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中風十大名方(1)至寶丹(《局方》)救治中風陽閉危證之名方,出自北宋《和劑局方》組成:生烏犀屑、朱砂、雄黃、生玳瑁屑、琥珀、麝香、龍腦、金箔、銀箔、牛黃、安息香。功能清熱祛痰、芳香開竅,主治風陽暴盛之中風閉證,此乃肝腎陰虧、風陽暴張,氣血上逆、痰火壅塞所致。以突然昏撲,不省人事,兩手握固,牙關緊閉,面赤氣粗,舌苔黃膩,脈弦滑而數為主證(2)安宮牛黃丸:救治中風陽閉危證又一名方,出自清吳鞠通《溫病條辨》原為救治溫病熱邪內陷心包之神昏譫語危證,近代醫家用于中風閉證。組成:牛黃、郁金、犀角、黃連、黃芩、山梔、朱砂、雄黃、梅片、麝香、珍珠、金箔衣。功能清熱開竅、豁痰解毒,主治中風昏迷屬陽閉者。在臨床中,本方與至寶丹功效相近,均為涼開法中的代表方劑;所不同的是:本方最涼,長于清熱解毒;至寶則次之,長于芳香開竅,可辨證施用(3)蘇合香丸為救治中風陰閉危證之名方,與至寶丹均出自《局方》,組成:白術、青木香、烏犀屑、香附、朱砂、訶黎勒、白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蓽茇、龍腦、蘇合香油、乳香。功能辛溫開竅,主治痰壅氣閉、陽氣不運、陰氣暴盛之陰閉。以靜而不煩,面白唇紫,痰涎壅盛,四肢不溫,苔白滑膩,脈象沉滑為主證。要中病即止,一旦神清,便當它圖(4)參附湯《婦人大全良方》救治中風脫證危候之名方。藥物組成僅人參、炮附子二味,功能回陽救脫,適宜中風陰陽虛甚、陰血大虧、元陽虛絕之脫證:突然昏仆昏迷,目合口開,鼻鼾息微,手撒遺尿,脈細微欲絕。臨床應用時,人參用量宜重,常倍于黑附子(5)鎮肝熄風湯《醫學衷中參西錄》滋陰潛鎮之名方張錫純創制。組成:懷牛膝、生赭石、生龍骨、生牡蠣、生龜板、杭芍、玄參、天冬、川楝子、生麥芽、茵陳、甘草。滋養肝腎以治本,潛陽鎮熄以治標,共奏滋陰潛鎮、標本兼治之功。其肝腎陰虛乃因精血衰耗所致,陰虛不能制陽,臨床表現為中風兼見頭暈頭痛,目蒙耳鳴,或少寐多夢,脈細弦,舌質紅;甚則肝陽暴動、內風鴟張、氣血上逆、痰火壅塞而發為陽閉,除急投辛涼開閉之外,多以此法重用潛鎮。臨床可根據證情酌加菊花、珍珠母、牡蠣、龜版、地龍等潛鎮通絡,以及豁痰開竅之菖蒲、遠志,清火化痰之竹瀝、竹茹,天竺黃、川貝等藥;亦可選天麻鉤藤飲,與本方合并加減應用。若內風鴟張而見驚厥抽搐者,增羚羊角(可以水牛角代之)或合清代俞根初所創羚角鉤藤湯。若肝火熾盛者,即加龍膽草。又因陽亢風動最多挾痰,故選用養陰之藥宜滋而不膩,如何首烏、桑椹、白芍等(6)加減復脈湯《溫病條辨》治療溫病養血斂陰之名方。組成:炙甘草、干地黃、白芍、麥冬、阿膠、麻仁。后世醫家用其主治心營虧耗引動肝風、肝火上擾之中風,有養血熄風之功效。蓋心主血,肝藏血,心血虧耗可致肝血不足,而引起肝陽上亢、肝風內動;又因陰血虧耗,陰不涵陽,易致心火挾厥陰相火升騰炎上,故心營虧虛多兼風陽內動、肝火上炎為患。