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曾在回答問題時表示:對于一個人來說,最容易的一件事就是給別人提建議。 人們時常自己還沒活明白,就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對他人的生活指指點點。殊不知, 你隨意的一次指點,可能會對別人造成意想不到的痛苦。你無意中的一句話,很有可能會被別人記在心上,影響他的整個人生。 我們不能一味地用自己的視角去審視別人,這樣不僅會擾亂別人的節奏,還會暴露自己的無知。 成年人最大的愚蠢,就是指點別人。 01 你的經驗,未必適合別人 莫言在成名后,有不少讀者來信,希望他能分享一些讀書方法。 在大家看來,作為閱書無數的作家,莫言在這件事情上應當很有發言權。可他卻婉拒了大家的請求。并回應到: 第一,讀書就如穿衣吃飯,各有各的方法,我的指導說不定會影響你們閱讀。 第二,我的女兒正讀初中,我從不去指點她的功課,因為時代變化,我的老方法說不定不適合她。 誠然,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做事方法也不同。你的經驗,未必適合別人。 村上春樹說:“不是所有的魚,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你以為的康莊大道,也許是別人的荊棘之路;你認為的精彩人生,也許是別人牢籠的枷鎖。 這世界上,從來沒有一把尺子,能量盡所有人的生活。 在人生這條不規則的軌道中,每個人都要去經歷屬于他自己的困頓與歡喜。 不過分熱情,不過度干涉,是一個成年人該有的自覺。 02 你的認知,不一定高于別人 電影《葉問》中有個情節:有位名叫張天志的武師,他自認為功夫了得,以詠春正統傳人自居,公開指責葉問的招數為謬傳。為了證明自己的實力,他多次挑釁葉問,想與他比試一番。 然而,兩人第一次對戰,張天志就輸了。在你來我往的拳腳之間,他發現葉問并非用錯招法,而是對傳統詠春進行了改良。反倒是自己墨守成規,急于成名,鬧了一出笑話。 俗話說:“滿瓶不響,半瓶晃蕩。” 一個人的見識越淺薄,就越喜歡炫耀自己,看輕別人。因為他所知甚少,一遇到與自己相悖的觀點,就急于將其貼上錯誤的標簽。 相反,認知水平越高的人,越謙卑。因為見過世面,便能理解世間萬事萬物各有姿態,也就容得下別人的不同。 陳丹青說:我在很多時候都是無知的,所以我從來不敢隨便指點別人。因為自感無知,所以懂得謙卑,懂得做學生而不是好為人師。 人生路漫漫,我們總會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聲音。 在發表個人見解之前,不妨先想想自己是否有這樣的資格和閱歷。 越成熟的人,越懂得抱樸守拙,放低姿態,以開放的心態看待一切。 03 你的角度,未必看得清別人 法國思想家福柯說:“我們來自同一個世界,看到的卻是不同的世界。” 出身和經歷的差異,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習慣,也決定了他看待世界的方式。 一場大雪,對于詩人來說,是不可言說的浪漫;但對于賣炭翁來說,可能意味著泥濘的道路和寸步難行的艱難。 飽食暖衣,對于普通人來說,是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但在乞丐眼里,卻是異想天開的奢求。 位置不同,體驗各異;角度不同,想法不一。 站在個人的立場,我們能看到的,不過是生活的冰山一角。 如果用自己片面的視角去看待世界,就很容易滋生偏見和惡意。 所以,未知全貌,不予置評,對他人多一點體諒,也是為自己保有一份善良。 ▽ 《偷影子的人》中有這樣一句話:“你不能干涉別人的生活,就算是為了對方好,這是他的人生。” 就像每只蝴蝶都要靠自己破繭一樣,每個人的路都得自己去走。 作為旁觀者,我們要克制“拯救”的欲望,靜待其破繭、翩翩飛舞向藍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