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時間,全球最大的語言學習平臺“多鄰國”合同工被裁的消息被頻繁報道。 ![]() 可能很多小伙伴不知道“多鄰國”,這是當下全球最火的語言學習平臺,因其綠色小鳥 logo 火出了圈,小鳥會鼓勵用戶學習,用戶懈怠了,它就化身“憤怒小鳥”,像一名監督學習的家長。 ![]() 多鄰國正值歷史發展最好時期,用戶和收入都在迅猛增長,沒有資金壓力,卻令人意外地傳出了裁員的消息。 導致多鄰國合同工被裁的原因,正是 AI,AI 造成人類失業的例子又增加了一例。 與 Midjourney 這樣因大模型爆發而突然可以取代傳統美工和制圖人員不同,如果縱觀機器翻譯的歷史,就會發現,語言工作者的崗位早已被機器逐漸替代。 1954 年,IBM 和喬治城大學合作,首次在 IBM 701 計算機上展示了一套翻譯系統,在用俄語輸入部分短語后,IBM 701 即能將其翻譯成英語。 這次演示只涉及到 250 個單詞和 6 個語法規則,但還是引起了轟動,《紐約時報》等美國主流報紙紛紛報道,引起了人們對高質量翻譯的熱切期盼。 由此看出,由于世界發展,全球文化和貿易交流加強,不同語種交流更頻繁,人們對于機器翻譯的需求迫切。 可惜在此后的多年時間里,機器翻譯的效果并沒有顯著提高,直到 AI 的出現才大幅提升了翻譯質量。 2014 年,AI 的神經網絡開始應用于機器翻譯中,翻譯效果顯著提升。 2016 年,谷歌宣布推出基于 AI 神經網絡的谷歌翻譯,之后微軟必應、百度、搜狗、科大訊飛也先后將神經網絡應用于自家的翻譯平臺。 在另一個方向,用于翻譯的硬件設備也逐漸增多。1989 年,快譯通推出首款手持式英漢電子詞典,之后,步步高、文曲星、諾亞舟也隨之推出各種電子辭典和學習機,主打一個用硬件設備就能學好英語。 而如今,市面上用作翻譯的設備越來越多,如翻譯筆、翻譯機等,加上手機上的翻譯 App,即使不懂外語,沒有翻譯人員陪同,出國也不成問題。 ![]() 翻譯設備越來越便攜,在 AI 加持下,翻譯內容也從單詞變成句子,再到口譯,翻譯成了一種越來越可被替代的行業。 但無論是翻譯筆、翻譯機這類硬件設備,還是翻譯 App,雖然都能實現不錯的翻譯效果,但在翻譯形式上,卻停留在
“回合式”。 交流時,自己說一句,停下后,機器才能翻譯,翻譯完,又得等到對方回答完,機器才能翻譯,就這樣一人一個回合進行翻譯。 如果仔細一琢磨,就會發現本質上,這是人在跟機器交流,機器再傳達給對方,缺少了交流互動感,而且效率還低了。 好比以前的寫信,寫信和回信花不了多長時間,大部分時間花在了寄信過程中,隨著技術發展,后來的電報以及如今的互聯網通信工具就把寫信取代了。 “回合式”翻譯就包含了寄信過程,而在翻譯行業里,同聲傳譯的即時性就好比電報和互聯網工具傳遞翻譯信息。人可以不間斷發言,翻譯在背后及時地將發言內容翻譯出來。 不過,與人能識別聲音不同,同聲傳譯設備需要盡量將原語音和翻譯語音分隔開來,這是普通翻譯設備做不到的。 近幾年,支持同聲傳譯的翻譯耳機越來越受到歡迎,這一點,老狐之前就聊過。 2017 年,翻譯耳機 WT2 誕生,創造它的是一家名叫“時空壺”公司。 這款耳機無論是產品理念還是通信、語音技術都領先了同類產品,所以很快就在亞馬遜上賣到了類目榜首。 時空壺之后又陸續推出過 ZERO、M2、M3、W3 一系列耳機,也都獲得了成功,2020 年,WT2、ZERO 和 M2 更是一起占據了美國亞馬遜類目榜單前三名。 時空壺通過耳機這種形式解決了原語音和翻譯語音混雜的痛點,人在說話,耳機里實時翻譯,實現了同聲傳譯。 就在前段時間的 CES 大會上,時空壺又推出了一款新的翻譯設備 X1 同聲傳譯器。 這款產品,在產品理念和翻譯技術上,要比之前的翻譯耳機走得更遠,足以應付更多場景,以往翻譯機解決不了“人多嘴雜距離遠”,它都不成問題。 時空壺把 X1 的耳機艙做成設備主體,頂部有 NFC,只要兩臺機器碰一下,組一個翻譯子網,戴上耳機,兩個原本語言不通的人,就可以暢快溝通了。 