證見中風兼有心悸頭暈,虛煩少寐,脈細數或細弦,舌尖紅苔干。臨床應用時,本方可合生脈散加減應用:加當歸、何首烏,以增強養血和營之功;加酸棗仁,柏子仁,茯神養心安神;加天麻、鉤藤、石決明、珍珠母等平肝潛鎮,或配合豁痰開竅、清火化痰藥物(7)地黃飲子《宣明論方》治療中風瘖痱名方,劉完素創制。組成:熟地、巴戟天、山萸肉、石斛、肉蓯蓉、黑附子、五味子、官桂、茯苓、麥冬、菖蒲、遠志、生姜、大棗、薄荷。功能滋腎陰,補腎陽,開竅化痰,主治腎元虧虛所引起的中風,其病機為腎陰衰竭于下,虛陽浮越于上,痰濁隨之上泛,以致堵塞竅道。輕者中風兼見語聲不出,肢體偏廢;甚者中風兼見四肢逆冷,汗出痰壅,面赤如妝,脈浮大無根或沉細,此乃將成暴脫之危候。用此方固本為主,稍佐治標:既可謂補下元,攝納浮陽,以防虛脫;又能開竅化痰,交通心腎。兼見氣虛者,增黨參、黃芪;偏腎陽虛而感腰膝寒冷者,加重附子、肉桂之用量,或酌增淫羊藿、仙茅等藥;偏腎陰虛而見痰熱者,去附、桂,加清化痰熱之品。但若氣火上升、肝陽偏亢而卒然中風者,本法不宜使用(8)滌痰湯《濟生方》治療竅阻舌蹇之名方。組成:半夏、膽星、橘紅、枳實、茯苓、人參、菖蒲、竹茹、甘草、生姜、大棗。功能滌痰以開竅,主治中風痰迷心竅,舌強不能語。朱丹溪認為中風多因濕痰生熱,力主治痰為先。中風病變中,痰引起的病理損害較廣,病機較為復雜,兼夾病邪亦較多,故而癥狀變化較大,但其病機關鍵,仍當責之脾氣虛弱、中土不運,以致濕聚痰生引起中風。此時,當健脾氣以治本,化痰濕以治標。本方為偏重治標之方,若標本并重,可選用元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十味溫膽湯。若痰濕壅盛,閉塞清竅,陽氣不運,甚而發為陰閉者,則當用辛溫開閉之法急救之(9)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王清任創制的活血通瘀名方。組成:黃芪、當歸、赤芍、地龍、川芎、紅花、桃仁。功能益氣活血通瘀,主治氣血虛弱、脈絡瘀阻之中風。表現為偏枯,伴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語聲低微,或自汗心悸,納呆,舌淡苔少,脈虛無力,多屬中經絡癥狀及中風后遺癥。若遇脈之虛而無力者,用其方有效;若其脈象實而有力,其人腦中多患充血,而復用芪之溫而升補者,以助其血愈上行,必至兇危立見。臨床若見陰虛陽亢、風火上擾之中風,使用本方切宜慎重。必待陽亢風動己平,確具氣虛血瘀證候,方可使用。此時應與滋養肝腎、潛陽熄風之劑配伍,以防其肝陽復亢(10)大秦艽湯《氣宜保命集》為扶正祛風治療中風之名方,劉完素所創。組成:秦艽、甘草、川芎、當歸、白芍、細辛、羌活、防風、黃芩、石膏、白芷、白術、生地、熟地、茯苓、獨活。功能祛風通絡、養血活血,屬于扶正祛風法。主治風邪初中經絡,證見中風兼有寒熱,肢體拘急,舌苔白膩,脈浮滑等。中風發病,外風為誘因之一,每多挾寒、挾濕為患。