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丟失的金球
最近和伙伴們一起晨讀,閱讀的是喬恩.卡巴金《正念,此刻是一枝花》。書中提到了我們成長中看過的一些童話故事里所引出的隱喻。其中有一句話我讓我反復咀嚼,“從8歲左右第一次丟失金球,到千方百計重獲金球或意識到金球已經從我們身邊消失不見,這整個過程可能需要30~40年的時間”。
這里的金球指的是我們曾經在嬰兒時期就擁有的金子般的純真和無窮潛能,但隨著我們生命經歷的展開,遭遇一些挫折,甚至是創傷,我們原本的那顆赤子之心被蒙上灰塵,或者被丟棄在哪個角落,于是我們的金球就丟失了。
可能我們并沒有意識到這顆金球的丟失,依然渾渾噩噩的過著每天的生活,但又總覺得哪里不對勁,是我們用失功能的解決辦法來應對著你是樁樁件件的挑戰,身心俱疲。當我們我們意識到了問題所在,想去做出修正與改變,往往是人到中年了。
書中鼓勵我們去修習靜心冥想。通過冥想的練習,去打開意識之門,穿過“迷宮”,穿越黑暗,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冥想是人性發展中的向導,是通向光明自我的路線圖,讓我們更加的清明,并非去找尋孩提時代的“純真金球”,而是帶領我們去尋找充分發展的成年人的“金球”。
這個過程不一定輕松,更需要帶著使命,持之以恒。去直面我們每一個情緒的到來,去看清楚每一個念頭的來去,不去逃避,也不麻痹自己。直到把自己看清楚,知道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加的完整。讓心中的金球綻放光芒,完成一段探索、領悟和改變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