,征服了周圍的許多小方國。這些征伐戰爭,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廣大疆域,奠定了基礎,商朝再度強盛,史稱“武丁中興”。后世稱作高宗。由于武丁將商王朝推向極盛,被稱作“中興之王”。后人又稱之為武丁大帝。武丁死后,由其子祖庚繼承王位。 24商后平王(祖庚)子躍 前1191年—前1180年在位約11年 祖庚,祖庚又稱且庚(一作曜),姓子名躍,武丁次子,祖庚有長兄祖己,因受后母誣陷,被父親武丁逐出京城,后含冤而死。三弟祖甲為后母所生,為表示不愿與兄長爭奪王位,便暗暗地離宮出走,武丁病死,祖庚得以繼位。祖庚繼承了“武丁中興”的事業,積極開拓,遵行禮制,是一個積極、孝悌的君主。在他統治的數年間,商代的經濟文化和國力都十分強盛。病死,葬于殷。祖庚死后,三弟祖甲繼位。 在武丁、祖庚和祖甲父子三人統治的100余年間,是商代中興的極盛之期。這一時期,商朝的統治力和國威遠播四方,而且以青銅為代表的中原文明也非常輝煌。祖庚在這期間起到了承前啟后的過渡作用。祖甲之后的商代,國力逐步衰微,并最后走向了滅亡。 25商世宗(祖甲)子載 前1180年—前1160年在位21年 祖甲,又稱作且甲或帝甲,姓子名載。商王武丁第三子,商王祖庚之弟,祖庚死后即位。曾征伐西戎,他在位早期尚能照顧一般民眾,但晚期加重繁苛的刑法,造成商朝衰弱。祖甲死后由其子廩辛即位。 商代鼎盛時期,高宗武丁偏愛幼子祖甲,打算廢太子祖庚而改立祖甲。祖甲認為這是違禮之舉,不可強行廢立,否則就可能重演“九世之亂”的局面,因此他效法武丁當年之舉,離開王都,到平民中生活。武丁死后,由太子祖庚繼承王位。這使祖庚非常感動,使立祖甲為王位繼承人,祖庚即位7年左右病死,祖甲這才回到王都繼承王位。 26商甲宗(廩辛)子先 前1159年—前1156年在位4年 廩辛,姓子名先,商王祖甲子,祖甲死后繼位。廩辛在位期間,西方一些方國部落不斷攻擾商朝,廩辛發兵多次征伐,還征調衛、虎、受等幾個部落出兵攻打。但是,始終沒有將方國部落征服。病死,葬于殷。廩辛死后,由其弟康丁繼位。 27商康祖(康丁)子囂 前1155年—前1147年在位8年 康丁,姓子名康丁,一名囂,甲骨文作康且丁,又作康丁,是中國商朝第27位國王。祖甲之子,前任國王廩辛之弟,廩辛死后,于前1155年繼位,8年后死亡,葬于殷。他死后,由其子武乙繼位。 28商武祖(武乙)子瞿 前1147年—前1113年在位35年 武乙,商朝國王,姓子名瞿。商王康丁之子,康丁死后于前1147年繼位,武乙作為商代后期的一個重要君王,從個人出發,努力地進行了挽救其王國統治的舉措,但是成效不大。他在神權政治向王權政治轉變過程中起到了表率作用,但是他生性殘暴,貪于享受,被后人評為昏庸的一代君王。傳說被雷擊而死于渭水流域,一說死于戰事,葬于殷。死后由其子太丁(也作文丁)繼位。 29商匡王(太丁)子托 前1112年—前1102年在位11年 太丁,商王武乙之子,于公元前1112年即位,太丁繼位以后,為了解除周人的威脅,采取懷柔政策。周侯季歷毫不客氣,看看中央沒動靜,就征伐山西長治地區的余吾戎,余吾戎敗而降周。周侯季歷向太丁報捷(獻上俘虜和戰利品)。太丁嘉封季歷為“牧師”,牧師有地方伯長的意思,專征伐權。太丁希望季牧師幫他安定邊陲。季牧師于是又征始呼戎,始呼戎敗而降周。過了幾年,季歷再次打敗翳徒戎,把三個翳徒戎大頭目送給太丁獻捷。太丁看看季歷越來越厲害,感覺不是好事,干脆突然下命囚禁季歷,并殺了他。而季歷的兒子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他在位時也曾經出兵征伐歸國,但并沒將其征服。死后由其子帝乙繼位。 30商德王(帝乙)子羨 前1101年—前1076年在位26年 帝乙,商朝第30代國王,姓子名羨,商王文丁(太丁)之子。文丁死后繼位,帝乙在位期間,商朝國勢已趨于沒落。帝乙在位末年,遷都于沫(即朝歌,今河南省淇縣)。又被后人稱為帝乙大帝。公元前1076病卒,葬于殷。死后由其子辛(即大名鼎鼎的紂王)繼位。 31商紂王(商紂)子壽 前1075年—前1046年在位52年 殷帝辛名受德,帝辛,是商朝第三十代君主,也是商朝的亡國之君。人稱殷紂王。為帝乙少子,以母為正后,辛為嗣。帝紂天資聰穎,聞見甚敏;稍長又臂力過人,有倒曳九牛之威,具撫梁易柱之力,深得帝乙歡心。時帝乙都沫已十有七載,帝乙崩,帝辛繼位,改沫邑為朝歌(今淇縣)。 約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聯合西方11個小國會師孟津,乘機對商朝發起進攻,牧野之戰,大批俘虜倒戈,周兵攻之朝歌。帝辛登上鹿臺,“蒙衣其珠玉,自焚于火而死”,商亡。帝辛死后,葬于淇水之濱,今墓尚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