對于這類外風誘發的中風,可用扶正祛風法。但因人的體質與感受邪氣各有不同,證候又有寒化、熱化之異,選方用藥顯然有別:本方調理氣血,偏于祛風清熱;若屬風寒偏盛誘發中風者,又當選用《千金要方》小續命湯祛風散寒。總結:前三方開竅醒神必用,初期高熱神志昏迷,熱厥,痰瘀互結,擾亂心神,非此三方涼開不行。參附湯固元護脫,力挽狂瀾,回元救逆,強心固腎。鎮肝熄風湯潛鎮逆亂上擾之肝陽。加減復脈湯方從炙甘草湯意,穩定心神,復脈宜心,對于心臟功能差而表現的心悸、失眠、怔忡者適宜,用于中風的一個類型-腦栓塞,源自心臟栓塞導致的中風,生脈亦好用。地黃飲子陰陽雙補而不離開竅化痰,其中石菖蒲,遠志對于初期語言功能差,吞咽困難者好用。滌痰湯適于初期痰壅塞患者。初期伴便秘,用星簍承氣湯滌蕩。氣虛血瘀用補陽還五湯,黃芪逐步加量,60起至120或150克。初期偏廢,痰熱在絡者,用大秦艽湯,實癥者肢體恢復較快,小續命道理一樣,偏實證寒痰阻絡。 道醫會獻寶:龍眼穴放血治療帶狀皰疹:龍眼穴,就是小拇指握住的第二指節這個地方,叫龍眼穴放血,三次就治好了。哪邊有放哪邊,兩邊都有兩邊放。還有大拇指第一指節兩側,叫蛇眼。這兩個可以結合用。龍眼點刺放血,蛇眼點刺放血,對帶狀皰疹立竿見影。對治療急性疼痛非常有效,不遺留后遺神經痛。火針療法治療帶狀皰疹更快。帶狀皰疹剛出來,我們打頭、斷尾、掐腰,那個龍叫纏腰龍。從三個點進行火針點刺,火針是扎了針又拔罐,放出瘀血就可以了。頸錐病、頭痛:如果光脖子痛,手不麻,不用放血。就扎一個地方:中指和無名指交接的地方(手背)。頸椎在這個地方是一個全息的對應位置。七個頸椎在這。你摸著哪個地方最痛,在那個地方扎一針,然后讓他活動脖子,立竿見影。可以同側扎,也可對稱,或者交叉來扎。兩邊都痛,那雙側扎。扎了后讓病人活動脖子,這是非常快的方法,對脖子僵硬疼痛和頭暈及嘔吐等都非常有效!腰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扎養老穴。一個穴能夠解決急性腰痛,你不管是陳舊性的或其它原因,骨折的除外。扎養老穴時,雙手交叉,放在胸前,扎兩針以后,讓病人在那兒晃腰,活動,一般不超過五分鐘,都能夠解決,如果五分鐘以后不解決,這就不是腰痛的問題,一般都是腰椎腫瘤的問題,或是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局部治療,就是哪個地方痛,找個壓痛點,然后在那個痛點上點刺火針加拔罐,把里面的瘀血快速從疼痛的部位去除。瘀血不去,新血不生,這也是治療腰痛的方法。膝關節痛,腳脖子痛:膝關節八針是常用方法,還有方法,就一針,叫透針,膝陽關透曲泉,一針療法。膝陽關就一個,膽經的穴位,透到肝經,肝主筋。急性膽囊炎:丘墟透照海。扎右側是治療膽囊炎,扎左側是治療心臟病的,這兩針透法不一樣,療效不一樣。石學敏用來治療足外翻、足內翻。但我師父賀老用這個治療急性膽囊炎發作急性疼痛。特別是突然間膽囊這個地方痛、冒冷汗、渾身抽搐的時候,這一針下去立竿見影,不到五分鐘就能解決痙攣性疼痛。