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下方↓↓↓關注 俗話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北大一名專家卻說,廚房里一種常見的調味料,讓中國居民的死亡率位列世界第一。 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到柳葉刀《The Lancet》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該研究納入了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結果發現因飲食不合格導致的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中國列于榜首。 說到“罪魁禍首”,就是高鹽飲食。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衛生學系主任馬冠生表示,我國居民鹽的攝入量超過9.3g,遠超過推薦的攝入量(5g)。 鹽,是人體維持正常代謝的必須品,但如果攝入過量,卻會帶來諸多健康隱患。 高鹽飲食有何危害? 第一,呼吸道疾病 高鹽會傷害咽喉粘膜,導致咽喉粘液分泌增多,引起咳嗽和喉嚨不適,還會降低呼吸道抗病菌的能力,更易出現呼吸道疾病。 第二,高血壓 食鹽中的鈉離子具有吸水的特性,吃鹽過多會讓血容量增加,從而增大血壓。 第三,損傷血管 高鹽飲食會導致血壓升高,引起血管硬化,損傷血管,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發生率。 第四,胃部疾病 因為食鹽的滲透壓高,高鹽還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壁細胞缺氧,削弱胃部的自我保護機制,引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甚至增加胃癌發生率。 如何控鹽? 1、限制高鹽食物攝入量 比如醬油、生抽、腐乳、所有的腌制品、熏干制品、咸菜、醬菜、加工肉等等,都是含有不少鹽分的食物。 2、適當增加鉀鹽攝入 鉀可緩沖鈉鹽升高血壓的作用,抑制血管平滑肌增生,有利于心腦血管的保護。 日常高血壓患者及健康人群可選擇鉀鹽,并多吃含鉀的食物,如水柑橘類水果、香蕉、馬鈴薯、魚類、西紅柿,可有效對抗體內鈉的“升壓”作用。 3、改變烹飪習慣 燒菜時,在最后菜起鍋時再放鹽,可使鹽保留在食物表面,易使人感覺“咸味”。 少放醬油、味精、雞精、面醬等調料,可以用蔥、姜、蒜、辣椒、醋提味。 4、注意隱形鹽 一斤茴香大概含鈉是2.4g;1g泡騰片中含有0.139g鹽;醫一包100g的零食含鹽量是8g~10g左右;一個750g的吐司面包大約含有6g鹽; 所以,日常我們選擇零食、面包、醬料等時,需要注意看看配料表中有沒有氯化鈉或者帶含鈉成分的物質,并綜合調節一天的鹽攝入量。 吃鹽注意事項 低鈉鹽并不適合所有人: 對于腎功能正常的人來說,低鈉鹽可幫助降壓,軟化血管,對于腎臟功能異常的患者,低鈉高鉀鹽會造成高血鉀、電解質紊亂,甚至是致死性心律失常,所以建議腎臟功能異常者使用普通食鹽。 控制鈉鹽攝入量: 建議慢性腎臟病患者每天鹽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高血壓患者每天鹽攝入量不要超過5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每日食鹽量不超過4克,嚴重者應無鹽飲食。 洗菜別用鹽水長時間浸泡 不少人習慣加鹽浸泡蔬菜,認為可以去除農殘,殺滅微生物。 但實際上,鹽濃度過高,雖然能殺死微生物,也會破壞食物表面細胞,使水中的有害物質滲入蔬菜內。 而且且由于過度施用氮肥,蔬菜中硝酸鹽含量往往偏高,長時間浸泡,會增加蔬菜中的亞硝酸鹽。 建議大家如果要浸泡蔬菜,5分鐘左右即可,時間不宜長。 研究發現,焯水可去除80%左右的農藥殘留,大家不妨在吃蔬菜之前先焯水幾分鐘,焯水時間過長,會造成維生素C、B族維生素的損失,時間越長,損失越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