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不易 抄襲必究 文:謝汶青 看了盛淑蘭和婆婆,丈夫簡短相處的幾個情節后,估計沒有幾個人不為盛淑蘭打抱不平的。 可是,靜下心來一想,盛淑蘭之所以能在婚姻中過的如此憋屈,絕不是孫秀才一家人的原因。盛淑蘭本人,盛淑蘭娘家也都是推手。 ![]() 第一,盛家嫁女兒盛淑蘭,只看重孫秀才表面的頭銜,而沒有考慮女兒的感受和兩人的相處。盛淑蘭家庭經濟條件好,可惜是個商賈,在宋朝社會地位排不上名號,而孫志高,則是12歲就中的秀才,算是少年得志,是個讀書人,而且算是個天才。 在宋朝文官的地位是非常高的,但孫秀才家庭經濟條件貧窮。盛淑蘭父母之所以能把女兒盛淑蘭嫁給孫秀才, 估計看上的就是孫秀才的才華,以及未來不可估量的前程。 而孫秀才之所以娶盛淑蘭,估計看上的是盛淑蘭家的經濟實力。 這樣一看,好像兩個人是門當戶對。宋朝的婚姻還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感情在婚姻中很少被談及。 一般父母很少關注孩子的相處,以及感受。 而且在當時,很多人眼中的門當戶對,則很膚淺的理解為雙方家庭背景和經濟實力相當。 像孫秀才和盛淑蘭的這種,算是互補。假如按照孫秀才以后的發展前景,好像盛淑蘭算是高攀沾光了。 兩個孩子的教育程度、是否有相似的價值觀、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父母則沒有考慮。 而過起日子以后,會發現所謂的門當戶對,絕不僅僅是雙方經濟實力和家庭背景上的匹配,還有生活習慣、生活態度,三觀,認知等方面的匹配。 婚姻的幸福與否往往取決于兩個人的個性、感情、互相理解和支持等。 盛淑蘭和孫秀才兩個人的素質和修養也有很大的差距,盛淑蘭是一個知書達理、溫婉賢淑的女子,而孫秀才則是一個粗魯無禮的人,雖然孫秀才少年得志,早早中了秀才。 這種素質上的不匹配也讓他們很難建立起真正的感情基礎。所以,盛淑蘭和孫秀才的婚姻是不般配的。 盛家父母嫁女只看重孫秀才表面的頭銜,而忽略了漫長的婚姻生活夫妻二人的相處,這為盛淑蘭不幸的婚姻埋下了伏筆。 第二,雖然孫秀才少年得志,光耀門楣,但他是個人品有問題的人。孫秀才12歲能中秀才,可以說是個天才,但是,他只是讀書讀的多,而行為上則表現出了極度 的自私。他無能力承擔家庭的責任,對盛淑蘭非打即罵,把媳婦當下當丫鬟使喚。 對盛淑蘭連最基本的尊重都沒有,更談不上互相理解和支持了。他的行為直接導致了盛淑蘭在婚姻中的不幸。 他沒有成熟的心態,沒有沉穩,踏實的性子,沒有善替她人著想的習慣,也無法引導盛淑蘭一起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 至于平日里的夫妻溝通,信任,親密關系相處等關鍵因素,孫秀才更是沒有,可以說他不具備經營幸福婚姻的能力和心態。 從他和盛淑蘭簽訂和離書后,對盛淑蘭說“你無才無貌,寡淡無趣,本不應該配我”這句話可以看出,孫秀才也沒看上盛淑蘭,這大概才是本質的原因。 感情上需要仰視,這句話不光適用女找男,也適用男找女。 第三,盛家在處理盛淑蘭婚姻問題上的態度和做法也有問題。盛家在盛淑蘭被欺負時,沒有給予足夠的支持和保護,反而不斷退讓,兩個人一吵架盛家就給孫秀才兩間鋪子,不光給人一種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印象, 而且這種無原則的退讓不僅沒有讓孫家收斂行為,反而更加得寸進尺。如果盛家在處理問題時更加堅決和有原則,也許能夠避免盛淑蘭的不幸。 孫家得寸進尺的一個心理是,我如此待你的女兒,你們還巴結我,說明我確實非常優秀,是你們盛家嫁女的天花板。 你們盛家離開我,估計不會找到比起我更優秀的人選做女婿了,所以,孫秀才徹底放開自我,辱罵,侮辱盛淑蘭的話隨口而來,毫無顧忌。 而盛家如此做,卻是為了孫家能夠善待自己的閨女,初心絕對是好的。錯在哪里呢? 錯在他們的好心施舍人的時候,并沒有評估一下孫家人是不是知恩圖報之人,是不是有自知之明之人,是不是認知和他們在一個層次的人。 好心辦了壞事,說他們是盛淑蘭婚姻不幸的一個推手一點也不為過。 第四,愚蒙無知的婆婆。盛老太太在知道小公爺追求明蘭,明蘭也喜歡小公爺的時候,首先給明蘭分析了嫁給小公爺要面對的問題,會過什么樣的生活。 她客觀的分析了嫁給小公爺后會面對的婆媳矛盾,郡主娘娘如何的難相處。這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在打擊明蘭,而是盛老太太一生經驗閱歷的總結。 中國式婚姻不是你嫁給了一個人,而是你嫁給了一個家庭,婚姻很多時候,男方家人也是必須要考慮的一個因素,尤其是婆婆。 