一定要扎右側,扎左側沒效。扎右側是治療膽的,因為膽囊在右側,它的形在這邊。左側,心臟在左側,扎左側是治療心的。帶狀皰疹:用朱砂、青黛等分,拿麻油調。從剛開始到最后,包括結痂,還有一點點印子,都可以給他涂上,效果不錯。帶狀皰疹主要是瘀熱和毒,還有濕,但要分清有沒有夾寒,夾寒的就要稍加一些流通的藥,但不能用熱藥。乳腺增生單方:蒲公英10克,瓜蔞12克,連翹6克,夏枯草10克,水煎服或者打粉內服。急性乳腺炎,可以再加金銀花、忍冬藤、小劑量的桂枝;有寒閉瘀滯再加大黃、厚樸,把下面也通一通,如果寒閉嚴重,小劑量的麻黃、細辛,一般用荊芥就可以了。象皮散治療瘡瘍:血余炭30克,象皮6克,琥珀粉3克,甘草10克,云南白藥12克,碾末,外用,內服補氣血的藥,托毒外出,十全大補湯的底子,用附子,黃芪,桂圓肉,琥珀,甘草。 香藥的用法:我用香藥主要是內服。香藥是個好藥。比如說婦科感染,是下腹沒有氣了。用附子也好,人參也好,不如在局部給它搞一個氣場。所以放一些沉香、烏藥,好比這個角落或腋下很臭,給他噴一點香藥。用了香藥以后人體的下焦形成了一個氣場,是一個格局,就像下棋一樣。先放一個子上去,用的其它藥和身體的精氣神也會慢慢地往這邊去。常用的香藥如沉香、烏藥、小茴香,木香偏中焦一點,也能走到下面來一點。降香、白檀香,這些香劑量不用很大,兩三克就行,就是布局。再生障礙性貧血:我接了一個再障,每隔兩三周就要去輸一次血。當時我在平心堂,平心堂背后是協和醫院,他往往從協和醫院出來就往我這里走。給他治到最好的時候,從每個月輸一次,減到一個半月輸一次,再到兩個月輸一次,然后就再也上不去了,我很頭痛,就請教老師宋祚民,他給我指了一條路,用血肉有情之品。就給他用紫河車和鹿角膠,阿膠,用后有巨大變化。原來用巴戟天、肉蓯蓉確實有效,但就是上不去了。蘆根治療妊娠惡阻,惡心、嘔吐:此藥性味甘寒。具有生津除煩、止嘔的作用。常見懷孕一兩個月的婦女,出現妊娠惡阻,惡心、嘔吐,至惡聞食味,食入即吐。治療方法雖多,但因孕婦用藥常常投鼠忌器,很多藥不敢放心使用,而蘆根能生津除煩,有止嘔作用,且其質地中空,具有通達之性,能“除惡阻之阻”“清郁熱之煩”而且非常安全,臨床運用,每天30克,療效神奇。桑葉治療眼睛白睛部分充血:桑葉味甘苦性寒。具有疏散風熱,清肺潤燥,平抑肝陽,清肝明目,涼血止血的功效。桑葉治療球結膜下出血,桑葉50克煎水內服,每日一劑,最多三劑出血就徹底消失。對于“舊的出血未吸收,顏色變暗,新的出血又形成”這樣的患者,可以反佐一點生麻黃來發散,防止桑葉寒涼留淤。調味品小茴香治療尿頻:此藥味辛性溫,功能散寒止痛、和胃理氣。治療陽虛尿頻較好。很多女性和老年患者,小腹脹滿,尿頻尿急,每次解小便,量不多,但總有尿意,在醫院進行尿檢,并沒有細菌感染,抗生素療效較差,采用補腎縮泉的辦法,療效雖有,但起效慢。