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密★啟用前 2024屆浙江省智學聯盟1月聯考高三語文 考生須知: 1.本試題卷分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兩部分,共7頁,滿分 150分,考試時間150分鐘。 2.考生答題前,須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填寫在答題紙上。 3.選擇題的答案必須使用 2B 鉛筆將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要改動,須將原填涂處用橡皮擦擦凈。 4.非選擇題的答案必須使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寫在答題紙上相應區域內,答案寫在本試卷上無效。 一、現代文閱讀(35 分) (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 小題,19 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題。 我的節律與你的不同 盡管人類顯示出一種固定的24小時作息模式,每個人各自的高峰和低谷卻有著明顯的差異。對一些人來說,他們在白天很早的時候就達到清醒狀態的高峰,而睡眠的低谷也在入夜后早早到來。這些都是“晨型人”,大約占總人口數的40%。他們更傾向于在清晨時分醒來,并且很樂意這樣做,他們在一天的這個時候會擁有最理想的工作效率。 另一些人則是“夜型人”,約占人口總數的30%。他們更喜歡很晚入睡,第二天上午很晚才起,甚至下午才起床。剩下30%的人處于早晚兩型之間,稍微傾向于夜型人,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 你可能會將這兩類人分別稱為“早起鳥 和“夜貓子”。 與“早起鳥”不同,“夜貓子”無論多么努力地嘗試,仍然常常無法在夜里入睡。只有在第二天凌晨時分,“夜貓子”才能夠迷迷糊糊地睡過去。 因為晚睡,“夜貓子”當然會強烈地抵觸早起。在這段時間里,他們無法正常工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盡管他們“醒著”,但他們的大腦在整個清晨仍然處于一種類似睡眠的狀態。在一個叫作前額葉皮質的區域尤其如此。它位于眼睛上方,可以被視為大腦總部所在地。前額葉皮質控制著高層次的思維和邏輯推理,并幫助控制我們的情緒。 當“夜貓子”被迫過早醒來時,他們的前額葉皮質仍然處于一種喪失工作能力的“離線”狀態。就像一個在清晨就發動的冷引擎一樣,它需要很長時間才能上升到適合工作的溫度,而在此之前,無法有效地運轉。 成年人的熬夜性或早起性,即睡眠類型是由基因決定的。如果你是個“夜貓子”,那么你父母中的一方(或雙方)很可能也是“夜貓子”。 可悲的是,社會對待“夜貓子”的態度是不公平的 首先是“懶惰”的標簽,這是源于“夜貓子”白天起得很晚的習慣,因為他們直到凌晨才睡著。另一些人(通常是早起的人)會根據這種錯誤的假設來指責“夜貓子”,這些人認為這樣的偏好是一種選擇,如果他們不那么懶散,就可以很容易早起。 然而,“夜貓子”并沒有選擇去做一個“早起鳥”。 由于不可避免的DNA 結構,他們生來就處于一種推遲的時間表中。這不是他們的意識缺陷,而是基因宿命。 其次是根深蒂固的、不公平的社會工作日程安排,這種日程安排強烈偏向于一天早早地開始,這對“夜貓子”是一種折磨,對“早起鳥”則是優勢。盡管如今情況有所改善,但標準的工作日程迫使“夜貓子”進入非自然的睡眠節奏。 因此,在早晨的時候,“夜貓子”的工作表現遠遠無法達到最佳狀態,而且在下午晚些時候和傍晚的標準工作時間結束以前,他們尚不能表現出真正的潛力 最不幸的是,“夜貓子”更缺乏睡眠,他們不得不同“早起鳥”一起起床,晚上又要比他們更晚才能入睡。 因此,“夜貓子”經常會像俗話說的那樣,“蠟燭兩頭燒①”。 因此,由于睡眠不足導致的更嚴重的健康問題就會纏上他們,包括更高比例的抑郁、焦慮、糖尿病、癌癥、心臟病和中風等。 就這方面來說,我們需要一個社會變革,來為“夜貓子”提供一個折中方案,就像我們為其他身體差異(例如視力障礙)者所做的努力一樣。