而盛淑蘭的婆婆存在著嚴重的無知和愚昧。她對家庭教育和社會倫理一無所知,對兒媳的教育背景和社會地位也漠不關心。 在宋朝時期,孝順公婆被廣泛認為是女性的一項重要美德和義務。當時的社會強調儒家道德和家庭倫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孝順公婆不僅是道德上的要求,也是女性在家庭中地位和身份的象征。 在宋朝,女性被期望遵守三從四德的傳統規范,其中孝順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女性對公婆盡孝,以維護家庭的和諧和穩定。 孝順公婆的行為被認為是一種美德,能夠贏得社會的尊重和贊譽。 而儒家道德和家庭倫理并沒有對公婆做要求,即便淑蘭的婆婆存在著嚴重的無知和愚昧,淑蘭也得無條件,無理由的孝順公婆。 在人多的時候,婆婆稍不順心就拿淑蘭發泄,淑蘭都不能反駁;孫秀才喝醉酒發瘋的時候,婆婆也賴到淑蘭頭上;兩人生不出孩子,婆婆和孫秀才也把責任推卸到淑蘭頭上。 淑蘭如何做都是錯的,不做也是錯的,難纏愚昧的婆婆根本就不講理。 劇中淑蘭的婆婆一出場第一句話就是:我兒子是秀才,你知道秀才是什么嗎?那是宰相的根苗。在婆婆的眼中,自己的兒子是可以配的上皇宮里的公主的,那她怎么能瞧得上淑蘭這樣的兒媳呢? 看不上是來自于骨子里的輕視,是你怎么做都不會做到她心里的自上而下的嫌棄。盛淑蘭婚姻中與婆婆的相處時間更多,被婆婆管教的事件更多。 那么,痛苦,憋屈,不幸就可想而知。 假如丈夫如盛長楓對海氏那樣,在婆婆用身份毫無理由鎮壓妻子時,站出來維護妻子,那還好點,可惜,孫秀才也是自始至終都沒有看上盛淑蘭。 婆婆是盛淑蘭婚姻不幸的另一大推手。 第五:盛淑蘭。即便宋朝是男尊女卑的模式,女人無法主宰自己的婚姻,女人的地位,身份都是由男性決定,但是,依然存在盛明蘭和盛品蘭這樣不好惹的女子。 說起盛淑蘭婚姻的不幸,部分原因則來源于她自身的性格。與盛明蘭和盛品蘭相比,盛淑蘭的性格特點在某些方面顯得較為弱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她在婚姻中的地位和幸福。 首先,盛淑蘭性格中缺乏明蘭那種堅韌和智慧。 盛明蘭在面對困境時,總能保持冷靜,運用智慧化解難題。例如,在處理與顧廷燁的復雜關系時,她能夠審時度勢,采取合適的策略來保護自己。 而盛淑蘭在面對婚姻中的問題時,往往顯得猶豫不決,缺乏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 其次,盛淑蘭也沒有盛品蘭那種直率和勇敢。 盛品蘭性格直爽,敢于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追求自己的幸福。在劇中,她不畏強權,勇于反抗不合理的安排,知道為自己謀利益,敢于叫板不合理的規定和要求。 相比之下,盛淑蘭在婚姻中過于順從,不敢表達自己的不滿和訴求,這使得她在婆家地位低下,是個人都敢欺負她。 當盛淑蘭在婆家受到不公正待遇時,她只會選擇默默忍受,而不是像盛明蘭或盛品蘭那樣勇敢地站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這種逆來順受的性格特點,使得她在婚姻中始終處于被動地位,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使得她在面對婚姻中的困境時無法有效應對,最終導致了她的不幸。 之所以寫這篇文章來分析盛淑蘭婚姻不幸的原因和推手,是因為在很多不幸的婚姻中看到了很多相似之處。這是宋朝,是架空歷史電視劇中的一個不幸婚姻的例子。 雖然不能代表所有的不幸婚姻,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具有參考意義的,最起碼,在復盤婚姻不幸方面提供了某些角度。 婚姻的不幸在很多時候,并非是一個人的原因,也不是一個人就能推動的,我們作為旁人往往看到的只是某一個事件的橫切面,所以,最好還是保持意見為好。 我是情感領域創作者,喜歡研究婚戀,兩性關系,痛恨道德說教,喜歡挖掘事情的根源解刨分析問題,如果喜歡歡迎關注我。 如果你有情感,婚姻方面的困惑,或想找個樹洞傾訴,都可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留言哦,亦或者給619316013@qq.com郵箱發郵件。 ![]() |
|
來自: 謝汶青396 > 《8.影評劇評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