其實尿頻的病位不在膀胱,在于膀胱之外的三焦受寒,水道不暢,水液積蓄在三焦之內,不能下行至膀胱,停留至膀胱之外,壓迫膀胱,故時時有尿意感,但真正解小便時又解不出來,很多患者有盆腔積液,宜宣通下焦的氣機,促進其水液轉運,尿頻治療即可立竿見影。小茴香性溫,走下焦,能夠散小腹之寒,宣通小腹之氣機,患者服藥后常常出現小腹轉氣,放幾個響屁之后,尿頻即愈。小茴香一天30克,三天即愈。穿破石治療勞傷:穿破石有無堅不摧之穿透力,壯筋骨,治跌打,破血通經,去遠年瘀積、結石,對于肝炎肝硬化療效好。浙江金華一帶,經常用來治療勞傷,具有補益之力,很多老百姓將此藥作為保健品服用。穿破石還具有祛風濕、治腰痛、關節痛,治虛勞黃腫,脾虛泄瀉的作用。牙痛方:大黃10-15克, 麻黃5-8克,甘草10克 薄荷10克,開水泡服,每天一付。腿抽筋方:淫羊藿30克,小伸筋草15克,每日一劑,連用五天可愈。肩周炎內有不足之體(氣血不足,經脈不暢);外有風寒所襲(寒性收引,不通則痛)。止痛為治標,散寒、活血、通絡為治本。丹參、當歸、乳香、沒藥各50克,穿山甲30克,元胡50克,制馬錢子10克,桑枝50克, 桂枝50克,麻黃30克,細辛30克,共研細粉,每次5克,每日兩次,一料可服45天,即愈。前四味藥為張錫純的效方:活絡靈效丹,可廣泛用于各種瘀血阻滯之痛癥;配以穿山甲、元胡、制馬錢子通絡止痛,麻黃、細辛散寒,桑枝、桂枝引藥達臂,則療效大大加強。威靈仙治療急性扁桃體炎:威靈仙30g、白英30g、青皮10g。這個方子是過喉嚨就有效果。病人能夠覺到自己的咽喉腫大的扁桃體在急速地縮小。藥量上面調整一下,但是威靈仙不要用少了。吳茱萸治療小兒腹瀉:用吳茱萸打成粉,放在小孩的神闕穴上,效果立竿見影。腹瀉確實是可以止的。而且她這個特點就是,市場上丁桂兒臍貼用的是胡椒,但胡椒的效果用在小兒身上確實沒有吳茱萸打粉好。五倍子治小兒盜汗:五倍子打粉用唾液調和填肚臍。灸承山穴治痛經:只灸一個穴位,就是灸承山穴。艾灸5分鐘止住痛了,有些人30分鐘止住了。痛經時很急的,為了力量大一點會把三根艾條,或者兩跟艾條綁在一起,就是灸承山。包括那種子宮內膜異位癥引起的疼痛,都有效,灸五六次就痊愈了。灸地機治療脅痛:手掐地機。一個什么針灸都不懂的人,就是痛經,灸承山穴。紅花治療跟骨骨刺:紅花,地骨皮,生草烏這三個藥等分打粉,用這個凡士林和米酒調成糊糊,然后敷上去,治療骨刺。馬勃治療濕瘡:會陰部和肛門部周邊的那種以濕為特征的皮膚病,但一定有濕的,就是滲液流水。不管在什么樣的方子里面,加馬勃外敷。馬勃消惡瘡,去濕,清熱解毒。馬勃外用止血效果也可以。治療膽結石必須要加的兩味藥,就是桑枝和威靈仙,桑枝多用60克,威靈仙也是30克,再加青皮或郁金,有點血三七就更好,桑枝用桑寄生也可以。桃紅承氣湯治療牙痛:凡是有蟲蛀之后引起的牙疼,或說是牙裂。是陽明不降,內有瘀血。所以用桃紅承氣湯加減。中藥止牙痛:芝麻大的蟾酥塞在牙縫里可麻醉止痛,用徐長卿的根也可以,徐長卿無副作用,不像北細辛和蟾酥。與其去找蟾酥那么麻煩,不如直接塞顆六神丸,因為六神丸里面有蟾酥,也行。一個最簡便的藥就是骨碎補,加蒲公英。治療腎虛牙疼好。