像是會議這種場景,人多了也好辦,X1 的翻譯子網最多支持 20 臺設備,這是以往任何的翻譯設備都做不到的。 人多難免“嘴”雜,X1 也能解決,支持 20 人同時使用 5 種語言溝通,全球只有這一臺設備能做到,這規模相當于一個翻譯團隊。 ![]() 以上是多人場景,如果僅僅是個人需求,比如在電腦上、手機上、會議或演說現場語言不通,打開它或連接設備,翻譯自然也不在話下。 遠距離溝通也是以往翻譯設備難以實現的場景,回合式翻譯已經夠麻煩了,通過電話再使用回合式翻譯,就是在為難自己。 X1 解決了這個痛點,每臺機器都有一個專屬號碼,用另一臺設備遠程撥打號碼進行連接,便可通過 X1 翻譯溝通。 ![]() 兼顧現場和遠程,個人和多人,時空壺把同聲傳譯的場景都照顧到了。從 CES 現場來看,許多老外圍著展臺,被 X1 所吸引。 ![]() 很難想象,這是一家 2016 年才在深圳成立的公司做出來的產品。創始人田力在談及公司愿景時表示,希望通過 AI 技術將軟硬件結合,讓人類實現自然、高效的跨語言交流。 在解決跨語言障礙這件事,機器翻譯已經從最基礎的翻譯軟件,到更方便的手持翻譯機、翻譯筆,而最終的形態,老狐相信就是 X1 這種同聲傳譯設備。 這不是憑空猜測,畢竟在重要場合,尤其是在一些高級別的會議上,采用的翻譯形式仍是最高效的同聲傳譯。 老狐特意問了一個熟悉該行業的朋友,他們請的同聲傳譯老師價格每小時 2000 元起步。 ![]() 價格貴,是因為同聲傳譯需要譯者有更好的翻譯基礎和應變能力,此外動輒幾個小時的會議,對翻譯人員的體力要求也很高。 這個價格,普通的商業公司都得好好掂量掂量,更別考慮普通個人能用上了。 技術進步的方向就是提升效率,普通回合式翻譯隨著翻譯機和翻譯 App 的普及惠及大眾。同聲傳譯是翻譯設備最終的追求,隨著技術進步也將大眾化。 但也因為同聲傳譯特殊的形式,對機器翻譯技術上要求更高,既然時空壺是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也必然是第一個掌握蒸螃蟹技術的人。 ![]() 在技術方向上,回合式翻譯是錄音 + 翻譯,而同聲傳譯是一邊錄音一邊翻譯,后者要比前者更復雜。 時空壺 X1 就內置了“流式翻譯技術 + 同傳翻譯技術”來解決。技術概念小伙伴們可能不好理解,就好比一場晚會節目,“回合式”翻譯先錄好再播放,而同聲傳譯則是直播流媒體,后者對技術要求更高。 為了提高準確性,時空壺 X1 還擁有 UniSmart AI 翻譯云,這是一套自研的翻譯引擎,可以將其理解為線上翻譯技術,而前面提到的內置技術則是本地翻譯,通過線上 + 本地的雙重翻譯處理翻譯需求,生成最優的翻譯結果。 ![]() 而且,X1 同聲傳譯器后面還能 OTA,用上更強的翻譯技術。 從效率來說,同聲傳譯遠超傳統回合式翻譯,從技術進步的角度來說,人工同聲傳譯勢必將會被機器同聲傳譯所取代,只是這一天到來或早或晚。 技術的發展有時很慢,人類快馬加鞭傳遞信件的時間接近兩千年;但有時候,技術的發展卻是爆炸式的,就像過去一百多年,人類遠距離溝通已經從電報、電話發展到視頻通話。 機器翻譯技術也曾在 1954 年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停滯不前,而近三十年,借著計算機和 AI 發展的東風,才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從普通機翻到“回合式”口譯,體驗最佳的同聲傳譯勢必會更快普及開來。 而這家叫“時空壺”的公司正在利用 AI 同聲傳譯技術加速這一過程,戴上一個翻譯耳機,所有人都能用上效率更高、價格更便宜的同聲傳譯。 ![]() 甚至連耳機這種同聲傳譯設備形式也可能在未來發生改變,變成眼鏡或是接入腦機接口,甚至是一個我們都未曾設想的設備。 這樣的話,被 AI 取代的就不是多鄰國的合同工那么簡單,語言學習平臺都將自身難保,到那一天,跨語言溝通也將再無障礙。 |
|
來自: 真友書屋 > 《軟硬皆師 實用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