我們需要更靈活的工作時間表,以便更好地適應所有的睡眠類型,而不僅是其中的一個極端。 你可能對大自然為什么會在人們之間安排這種差異產生疑問。作為社會性物種,我們是否應該全都保持同步,從而可以同時起床并保證最充分的人類互動呢? 也許并不是這樣。這本書后面會講到,人類很可能進化成了家庭甚至是整個部落共同睡眠,而不是獨自或僅在夫妻之間。鑒于這種進化的背景,經過如此基因編碼的睡眠/清醒時間偏好上的差異所帶來的好處就容易理解了。某一個群體中的“夜貓子”直到凌晨1點或2點才會睡覺,并在早上9 點或 10 點才醒來。而另一些早起的人晚上9點開始休息,早上5點就會醒來。這樣,兩組人作為一個整體而言,盡管每個人都得到了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整體上卻只有4個小時處于易受攻擊的狀態(也就是每個人都在睡覺的時候),而不是8個小時。這有可能增加50%的存活率。大自然永遠不會浪費可以提高一個物種的生存安全,從而形成其適應性的生物學特性——這里指的是一個群體中的個體睡覺和醒來的時間這個有益的變量。因此,這種差異性保留了下來。 (摘編自馬修·沃克《我們為什么要睡覺》,田盈春譯) 【注】①蠟燭兩頭燒:指同時做太多的事情,把自己搞得很累。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是“晨型人”和“夜型人”顯著的區別,他們的睡眠低谷完全不同,一個在夜晚,一個在白天。 B.所謂“睡眠低谷”,是指一個人的最佳睡眠時間。在標準的工作日程下,“夜型人”的睡眠低谷會影響其工作效率。 C.“蠟燭兩頭燒”在文中的意思是,標準的工作日程迫使“夜型人”不得不早起,他們晚上還要比“晨型人”睡得更晚。 D.為提高自身的生存安全,人類很可能進化成家庭甚至整個部落共同睡眠,從而形成睡眠/清醒時間偏好上的差異。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第一段的內容可以看出,人與人之間在達到清醒狀態的高峰的時間節點上存在差異性,據此可分為“夜型人”和“晨型人”。 B.如果一個“夜型人”在上午8 點開始上班的時候尚未達到清醒狀態的高峰,那么,他的工作質量和效率應會受到一定影響。 C.由于“晨型人”和“夜型人”有著不同的睡眠機制,因此作者建議,工作時間表應該靈活安排,以適應不同睡眠類型的人。 D.作者將“晨型人”比作“早起鳥”,將“夜型人”比作“夜貓子”,直觀形象地揭示了這兩種不同睡眠類型的人的顯著特征。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第四段觀點的一項是(3分) A.一項研究表明,“夜貓子”傾向于完全不吃早餐,或者選擇吃晚一點的早午餐,這種飲食習慣不利于身體健康,甚至引發疾病。 B.發表在美國《睡眠》月刊上的一篇文章顯示,強迫“夜貓子”像“早起鳥”一樣工作會對其大腦功能、創造力和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C.在國外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白班和夜班工人的睡眠類型和其睡眠行為之間的關聯,提出依不同睡眠類型進行輪班的策略。 D.美國行為睡眠醫學主任德雷魯普建議,“夜貓子”可每天提前15 到20分鐘起床并逐漸增加,直到調整到理想時間為止。 4.為什么“夜貓子”不會變成“早起鳥”? 請簡要說明。(4分) 5.關于睡眠,作者從人類作為社會性物種的角度作了怎樣的推論? 請根據文本概括。(6分)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9題。 絕 唱 談 歌 1914年,寶立的戲班唱得正紅。 寶立原在小城聚英茶樓當茶房,是票友,嗓子天生好,戲看多了,便下海,隨別人沿河百里唱了一年,回城就開了戲班,后來就唱紅了。 這年秋天,小城來了一個河南的武生戲班,班主叫李小童。 李小童先到寶立的戲班拜碼頭。①寶立冷眼相看,淡淡道:“客不壓主。每晚我的戲散了,李老板方可開戲。”李小童拱手笑道:“自然。” 第二天晚上;寶立散了場,便在臺下看李小童開戲。李小童先唱《長坂坡》,手眼身法步,念唱跳做打,功夫十分到家。