蒲公英30克,骨碎補30克。牙痛食療方:木耳和洋蔥,不炒著吃,要生著吃。如果要清肝熱,加芹菜。如果要健健中焦,去痰濕,可加花生。芹菜最好生吃,花生生吃熟吃都行。貓須草治療腎結石:這是個民族藥產自東南亞,現在西雙版納和海南等地都有種植。又叫腎茶,治療腎結石,包括一些腎病,沖泡飲用,或者煮水喝,單一味效果就非常明顯,加減還可治膽結石。白三七治療小兒疳積:又叫做竹節三七。這個東西湖南湖北很多。它長的像竹子節,一節一節的,葉子也有點像竹子葉,就一味打成粉,治療小兒疳積效好。如果再加減應用,比如加參苓白術散,效果更好。 中醫治療灰指甲偏方(1)艾灸巧治灰指甲:灰指甲即甲癬,中醫稱鵝爪風,其病因乃濕邪郁滯所致。得了灰指甲,會失去光澤,呈灰白色,甲板增厚,表面高低不平,日久甲板變脆而破損脫落,嚴重者甲板與甲床分離,大多纏綿日久不愈。艾葉苦辛溫燥,為純陽之品,用于治療灰指甲有明顯的燥濕并抑制多種皮膚真菌的作用,百治百效,處方:艾葉30克,放入搪瓷盆中,加水250毫升煮沸,待水溫適宜時,將病甲放入浸泡30分鐘,然后用刀片刮除病甲表層,用點燃后的艾條熏灸,注意艾火與病甲的距離,使溫度適宜、以能忍受為度。每次灸20分鐘,每天灸3次。連灸20天。灸后病甲無需包裹(2)灰指甲泡治法:百部30克、川椒30克、鴉膽子20克,上藥浸入百分之七十酒精泡十天,使用將患指(以浸沒指甲為宜)浸于藥液45分鐘,浸后修剪,日二次(3)處方:潔爾陰洗液洗患處,然后用復方土槿皮酊蘸擦患處,數日即愈。 腎陽虛瀉泄五更瀉,四神丸主之。今有一方勝過四神丸:公丁香五十克,肉桂一百克,川椒一百克,炮姜一百克,伏龍肝一百克(或赤石脂)等份,研末沖服,一次十克,一天兩次。 沈紹功:糖尿病的六個合并癥,第一個是冠心病。黃芪15g、沙參10g、麥冬10g、瓜蔞30g、薤白10g、石菖蒲10g、郁金10g、丹參30g、赤芍10g、西洋參5g、三七粉6g。第二個末梢神經炎。手指麻像戴手套一樣,手指尖腳趾尖麻木。枸杞10g、生地30g、黃精15g、白芍10g、當歸10g,桂枝10g、細辛3g、金銀花10g、連翹10g、雞血藤15g、黃柏10g、川牛膝15g。第三個是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包括更年期綜合癥。黃芪15g、太子參15g、茯苓10g、炒白術10g、車前草30g、生地30g、遠志10g、夜交藤30g、黃芩10g、生龍骨30g、浮小麥30g。第四個泌尿系感染。瞿麥10g、扁蓄10g、赤芍10g、丹皮10g、土茯苓15g、蘆根15g、大黃15g、柴胡10g、白花蛇舌草30g。第五個腎動脈硬化。這是糖尿病最壞的合并癥,動脈硬化控制不住就尿毒癥。 知母10g、黃柏10g、肉桂3g、丹參30g、澤瀉10g、海藻10g、益母草10g、王不留行10g、白花蛇舌草30g、澤蘭10g、郁金10g、車前草30g。一般的腎炎、腎盂腎炎,也可以用此方。因為一般中醫治腎炎都是健脾補腎。