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詩詞故事 記得關注長風 有關于唐伯虎的影視劇真是太多了,我個人就看過很多部,由各種各樣的男明星出演。 大抵是世人看影視時通常是為了讓自己更放松,更喜歡看喜劇故事,對悲劇故事并不感冒。 故而各個版本的塑造的唐伯虎,無一例外是風流倜儻、才華橫溢的翩翩公子形象,簡直就是爽文男主的劇本。 并且他還特別有女人緣,娶進家門的妻妾就有八位,個個長得如花似玉,妥妥的人生贏家呀! 可是如果電視劇按照真實歷史上唐伯虎的經歷來拍,那可能就沒有幾個人愿意看了,因為他的一生過得并不順遂,中晚年更是落魄的很。 唐伯虎出生于商人家庭,士農工商,他的父親為了擺脫商人地位,便讓他讀書,希望以后能夠參加科舉。 唐伯虎不負父親的重托,從小就對文字很敏感,學知識非常的快,詩書字畫更是不在話下,成了當地的才子。 照這樣的情況下去,唐伯虎其實考個科舉進士不成問題。 但命運總是喜歡與人開玩笑,唐伯虎在20歲左右接連喪父、喪母、喪妻、喪弟、妹,家境迅速敗落下來,他也一度痛不欲生。 后來他在朋友的鼓勵和資助下繼續參加科舉,并且憑借才學在鄉試得中第一名,這讓他有點“飄”了。 1499年,唐伯虎趕往京城參加會試途中,與學子徐經相識。徐經家里很有錢,他金錢開路上下打點之下居然弄到了試題,結果后來東窗事發被被革去功名。 唐伯虎也被人舉報一起舞弊受了牽連,差一點丟掉性命,最終朝廷剝奪了他參加科舉的資格。 經過多次補救,多方奔走,他后半生還是與功名無緣,這也就意味他再永無出頭之日了,日子沒有盼頭的唐伯虎開始過著放浪形骸的生活。 “不煉金丹不坐禪,不為商賈不耕田。閑來寫幅青山賣,不使人間造孽錢”,賣畫鬻字是唐伯虎唯一的謀生手段,賣不出去就只能靠朋友資助,或者餓肚子,最后在貧病交加中走完了他的一生。 一生大起大落、曲折坎坷,這就是真實的唐伯虎。 不過有一點非常正確,那就是唐伯虎確實很有才華,詩書畫樣樣精通。 盡管他人生后期風流不再?卻讓他筆下的藝術思想再上了好幾個層次。 他后期的大部分詩歌作品,對于生活的感悟非常深刻,基本都充滿了人生哲理,深受廣大民眾所喜愛。 比如他筆下的八首《警世》組詩,通篇句句通俗易懂,語淺意雋,也是對于人生感悟的至理名言。 今天我們來看其中的一首: 世事如舟掛短篷,或移西岸或移東。 幾回缺月還圓月,數陣南風又北風。 歲久人無千日好,春深花有幾時紅。 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癡呆半作聾。 人生的起落坎坷,讓唐伯虎更加認清現實,更加有感悟,這首詩便是他用一種極為深沉的口吻來告訴世人他的人生態度和未來活法。 “世事如舟掛短篷,或移西岸或移東。”每個人活在世上,就好像那漂泊在江河上的小船,有時候漂在江的西岸,有時候又漂在江東岸。 “幾回缺月還圓月,數陣南風又北風。”世事無常,人生豈有圓滿,你看天上的月亮都有陰晴圓缺,天地之間的風亦有東西南北風,人生當然也會有起起落落。 “歲久人無千日好,春深花有幾時紅。”歲月漫長,沒有誰能夠一直好下去,春天即將逝去,那看起來鮮艷的紅花,還能再開放幾日呢? “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癡呆半作聾。”所以啊,塵世當中的是是非非,不需要放在心上,故作癡呆、裝聾作傻,也是一種活法。 對于有一些事情,我們不必太過于放在心上,對于一些是非之人,我們更不用去理他,難得糊涂才是人生的真諦。 唐伯虎這首詩,句句都是感悟,體現出了他早看淡了一切,不為名利而活的通透人生,讀來令人受益匪淺。 山有峰谷,人有起落,如果現實生活中的你時常感到不如意,請千萬不要灰心,更加不要放棄。 每當這個時候,我們不妨放下一點包袱,偶爾裝得糊涂一點,以平常之心對待世間變幻,沒準生活中會有新的發現。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