與她配戲的大花臉名叫張和,功夫也極厚實。這場戲唱得一片喝彩聲,寶立心中掠過幾絲不快。 這日,李小童請寶立到聚英茶樓飲酒。 寶立坐定。李小童起身深施一禮.“承蒙寶立老板盛情關照,今日備薄酒謝您的大德。” 寶立爽朗一笑,飲了,道:“我有一言相告,李老板在小城已威風了幾日,也該另尋碼頭了。” 李小童笑道:“我們再唱兩晚,湊足十場,圖個吉數。” 寶立笑道:“如此最好。我敬李老板三杯。” 李小童忙道:“小童今日不適,不勝酒,還望寶立老板海涵。 寶立沉下臉來:“李老板看不起我?” 李小童忙道:“寶立老板,小童飲了就是。” 寶立大笑:“爽快才對。李老板今日體力不佳,回戲就是了。” 李小童搖頭:“不可。戲牌已掛出,小童怎敢砸自家牌子。”說罷連飲了三杯。 這天夜里,寶立唱罷,李小童開場,唱《戰華山》。開場不久就要從五張八仙桌上翻下來,站穩亮相,是叫好的絕活。寶立在臺下看,見李小童爬上那五張桌子,似有些腿軟,這場鼓多敲了兩趟,李小童才猛地翻下來,竟仰面摔倒在臺上。 臺下大嘩。張和等人從后臺沖上來,要扶李小童下去。 寶立冷笑:“真是無用。” 李小童站起,朝臺下施一禮,然后揮手退去張和等人,重新爬上那五張桌子。 臺下死靜,寶立提起了心。 李小童猛地翻下來,晃了晃,站定,亮相。盯住臺下的寶立,嘴角溢出血來。 寶立心頭一震,站起身大吼一聲:“好!” 李小童一張口,一口血就噴到臺上。 寶立不忍再看,頹然坐下,埋下頭,淚就淌下來…… 散了戲,寶立來看李小童。 李小童愧道:“今日砸了牌子。” 寶立道:“你總算扳回了面子,不易。” 李小童嘆口氣,就不再說。 寶立問:“你們離開小城,要去何處唱?” 張和在一旁嘆道:“浪跡江湖,走一處說一處吧。” 寶立說:“李老板這樣,你們如何再唱? 你們就留在小城唱吧。” 李小童搖頭:“我們怎能再搶您的生意?” 寶立道:“我也悶得很,帶班子沿河闖些日子,這里的戲場就留給李老板。 李小童含了淚,掙下床,跪倒:“謝了。” 寶立沿河唱了半年,又回小城,得知李小童傍上新任縣長,并把小城的戲園子包下。寶立去找李小童,求見不得,就到戲園子去包戲。戲園子老板說:“戲園子已包給李老板,沒有她的吩咐,是不能讓人包戲的。” 第二天晚上,李小童唱罷,寶立開場,竟無幾個人來看戲。寶立血往上涌,草草唱完,回到住處,恨恨地飲酒。這時,戲班有人來告,說張和來找寶立老板。 寶立見了張和,冷笑:“你來做甚?” 張和笑道:“寶立老板,你知為何無人看你的戲? 李老板不讓賣票,自然無人來看。” “我何曾得罪她,敢這樣壞我?” “當初若不是你讓出碼頭給她,她怎有今日?真是以怨報德,人心難測。”張和嘆息。 寶立咬牙切齒:“我要殺了她!” 張和忙擺手:“不可,你何必在這里苦爭三寸閑氣。我有個親戚在京城,我愿引線,請你到京城去唱。” 寶立苦笑:“莫說笑話,京城名角如云,我如何唱得動。 張和笑道:“你若去,我定保你唱紅。” 寶立道:“不知張先生為何要成全寶立?” 張和嘆道:“李小童恩將仇報,我也是看不公正。 寶立聽罷,就深施一禮,謝過張和。 寶立就隨張和去了京城。 由張和的“親戚”引線打點,寶立拜了幾個名角為師,發奮苦練,兩年之后,真唱紅了京城。 這天,張和向寶立告辭:“寶立老板功成名就,我也該告辭了。” 寶立道:“寶立唱得正紅,張兄理應同我共享,怎的要走?” 張和笑道:“寶立老板不要亂想,我要回河南老家。” ②寶立濕了眼:“我有今日,全仗張兄周全,不知怎樣謝你才好。” 張和嘆一聲:“你要謝李老板才對。 當年李老板看你功底好,不想讓你在小城荒廢,才想出激將法逼你來京城。我在京城并無相識,都是李老板派人在此花錢打點。” 寶立就呆了。 張和長嘆:“可惜她沒能見你功成名就。” “怎的?” “她那年摔在臺上,受了內傷。求醫問藥,終未治愈,去年病故了。” “你為何早不說?” “我一直在京城,也是剛剛知道。” “她墳在哪里?” “聽說就在小城。” ③寶立仰天大笑:“我好糊涂。”淚如雨下。 那天,寶立回到小城,到河對岸的山中去尋墳。苦苦尋了十幾日,竟尋不見。那天夜里,寶立就在河邊悶坐,后來就唱開了戲文……戲文唱得高亢、凄絕,聽得一城人心中酸楚。 (有刪改) 6.下列對文本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小說由明暗兩條線索構成,明線串起寶立的故事,暗線串起李小童的故事,兩條線索在寶立到京城學藝相交,這種雙線設置有利于穩固結構。 B.