只要腎炎的病人舌苔膩,絕對不要給他健脾補腎,就用這個方子。前邊三個藥是滋腎通關丸,主治濕熱下注,絕對不是脾腎兩虛,效果好。第六個就是皮膚癤腫。黃芪15g、銀花炭10g、赤芍10g、枇杷葉10g、黃芩10g、大黃10g、丹參30g、生地10g、浙貝母10g。這六個合并癥西醫沒辦法,中醫有效。 降糖中藥:生地、山藥、薏苡仁、葛根、花粉、知母、黃芪、玉竹、地骨皮、玄參、赤小豆、人參、黃精、澤瀉、五味子、五倍子、芡實、桑寄生、郁金和黑豆、浮萍。 徐長卿療蕁麻疹:徐長卿25克,蜂蜜15克。主治急慢性蕁麻疹。急性者用水蜜煎劑服。慢性者多用徐長卿粉蜜丸,每次1丸,每天3次,溫開水服。 膠艾湯治療功血案:女,32歲,一年來經水不斷。每次月經來潮五天,量特多,夾血塊,以后則淋漓不斷,一月僅有幾天干凈。曾進行過兩次刮宮術,出血更嚴重。腹痛,腰酸,頭暈,失眠,面色無華,舌淡,苔薄白。此屬崩漏,當止血消瘀,用膠艾四物湯加減:阿膠10g ,艾葉5g,生地15g,當歸10g,川芎10g,白芍15g,續斷15g,炮姜5g,側柏葉10g,茜草15g,烏賊骨10g,花蕊石10g,琥珀10g。服完五劑后,血漸止,腹痛、腰痛均減,但感到十分疲勞,食欲不佳,胃部飽脹,大便次數多,睡眠仍差。舌淡,脈細軟。當補氣養血,用歸脾湯加減:黃芪30g,紅參10g,白術30g,甘草10g,當歸10g,茯神15g,遠志10g,酸棗仁15g,桂圓肉15g,木香5g,焦三仙各10g,生姜10g,紅棗10g。膠艾湯出自《金匱》治療婦女漏下,小產后出血不止,懷孕后流血、腹中痛。方中四物湯為補血的祖方,加阿膠則補血之力更增,加甘草和中,艾葉暖宮,確為治療虛寒漏證和崩漏善后的良方。 傷寒臨床總結(1)失眠辨證論治1伴眩,用溫膽湯2伴胸腹動悸,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3伴胸滿,煩,用柴胡加龍骨牡蠣湯4伴腹痛,舌紅,用黃連阿膠湯5多疑,恍惚,皮膚干,用酸棗仁湯6精神萎糜,歸脾湯7伴心慌,舌暗,用血府逐瘀湯。以上幾點,隨癥加減,靈活運用,失眠效宏(2)呼吸系統1咽有異物感,半夏厚樸湯2咽干,咽痛,嘶啞,桔梗湯3無汗而喘,麻黃湯4有汗而喘,麻杏石甘湯5痰,唾,涕,小青龍湯5痰黏稠難咯,排膿散7痰黃黏稠,胸痛,便秘,小陷胸湯8咳逆,食欲不振,麥門冬湯9咳遞,心悸,茯苓桂枝五味甘草湯10咳,煩,舌紅,瀉白散合青黛散(3)疼痛1頸部強直,葛根湯2腰重而冷,甘姜苓術湯3關節腫大,桂枝芍藥知母湯4四肢痛,厥冷,當歸四逆湯5四肢麻,自汗,黃芪桂枝五物湯6痛,腹脹,五積散7痛,便秘,大黃附子湯8痛,惡寒,精神萎糜,麻黃附子細辛湯9痛,多汗,桂枝加附子湯10痛,無汗而喘,麻黃湯11疼痛病,寒濕瘀,癥狀多,仔細瞧,麻桂附,姜當芍,用好藥,施方療(4)消化系統1利,煩,項強,葛根芩連湯2利,痛,脈數,黃芩湯3痞,煩,出血,瀉心湯4痛,煩,失眠,黃連阿膠湯5痛,便秘,神昏,痞,大承氣湯6嘔,利,煩,半夏瀉心湯7嘔,利,煩,絞痛,厥冷,烏梅丸8嘔,身痛,五積散9痛,四肢冷,四逆湯9嘔,利,頭痛,腹痛,吐涎沫,吳茱萸湯11吐,利,食不化,理中丸12慢性腹痛,消瘦,便干,小建中湯13腹痛,腹脹,枳實芍藥散。