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戰的「后遺癥」正在顯露。剛剛發布的 2023 年 Q4 財報顯示,特斯拉營收不及預期、增速放緩,年度利潤甚至出現自 2017 年以來的首次下滑。與此同時,市場份額也在萎縮。馬斯克坦承,2024 年特斯拉恐怕無法繼續維持 50% 的高速增長,降本空間也受到限制。 對于比亞迪而言,2024 年是超越特斯拉的關鍵一年。但要在更長的時間維度超過特斯拉,并不容易。多項數據都指向一個事實,特斯拉正在走下高速增長的神壇。美東時間 1 月 24 日盤后,特斯拉發布了 2023 年第四季度財報。財報數據顯示,特斯拉 Q4 總營收 251.67 億美元,同比增長 3%,增幅縮減,不及預期;其中汽車業務收入 215.63 億美元,僅同比增長 1%,而 2022 年 Q4 時,特斯拉汽車業務收入曾同比大漲 33.4%。從全年數據來看,雖然總體趨勢仍在增長,增速卻已明顯放緩。2023 年,特斯拉全年營收為 967.7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9%,而前一年特斯拉的總營收同比增幅高達 51%。在 GAAP 會計規則下,Q4 特斯拉凈利潤為 79.28 億美元,同比增長 115%。而在 Non-GAAP 會計準則下,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則為 24.85 億美元,同比下降 39%。從整年維度來看,特斯拉的年度利潤出現了自 2017 年以來的首次下滑——2023 年,特斯拉凈利潤 108.82 億美元,同比下滑 23%。特斯拉一直以來引以為傲的毛利率也再一次觸底。財報數據顯示,特斯拉 Q4 毛利率為 17.6%,在 Q3 創近四年新低的基礎上,進一步下滑。并未如市場預期那般,「因為電池原材料價格下降,成本縮減,利潤率有所反彈」。對此,特斯拉也有所察覺。在財報中,特斯拉發出預警,2024 年銷量增長將放緩。這份算不上好的財報一出,華爾街的投資者們立刻用實際行動投票,特斯拉周三美股盤后跌超 7%。不過,特斯拉 CEO 馬斯克可能并不在意這些。按照馬斯克的策略,特斯拉的思路是薄利多銷,而不是用更少銷量、更高單價去賺更多的錢。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甚至打算「0 利潤賣車」。因此,在過去一年,特斯拉不斷掀起價格戰,不僅針對中國市場,也蔓延至美國市場。價格戰的效果立竿見影。從 2023 年整體來看,特斯拉累計交付新車 180.86 萬輛,如愿達成年初預期,同比增長 38%。然而,2023 年,對特斯拉來說是壓力陡增的一年。一場場價格戰打下來,特斯拉的市場份額不增反降,那些「摸著特斯拉過河」的后來者,正日漸壯大。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特斯拉在華銷量為 60.27 萬輛,同比增長 37.3%,市場份額為 7.8%,而 2022 年,特斯拉的月度市場份額可以達到 10% 以上。面對馬斯克最為「忌憚」的對手,特斯拉漸落下風。2023 年第四季度,特斯拉交付量為 48.45 萬輛,不及比亞迪的 52.64 萬輛(純電車型銷量)。從增速來看,特斯拉也輸給了比亞迪,2023 年特斯拉交付量同比增長 38%,同樣不及比亞迪的 45%。先行者被后來者瓜分市場,這一點在電池頭部廠商寧德時代身上,也得以體現。2021 年,寧德時代獨占鰲頭,市場份額高達 52%,超半壁江山都是寧王的,那一年,比亞迪的份額只有 16%;兩年之后,一番此消彼長,寧德時代的市場份額下滑 8.89 個百分點,降至 43.11%,比亞迪卻擴大了 11.21 個百分點,為 27.21%。另一方面,特斯拉慣用的降價牌,效果正在變弱。就拿 2024 年 1 月初的這場降價來說,在終端市場的刺激效果極其微弱,沒能像去年一樣掀起腥風血雨。不過,特斯拉依舊是一位不可忽視的對手。根據 Q4 財報,特斯拉 2023 年日賺超 2 億元,在新能源賽道保持領先地位。并且,Model Y 依舊是去年全球最暢銷的車型。在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松林看來,隨著電動汽車在全球進一步滲透,特斯拉前進的步伐不會停止,但不會像過去那樣狂飆突進,增長速度會放緩。在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認為,中國車企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在中國以外的地區也會取得非凡的成就。如果沒有貿易壁壘,中國車企能干掉世界上大部分車企。2023 年,戰火升級。比亞迪銷量毫無懸念地突破 300 萬輛,并且在 Q4,其純電車型銷量也超過了特斯拉。這引起業界普遍關注,2024 年或許是比亞迪超越特斯拉的關鍵一年。截至目前,比亞迪尚未公布 2023 年年報,無法對比兩家的全年數據。但我們依然可以從 2023 年前三季度財報來預測 2024 年走勢。首先是最關鍵的毛利率,從 2023 年 Q1 到 Q3 來看,特斯拉毛利率持續走低,Q3 更是創近年新低,跌至 17.9%,而比亞迪的毛利率卻持續走高,到 Q3 時接近 20%,超出特斯拉不少。在賺錢能力上,兩家差距也在縮小。特斯拉 Q3 營收為 233.5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673.78 億元),比亞迪比特斯拉少了約 40 億元;而在 Q1 時比亞迪比特斯拉少營收約 580 億元。反映到凈利潤上,雙方差距就更小了,Q3 特斯拉凈利潤為 18.53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132.79 億元),比亞迪同期凈利潤同樣超過百億,為 104.13 億元。