在對待李小童的態度上,寶立經歷了三次情感態度變化,先是以“客不壓主”相威脅,再以“我要殺了她”來泄憤,最后尋墳以感恩。 C.小說至少有兩處情節在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情節的這種處置,既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又使敘述形成波瀾,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D.小說結尾運用正面與側面相結合的手法,寫出了寶立“唱”戲文的特點和效果,意在表現寶立表演技藝的高超,也是題目“絕唱”的具體體現。 7.關于寶立去京城學藝深造的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這一部分中,李小童始終沒有正面出場,但又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情節的發展。 B.張和說“李老板不讓賣票”呼應上文寶立“恨恨地飲酒”,是兩人交談的出發點。 C.張和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制造了他背叛李小童的假象,最終使得寶立信以為真。 D.略寫寶立拜師苦練、唱紅京城的情節,因為這一情節并非小說重點表達的內容。 8.小說畫橫線的三處關于寶立的情態描寫,分別表現了他怎樣的心理或情緒? 請簡要概括。(4分) 9.作者通過李小童這一人物形象,向讀者傳遞出怎樣的價值取向? 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35 分) (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 小題,20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題。 材料一: 張鎬,博州人也。廓落有大志,涉獵經史,好談王霸大略。 少時師事吳兢,兢甚重之。 天寶末,楊國忠以聲名自高,搜天下奇杰。 聞鎬名,召見薦之,自褐衣拜左拾遺。及祿山阻兵,國忠屢以軍國事咨于鎬,鎬舉贊善大夫來瑱可當方面之寄。 數月,玄宗幸蜀,鎬自山谷徒步扈從。肅宗即位,玄宗遣鎬赴行在所。鎬至鳳翔,奏識多有弘益。時方興軍戎,帝注意將帥,以鎬有文武才,尋命兼河南節度使,持節都統淮南等道諸軍事。鎬既發,會張巡宋州圍急,倍道兼進,傳檄濠州刺史閭丘曉引兵出救。 曉素愎戾,馭下少恩,好獨任己。及鎬信至,略無稟命,逗留不進。鎬至淮口宋州已陷鎬怒曉即杖殺之。鎬自入仕凡三年,致位宰相。 居身清廉,不營資產,謙恭下士,多識大體,故天下具瞻,雖考秩至淺,推為舊德云。 (節選自《舊唐書·張鎬傳》) 材料二: 震澤王蘋少師事龜山,高宗宿聞其名,又以諸郎官力薦,駕幸吳門,起召賜對,以布衣賜進士出身、正字中秘。 制曰:“朕于一時人才,茍得其名目,稍有自見,往往至于屢試,而治不加進。 于是從而求所未試者,至于巖穴之士,庶幾有稱意焉。 爾學有師承,親聞道要。行誼克修,溢于朕聽。延見訪問,辭約而指深。 師友淵源,朕所嘉尚。賜之高第。”王既入館,猶子誼年方十四歲,于書塾拈紙作御批,曰:“可斬秦檜以謝天下。”為仆所持,索千金,王之父不能從。族子謂之曰:“予金則返批,批返而后別議仆罪,千金可返也。”其父亦不能從,仆遂持以告有司。 有司懼檜耳目,不敢隱,驛聞于朝。 詔赴廷尉,獄具,伏罪當誅。檜閱其牘,審知年十四,翌日言之上。上赦其幼,編置象臺。蘋本將階大用,以猶子故,旋以他事為言者所列,坐廢于家云。 (節選自葉紹翁《四朝聞見錄》) 10.材料一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3 分) 鎬至A淮口B宋州C已陷D鎬怒E曉F即G杖殺之。 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注意,指留意,與現在所說的“注意時間”中的“注意”詞義相同。 B.營,指經營,與《促織》“百計營謀不能脫”中的“營”詞義不相同。 C.屢試,指多次考試,與成語“屢試不爽”中的“屢試”詞義完全相同。 D.謝,指謝罪,與《孔雀東南飛》“謝家來貴門”中的“謝”詞義不同。