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氏黑散出自《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病脈證并治第五》:“侯氏黑散:治大風四肢煩重,心中惡寒不足者。菊花四十分,白術十分,細辛三分,茯苓三分,牡蠣三分,桔梗八分,防風十分,人參三分,礬石三分,黃芩五分,當歸三分,干姜三分,芎藭三分,桂枝三分,上十四味,杵為散,酒服方寸匕,日一服,初服二十日,溫酒調服,禁一切魚肉大蒜,常宜冷食,六十日止,即藥積在腹中不下也。熱食即下矣,冷食自能助藥力”。此方因與仲景常用文體不一,很可能為仲景引用前人醫家之方。現代臨床可用于原發性高血壓的治療。方解中“心中惡寒不足者”提示此方也可用于陽虛證型高血壓。 侯氏黑散重用菊花為君藥,在現代臨床運用中,對于重型高血壓,菊花用量可達80g,《神農本草經》謂菊花“主風,頭眩腫痛”,防風疏散風邪為臣,兩藥相合共奏祛除表里之風。人參、茯苓補氣生血,當歸、川芎補養肝血,白術健脾燥濕,桔梗宣肺祛痰,礬石祛化風痰,桂枝、干姜、細辛、黃芩寒熱共調,牡蠣平肝潛陽,總之本方14味藥攻補兼施、寒熱并用,配伍精當。 本方服用方法也值得注意,一般是把上十四味藥按比例做成散劑,用酒(一般為黃酒)送服,每次2g,每日1次,開始服用的二十日,要用溫酒調服,并且禁食一切魚肉大蒜,而且最好吃冷的食物,六十天為一個療程,藥物才能在體內起到長久作用,最后再次強調,與藥同食熱的藥物對藥力有影響,同服冷的食物有助于藥力的發揮。至于現代臨床如何用,對于重型高血壓多以湯劑為主,對于穩定型高血壓多制成散劑常服,對服藥期間飲食冷熱控制,現代臨床還未對此進行系統性追蹤隨訪。 臨床病案舉例:陳修常等醫師運用侯氏黑散治療83例高血壓、高血脂患者,臨床治療效果良好。并報道一例典型病例,患高血壓性心臟病3年病史一56歲男性患者,常服降壓、降脂及擴冠等藥物。但近年在西藥常規治療情況下仍有血壓波動、血脂不降。 刻下見手指麻木,伴頭暈頭痛,虛煩少寐。查體示:舌紅苔薄膩,脈弦滑小數,血壓210/130mmHg,脈搏81次/分,體胖,心律齊,血膽固醇11.1mol/L,甘油三脂5.46mol/L。辨證為肝陽上亢伴血瘀痰阻所致,先予侯氏黑散(湯劑),組方為:菊花50g、白術10g、細辛3g、茯苓3g、牡蠣10g、防風10g、桔梗8g、人參3g、礬石3g、黃芩5g、當歸6g、干姜3g、川芎6g、桂枝5g。服4劑后,血壓降至190/120mmHg,其他癥狀明顯改善,又進服原方4劑,血壓再降至180/120mmHg,囑其停服其他降壓、降脂藥物,按前方制成散劑,每服4g,每日3次,連續服用3個療程(6個月),多次復查血壓,一直穩定在140/90mmHg,并且膽固醇降至7.5mol/L,甘油三脂降至3.3mol/L。 溫馨提示:中藥須在臨床醫師辨證施治指導下服用 參考文獻: [1]陳修常等.侯氏黑散降壓降脂作用的檢測及探討[J].醫藥論壇雜志,2003(17):60-61. [2]王延周,邵桂珍.侯氏黑散降壓降脂作用的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1993(07):396. [3]梁水英,張晨旭.侯氏黑散加減治療陽虛型高血壓36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0,18(03):38-3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