胃腸病,對癥療,分寒熱,辨虛實(5)循環系統1悸,眩,苓桂術甘湯2悸,眩,嘔,溫膽湯,瓜蔞薤白半夏湯3氣短,頭昏,多汗,生脈散4悸,貧血,脈結代,炙甘草湯5悸,怕冷,參附湯6胸痛,舌黯,血府逐瘀湯。循環病,病疾多,實證痰飲瘀,虛證血陰陽。 顏德馨消減蛋白尿驗方(1)益腎湯:生地、太子參各15g,黨參l0g,黃芪20g,茯苓、巴戟天、補骨脂、葫蘆巴各9g(2)龍蜂方:龍葵、蜀羊泉、蛇莓各30g,露蜂房9g。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水之效,可治腎病蛋白尿反復不愈,有相當于免疫抑制的作用(3)僵蠶粉:僵蠶研末,每服2g,日3次。也可用蠶蛹代替。本品能抗過敏及提高血漿蛋白(4)疏風湯:蘇葉、荊芥、防風、蕪荽、西河柳、浮萍各9g,蟬蛻6g,薄荷5g,薏苡仁根30g。治療蛋白尿久治不愈。對腎病綜臺征可先投僵蠶粉,病程較長而癥情復雜,且反復發作的病例,則給以龍蜂方或疏風湯,對血漿蛋白偏低,則予益腎湯。療程較長,久病入絡,宜加活血化瘀藥加益母草、澤蘭、水蛭粉。郭男,真性類脂性腎病,全身浮腫如一大水囊,小便少,蛋白(4+),顆粒紅細胞(+),血白蛋白低。癥極危篤。見水休治水,氣化水自治,健脾補腎,處方:生地、太子參、黃芪、茯苓各30g,補骨脂、葫蘆巴、雞內金、白術、巴戟天、紫菀各9g。水煎服。外用方:鮮石蒜、蓖麻子等分搗爛如泥,敷兩足涌泉穴,外以紗布扎定,日1換。藥后癥狀日見好轉,尿量增加,服54劑后浮腫全退,精神轉佳。內服方立足于肺脾腎,治水之正治也;外用之石蒜葉,似蒜韭,開白花,多見于江南庭院花圃邊沿,與蓖麻子搗爛敷兩涌泉穴,確能利尿。中藥代激素方:制首烏、山藥、黃芪、太子參、甘草、紫河車等分合成散劑,每服2克,日3次,開水送服。對激素依賴型,在抽減激索中出現反跳,加服本方后能順利達到撤除激素的效果,而對接受激素即產生嚴重副作用,或礙于血尿、高血壓、氮質血癥等一些不能耐受激素治療的患者,服本方后能有效地控制蛋白尿和改善血膽固醇癥,療效鞏固,很少復發。還發現用激素產生副作用后,氣血乖違已成為一個干擾正常治療的因素。腎病未愈而繼發醫源性皮質酮過多癥或繼發感染,由于水去濁留,蘊積化熱,臨床表現面紅體胖,五心煩熱,夜寐少安,心悸頭暈,咽干溲赤,便秘,舌紅苔膩,脈滑數。服上方可加清熱解毒之蛇舌草、地丁、連翹等。出現柯興氏癥,可配伍生地、知母、益母草;病久瘀濁交阻,肌膚甲錯,舌紫苔白脈弦而數,加活血化瘀藥。 瘙癢的根治偏方:新鮮艾葉熬水喝。 治手腳寒冷、凍手凍腳凍瘡方:當歸36克、桂枝40克、細辛3克、甘草15克、白芍30克、茯苓40克,水煎服,亦可煮湯泡手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