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鎬年輕時拜吳兢為師,深得吳兢的器重。安祿山叛亂,唐玄宗逃往蜀地,張鎬從山谷徒步隨從;唐肅宗即位,他便被派往唐肅宗所在之地。 B.駐守宋州的張巡被叛軍圍困,情況緊急,張鎬曉諭濠州刺史閭丘曉,讓他出兵救援,否則就要征伐他,閭丘曉向來專橫跋扈,終未出兵救援。 C.宋高宗在給王藏的詔書中極力贊賞他:說他學問有師承,能夠親聆學問精義;說他注重道德品行的修養;說他回答問題言辭簡約、旨趣深奧。 D.王誼是王???的侄子,在紙張上以皇帝的口氣寫下殺秦檜以謝天下的話,他的仆人取過紙張進行要挾,經過幾番輾轉,王誼被免去死罪。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謙恭下士,多識大體,故天下具瞻,雖考秩至淺,推為舊德云。(4分) (2)蘋本將階大用,以猶子故,旋以他事為言者所列,坐廢于家云。(4分) 14.張鎬和王蕷均以布衣身份踏上仕途的相同原因有哪些? 請簡要概括。(3 分) (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 小題,9 分)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5~16 題。 恭和御制秋日幸秘書省近體詩 呂祖謙 麟閣①龍旂日月章,中興再見赭袍②光。 仰觀焜燿人文盛,始識扶持德意長。 功利從今卑管晏③,浮華自昔陋盧王。 愿將實學酬天造,敢效明河織女襄④。 【注】①麟閣:即麒麟閣,漢朝閣名,閣中供奉著功臣。②赭袍:赭黃袍,天子所穿的袍服。③管晏:指管仲和晏嬰,均為春秋名相;下句的“盧王”指的是盧照鄰和王勃。④織女襄:指精美的織錦。 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從題目看,皇帝來到秘書省寫了一首近體詩;本詩則是奉和此詩的應制詩。 B.頷聯從詩人感受視角極力贊美當朝文化氣象之繁盛、布施恩德心意之綿長。 C.頸聯通過運用管仲等典故,表明詩人從現在起,摒棄功利之心和浮華之念。 D.尾聯畫龍點睛,詩人說愿憑自己的真才實學寫出織錦般的文章來酬報圣恩。 16.有論者認為此詩寫得“氣勢恢宏,大氣磅礴”,請結合詩歌內容,從三個不同的角度進行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 小題,6分) 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操《短歌行》中“ , ”兩句,直接引用《詩經》中的詩句,我國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的名字即取于此。 (2)魏征《諫太宗十思疏》中,由若使樹長得高就“必固其根本”、若使水流得遠就“ ”,引出若使國家長治久安就“ ”的觀點 (3)又是一年畢業季,小強請王老師給自己寫兩句贈言。王老師以古代詩句“ , ”激勵他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一)語言文字運用Ⅰ (本題共2 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8~ 19 題。 在2023 年世界減鹽周,記者了解到,近年來中國高血壓的患病.居高不下 A 。健康成年人一天攝入的食鹽量最好控制在6 克以內.而我國) 入量遠高于這一標準。在這種情況下,很多人覺得可以將家中的鹽統一換成低 ①低鈉鹽是一種含鈉較少的鹽,②一般使用一定量的氯化鉀替換掉食鹽中的氯化鈉。③低鈉鹽近兩年來頗受追捧,④但有段時間網上流行一種說法,⑤說臨床上高血鉀越來越多了,⑥主要就是因為吃了低鈉鹽的緣故。⑦低鈉鹽到底是健康食品還是洪水猛獸呢? ⑧專業人士告訴記者,⑨減少鈉的攝入量,⑩這一建議是沒有科學道理的。鈉離子與血壓的關系在醫學上很明確。人體攝入過多的鈉,可造成水與鈉潴留,血容量增加,同時導致血管管腔變細,血管阻力增加,從而使血壓增高 專業人士稱, B ,少了也會發生危險,因為鈉也是人體必需的元素,有維持血壓的作用。如果是高血壓患者,遵醫囑使用低鈉鹽是可以的,但是不建議家里“一刀切”地全用低鈉鹽。