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年,蘇州城內出現了一位王神醫,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無論什么病到了他的手里,都能藥到病除,妙手回春;無論什么人到他這里看病,他都能一視同仁,用心醫治。很多人都認為他一定有個包治百病的訣竅,但王神醫總是笑著說:“我哪有什么訣竅,只不過對癥下藥罷了。” 據說在元末明初的動蕩時期,王神醫為了躲避戰亂,曾經到寺院出家,但住持方丈說他塵緣未了,沒有給他落發。后來明朝建國以后,又還俗到蘇州行醫,并從一個無名郎中,變成一個蘇州城內最具盛名的名醫,每天在他的醫館門前,都擠滿了四面八方的病人。 而同行的那些郎中們,卻門庭冷清,沒什么人去看病。所以有人實在忍不住,就去請教王神醫,問他到底有什么訣竅。王神醫還是面帶微笑地說:“我這也算不上什么訣竅,就是善于使用藥引子。比如,如果看是從鄉下來城里看病的,我就先給他弄點茶水和點心吃;如果是生活貧窮的病人,我就先奉送他們一些錢財和糧食,因為.....” 話還沒有說完,同行的郎中便氣得轉身離去了,心里暗想:“我們開醫館是為掙錢的,不是做慈善的,你還要我們送點心,送錢財,送糧食,這跟治病有什么關系?不愿告訴就算了,何必耍弄人呢?” 王神醫只得苦笑著搖搖頭,不再說了。其實王神醫沒有說謊,沒有戲弄他們,這還真是他治病的訣竅。鄉下的病人到城里,要走很遠的路,又累又餓,血脈十分紊亂,所以他才給他們喝點茶水,吃點點心,緩和一下氣血,這樣把脈的時候,才能診斷準確。而那些生活貧窮的病人,因為身體缺乏營養,即使吃藥也很難發揮作用,所以他就先給他們一些錢財和糧食,讓他們先把身體的營養補上來。 這個道理其實并不復雜,其他的郎中也明白,但只是沒有那份慈悲心腸,不肯這么做罷了。 有一次,王神醫到一個危重病人家看病,等他走后,病人兒子發現放在枕頭底下的十兩銀子不見了,而這十兩銀子還是他借來為父親看病的。因為其他郎中對他說過王神醫的壞話,所以病人兒子就以為是王神醫偷了,然后第二天早上就去跟王神醫要。沒想到王神醫很痛快地就承認了,并拿出十兩銀子給了他。別人聽說這事后,都在議論王神醫是個偽君子。而王神醫聽到這些議論后,卻坦然自若,絲毫不放在心上。 一個月后,病人康復起床了,病人兒子在打掃病床時,在褥子底下發現了那十兩銀子,這才知道自己冤枉了王神醫,于是父子倆就拿著銀子,跪在王神醫門前,向他請罪。 王神醫一見,趕緊把他們父子倆扶起來說:“這事我都已經忘記了,你們就不要再提了。” 病人兒子不解地問:“您當初為何不辯解呢?” 王神醫笑著說:“我看你們家境貧寒,銀子還是借來的,你父親病危在床,如果知道丟了銀子,肯定會著急上火,病情就會惡化,怕有生命危險。而我只不過損失一點銀子和名聲,又丟不了性命,何樂而不為呢?” 父子倆聽后,淚流滿面,磕頭不止。王神醫從此更是人盡皆知,聲名遠播。 點評:古人講“醫者仁心”,一個真正的醫生,一定要有慈悲之心,以救死扶傷為己任,而不能重利輕義。只有真心為病人著想,不計較那些蠅頭小利,才能專注于治病,醫術才能越來越高。如果一個醫生把心思都用在如何經營上,如何賺到更多的錢,那他就無心在醫術上下功夫了,治病的效果,肯定也就不理想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