不過,馬斯克認為兩家企業并不具有可比性,「相比車企,特斯拉的定位更接近一家 AI/機器人公司。」此言一出,投資者們絲毫不給面子。當天,特斯拉股價收盤跌超 4%,市值一夜蒸發了 324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2317 億元)。從財報數據來看,比亞迪在惡補研發。2023 年 Q3,比亞迪的研發費用高達 249.38 億元,是特斯拉研發投入 11.61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83.2 億元)的三倍。這筆錢有相當一部分用于攻向特斯拉腹地——智能駕駛領域。1 月 16 日,比亞迪舉辦夢想日,展示了在智駕領域的最新戰果——「天神之眼」高階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并且,比亞迪還將持續在智駕領域投入巨資——據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透露,將是千億級別。雖然特斯拉營收放緩、利潤縮水,但單車利潤明顯比比亞迪高出不少。以 Q3 財報舉例,比亞迪完成這一業績,賣了 82.4 萬輛車,特斯拉卻只賣了比亞迪的一半多數量。相似的對比還體現在人效層面。官方數據顯示,比亞迪大約擁有員工 60 萬人,而截至 2022 年底,特斯拉全球員工數量只有 12.9 萬。進入 2023 年,特斯拉美國工廠和上海工廠均傳出裁員的消息,總人數大概率在進一步降低。面對新的一年,馬斯克坦承特斯拉恐怕無法繼續維持 50% 的高增長率,「2024-2025 年(特斯拉)處于兩個高速增長期之間的間歇期,銷量增長率會低于 50%。」與此同時,受限于降本空間,馬斯克預計特斯拉很難繼續維持過去幾年的降本幅度。因此,要在 2024 年超越特斯拉,比亞迪是有機會的。過去一年,特斯拉增長放緩與車型數量太少、產品老舊不無關系。主力車型 Model 3 上市多年后,才終于在去年迎來煥新,Model Y 則連續 5 年未更新。一直以來,特斯拉始終憑借 3/Y 兩款車型打天下,如今紅利期已接近天花板。特斯拉正在醞釀新的王牌。比如傳說中的低成本車型。在 Q4 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表示,「我們盡快將下一代車型平臺推向市場,這個平臺將徹底改變車輛的制造方式。」并且,當前「已取得相當深入的進展」。為了實現這一革命性的進步,特斯拉甚至要求工程師們住在生產線上。此前,馬斯克曾透露,全新一代車型的售價將不超過 2.5 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17.9 萬元。按照計劃,特斯拉正在研發的低成本汽車,將會在 2025 年下半年開始生產(預計接近明年底)。為了這款低價車型,馬斯克或許又要「在生產線上睡覺」了。相比有些遙遠的低成本車型,已經開啟交付的 Cybertruck,是近期被廣泛關注的焦點。1 月 24 日,Cybertruck 在國內的社交媒體進行了首次直播,吸引了超過 3.6 萬人次觀看,在評論區,網友們非常關心這款車到底能不能在中國賣,何時可以下訂。根據官方信息,Cybertruck 還將在全國 8 個城市開啟巡展,不過,目前由于法規的限制,只能靜態展示。現在,在特斯拉中國官網已經能看到 Cybertruck 的信息,但沒有預定渠道和價格。受法規限制,在中國市場,皮卡的市場份額非常有限,只占到整體汽車市場的約 2%。Cybertruck 熱度雖高,威脅卻不大。但在美國市場,皮卡的市場份額高達 20%。Cybertruck 正式上市,給美國市場的燃油皮卡不少壓力。據第三方機構統計,目前 Cybertruck 的訂單量已經超過 200 萬輛,一些分析師認為,Cybertruck 可能進一步提升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總體份額。對于特斯拉而言,產能依舊是老大難的問題。根據機構預測,四季度 Cybertruck 的產量可能僅為 2000-3000 輛,到 2024 年上半年能達到 1 萬輛左右。在本次財報前,特斯拉的一封全員信中,官方提到,「考慮到 Cybertruck 的制造復雜性,預計生產爬坡過程將比其他車型更長」。在梅松林看來,4680 電池將是特斯拉新的增長點。現在還處在產能地獄期,一旦松下開始量產,4680 電池供應量將大幅提升,隨之帶動 Cybertruck,Semi Truck 以及 Model 車型的銷量。4680 電池于 2020 年特斯拉科技日發布,如今已經過去三年,依舊困在產能里。近期,特斯拉宣布將推進內華達州超級工廠的擴建計劃,其中一座正是年產能 100 GWh 的 4680 電池工廠。馬斯克在本次財報電話會上進一步透露,4680 電池的產能爬坡已經超過了 Cybertruck。并且,特斯拉取得了很多電芯技術的突破性進展。除了得州工廠一號產線從 Model Y 切換到 Cybertruck,電芯實現了 10% 的能量密度提升,特斯拉正在開設一條新的 4680 電池生產線,另外兩條產線也在進行改進實驗。此外,還有四條產線將在 2024 年第三季度投產。眼看著對手拼命追趕,特斯拉也在嘗試開辟新的市場。在此次財報電話會上,馬斯克反思,「在某些地區,我們的市場份額低得驚人,比如日本。我們至少應該擁有和其他非日本車企相當的市場份額,例如奔馳、寶馬。」2023 年末,據日媒報道,優步正在尋求與特斯拉合作,計劃進軍日本的網約車市場。該報道稱,優步最初將推出 30 輛特斯拉 Model Y,2024 年將增加至 100 輛。對于比亞迪來說,海外市場也蘊藏著新的增長點,兩位巨頭將在新的市場開啟新一輪戰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