這是因為低鈉鹽中添加的鉀元素,也會成為一個危險因素。 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4分) 19.文中第二段有三處表述不當,請指出其序號并將修改后的語句寫在答題卡上,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邏輯嚴密。不得改變原意。(6分)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3 小題,10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 題。 晚飯時候,家將們聽得馬蹄聲,早已迎了出來,都在宅門外垂著手直挺挺地站著。羿在垃圾堆邊懶懶地下了馬。他剛要跨進大門,低頭看看掛在腰間的滿壺的簇新的箭和網里的三匹烏老鴉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心里就非常躊躕。但到底硬著頭皮,大踏步走進去了;箭在壺里豁朗豁朗地響著。 剛到內院,他便見嫦娥在圓窗里探了一探頭。他知道她眼睛快,一定早瞧見那幾匹烏鴉的了,不覺一嚇,腳步登時也一停,——但只得往里走。 “太太……”他擦過手臉,走進內房去,一面叫。 嫦娥正在看著圓窗外的暮天,沒有答應。這種情形,羿倒久已習慣的了。他仍舊走近去,坐在對面的鋪著脫毛的舊豹皮的木榻上,搔著頭皮,支支梧梧地說—— “今天的運氣仍舊不見佳,還是只有烏鴉……” “哼!”嫦娥將柳眉一揚,忽然站起來,風似的往外走,嘴里咕嚕著,“又是烏鴉的炸醬面,又是烏鴉的炸醬面! 你去問問去,誰家是一年到頭只吃烏鴉肉的炸醬面的? 我真不知道是走了什么運,竟嫁到這里來,整年的就吃烏鴉的炸醬面!” 20.文中有三個重疊形式“直挺挺”“豁朗豁朗”“支支梧梧”,說說它們和“直挺”“豁朗”“支梧”相比,語意上各有什么不同。(3 分) 2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中的三個并列成分,為什么不用標點斷開? 請說說理由。(4分) 22.嫦娥多次說到“烏鴉的炸醬面”,這有怎樣的表達效果? (3 分) 四、寫作(60 分) 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60 分) 語言文字運用Ⅱ選自魯迅《故事新編》中的《奔月》。有人分析說,與神話中后羿是一個令人敬佩的為民除害的英雄不同,《奔月》塑造的是一個為了個人生活享受而奔忙的平庸的男人。《奔月》中的后羿與神話中的后羿因思想追求和價值取向的不同,其人生境界自然不同。 以上材料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 請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絕密★啟用前 2024屆第一學期浙江省智學聯盟1月聯考 高三語文 參考答案 1. A 【解析】說“夜型人”的睡眠低谷在白天過于絕對化。 2. A 【解析】“據此可分為'夜型人’和'晨型人’”錯,在這兩種類型之外,還有“30%的人處于早晚兩型之間”的情況。 3. B 【解析】第四段的觀點是“不公平的社會工作日程安排”導致“夜貓子”出現身心健康問題。該項能夠支撐這一觀點。A.說的是“夜貓子”的飲食習慣帶來的對健康的影響;C.說的是根據“早起鳥”和“夜貓子”的不同睡眠類型進行輪班;D.說的是讓“夜貓子”向“早起鳥”轉變。 4.①“夜貓子”的睡眠類型是由基因決定的;②“夜貓子”的大腦前額葉皮質在清晨無法正常運轉。(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5.①人類的家庭和整個部落很可能共同睡眠;②在共同睡眠時,“晨型人”和“夜型人”的睡眠形成時間差;③這種睡眠的時間差增強了人類生存的安全性。(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6. C 【解析】A.小說不存在明暗兩條線索。B.“三次情感態度變化”概括與解釋不準確,其中還有對李小童摔傷的同情和讓出碼頭的大度。D.“意在表現寶立表演技藝的高超”錯,最后寶立唱戲文,表現的是他的用情,而非技藝。 7. B 【解析】張和所說的“李老板不讓賣票”呼應的是上文“竟無幾個人來看戲”,不是寶立“恨恨地飲酒”。 8.①表現了寶立對初到小城的李小童的漠視、不屑和排斥的心理。②表現了寶立對張和慷慨相助的感激心情。③表現了寶立對自己曾經刁難、誤解李小童深深自責的情緒。(答出一點1分,兩點3分,三點4 分,意思對即可) 9.①敬畏藝術,執著追求。李小童演出《戰華山》時,從桌子上翻下來摔倒在臺上,但她重新爬上桌子往下翻,導致吐血,最終使得演出成功。②以德報德,成就對方。寶立將小城碼頭讓給李小童,使她在小城立穩腳跟,為了報答寶立,李小童用心良苦促成寶立下定決心到京城學藝,最終成就了寶立的藝術人生。(每點3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0. B D F 【解析】原文標點:鎬至淮口,宋州已陷,鎬怒曉,即杖殺之。 11. C 【解析】“屢試不爽”中的“屢試”是多次試驗的意思。B項“百計營謀不能脫”中的“營”是謀求的意思;D項“謝家來貴門”中的“謝”是辭別的意思。 12. B 【解析】“否則就要征伐他”無中生有,文中的“檄”確作檄文解,但此處只用于曉諭,不用于征討。 13.(1)以謙恭的態度對待士人,多識有關大局的道理,因而受天下人仰望,雖然官場資歷很淺,仍被推為品德高尚的人。 (“大體”“考秩至淺”各 1分,句意2分) (2)王???本來將逐級受到重用,因為侄子的緣故,不久因其他事情被言官列罪,獲罪罷職回到家中。(“階”“旋”各 1分,句意2分) 14.①他們本身都有才能,有較大的名聲,②他們都得到官員的推薦。(答出一點給1分,答出兩點給3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張鎬是博州人。他豁達、胸懷大志,涉獵經史,喜愛談論王霸大略。年少時以師禮侍奉吳兢,吳兢非常器重他。 天寶末年,楊國忠憑借聲名大,搜羅天下杰出人才。聽到張鎬的聲名,召見后推薦他,張鎬從百姓升為左拾遺。等到安祿山倚仗兵權(反叛),楊國忠多次就軍國大事詢問張鎬,張鎬推舉贊善大夫來瑱,(認為他)可承擔一地的要職。幾個月后,唐玄宗到蜀地,張鎬從山谷徒步護從。唐肅宗即位,唐玄宗派張鎬趕赴肅宗所在地。張鎬到了鳳翔,奏議內容有很多好建議。 當時軍事頻繁,皇帝留意將帥,認為張鎬具有文武才略,不久任命他兼任河南節度使,持節統領淮南等路各軍事務。張鎬已經出發,適逢張巡在宋州被圍困,形勢危急,張鎬于是加倍趕路,傳令濠州刺史閭丘曉出兵營救。 閭丘曉平時固執暴戾,駕馭部下很少有恩德,喜歡獨斷專行。等到張鎬的信件送來,閭丘曉一點都沒有服從的意思,逗留不進軍。張鎬到了淮口,宋州已經淪陷,張鎬對閭丘曉發怒,立即將他杖殺。張鎬進入仕途共三年,官至宰相。他處事公正清廉,不經營資產,以謙恭的態度對待士人,多識有關大局的道理,因而受天下人仰望,雖然官場資歷很淺,仍被推為品德高尚的人。 材料二: 震澤王???年少時以師禮侍奉龜山,宋高宗早就聽說他的名聲,又因各郎官極力推薦,宋高宗車駕到達吳門,便征召王???前來對答,王???以百姓的身份被賜予進士出身、正字中秘。詔書說:“我對于一時的人才,如果得知他的名字,稍有自我表現的,常常多次讓他參加考試,可是也沒有長進。于是尋求那些沒有參加考試的人,以至于那些隱居之士,這些人中差不多有合乎我心意的。你學問有老師傳授的可以繼承,親自聞聽學說的精義。能夠修養自己的品行,這些都傳到我的耳中。召見你向你問詢道理,你的言辭簡約,旨趣深奧。師友淵源(指一個人的學問的傳授在可以求教請益的人上有其本源), 這是我贊許的。賜你優等。”王???在秘書省任職后,他的侄子王誼年齡才十四歲,在書塾拿紙寫了皇帝的批示,寫道:“可以斬殺秦檜來向天下人謝罪。”這張紙被仆人拿走,仆人索要千金,王誼的父親不能答應。宗族的一個子弟對他說:“給他千金那么御批就能要回來,御批要回來之后另外議定仆人的罪責,千金也可以回來了。”王誼的父親仍然不答應,仆人于是拿著御批告到官府。官府懼怕秦檜的黨羽,不敢隱瞞此事,派人乘驛馬快速報告給朝廷。皇帝詔令交付廷尉處置,罪案已定,王誼被判為死罪。秦檜查閱案牘,才確知王誼十四歲,第二天報告皇上。皇上因王誼年小赦免了他的死罪,將其編戶安置在象臺。王???本來將逐級受到重用,因為侄子的緣故,不久因其他事情被言官列罪,獲罪罷職回到家中。 15. C 【解析】“表明詩人從現在起,摒棄功利之心和浮華之念”錯,應為表明詩人對當朝功業和文化的贊頌。 16.①選用的意象有分量:如“龍旂”“日月”“織女襄”等,意象宏偉,氣貫長虹;②使用的形容詞和動詞有力度:如“盛”“長”極寫文化之繁榮、恩德之綿長,“卑”“陋”側面凸顯功業之大、文化之強;③運用的典故中有襯托:管仲輔佐齊桓公成就霸業,晏嬰輔政捍衛國威,王勃、盧照鄰開啟唐詩新氣象——但這些與當今相比,都算不了什么———以強襯強,頗有氣吞山河之勢。④從情感角度表達了詩人不負盛世,希望用實學來酬答時代的雄心壯志。(每點2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17.(1)呦呦鹿鳴 食野之蘋 (2)必浚其泉源 必積其德義 (3)示例一:日月忽其不淹兮 春與秋其代序 示例二:少年辛苦終身事 莫向光陰惰寸功 示例三:盛年不重來 一日難再晨 (每空1分) 18. A.與鹽的攝入量有密切關系 B.鈉多了不好 (每處2分,意思對、符合字數要求即可) 19.第⑤句可修改為:說臨床上高血鉀患者越來越多了;第⑥句可修改為:主要就是因為吃了低鈉鹽;第⑩句可修改為:這一建議是有科學道理的。(序號準確各給1分,修改正確各給1分) 【解析】⑤“高血鉀越來越多”成分殘缺,⑥“因為吃了低鈉鹽的緣故”成分贅余,⑩“是沒有科學道理的”不合邏輯。 20.三個重疊詞語“直挺挺”“豁朗豁朗”“支支梧梧”與“直挺”“豁朗”“支梧”相比,語意得到了強化:①“直挺挺”形容身體很筆挺,比“直挺”更能夠突出家將們見回家的羿時肅立的狀態;②“豁朗豁朗”是擬聲詞,比“豁朗”更能突出箭在壺里發出響聲的頻率;③“支支梧梧”是說話時的情態,比“支梧”更能突出羿見到嫦娥時慚愧、緊張等心理。(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21.①不用標點將“滿壺的簇新的箭”“網里的三匹烏老鴉”“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斷開,更能表現羿在極短的時間內同時看到了這些事物,也突出了收獲不多;②不用標點將這三個并列成分斷開,用一個長句加快了敘述節奏,更能突出羿緊張的心理。(每點2分,意思對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2.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①強調嫦娥對烏鴉的炸醬面的厭煩,突出了家中飲食的單調,②表達了嫦娥對羿的強烈不滿與責怪,③反映了嫦娥不安于現狀的心理。(每點 1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給分) 23.【寫作指導】 (1)材料分析 材料由三句話組成:一是由語言文字運用Ⅱ而聯系到魯迅創作的小說《奔月》;二是概括《奔月》塑造了一個怎樣的后羿形象;三是總結《奔月》中的后羿與神話中的后羿因思想追求和價值取向的不同而人生境界自然不同。 材料意在啟發考生思考,是做一個追求個人享受的平庸的人,還是做一個追求崇高價值的高尚的人。材料是有積極導向的,不是隨便選擇平庸或崇高都可給予肯定而自由發揮寫作的。 (2)立意分析 材料的第三句話是立意的根據。《奔月》中的后羿滿足于經營自己的小日子,為的是“小家”的幸福生活;而神話中的后羿射殺九日、鏟除六害,則為的是百姓的安定生活。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各自代表了一類人:一類是一味追求個人幸福、全力經營“小家”的庸常之輩;一類是追求民族大義、一心為國為民的時代先鋒。固然,追求個人幸福,提升“小家”生活水平無可非議,但心中唯念“小家”而不顧及“大家”,其人生境界是低下的。魯迅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人不是為吃米而活著”,要有更大的胸懷、更高的追求、更遠的目光,從而讓自己達到崇高的人生境界。 參考立意:①更高追求,更高境界;②為“大家”的境界才是人生的大境界;③淡化個人幸福,努力為國為民。 |
|
來自: 當以讀書通世事 > 《070-語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