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作文教學,我們要先讓學生學會轉變寫作思路。
1、轉變在哪里 小學階段,作文比較注重對一件事情的敘述,以及這件事情讓你學會了什么;而初中作文更注重的是個人思考,如何把一件事、一個物品、一處景物、一個畫面寫出自己的思考,對自己的影響,也就是所謂的立意角度,所以對事情的敘述過程反而會弱化,更強調的是對某個瞬間的畫面進行描述,以及抒發自己的情感。 這兩者之間的差別意味著從小學作文向初中作文的過渡需要做好抒情的過渡,注意讓學生在寫事的時候不要事無巨細的告訴別人這件事情是怎么發生的,而是抓住最有畫面感的瞬間進行描述和抒情,要學會寫作的結構和立意的思考。 2、如何去引導 寫作在語文學習中尤為重要,學生們都希望能寫出一篇中心明確、內容具體豐富、情感動人的文章。但是在學了很多文章和閱讀了很多文章之后,仍然不知如何下筆,只知道去思考選擇什么素材編故事。那么,掌握文章的結構技法,對于學生作文構思便有極大的幫助。好的文章結構,能讓寫作者行文有序、深入細膩地表達情感、張弛有度地寫人敘事、有條有理地發表見解。為了解決學生不會寫作文,又不知寫什么的,結構不清晰的問題。寫作結構必須要有。雖然作文模板、作文模式雖然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批判的,認為這是在套作。但“沒有規矩, 不成方圓”根據我帶初中寫作的經驗,我個人覺得在這一階段,比較適合的訓練模式就是用初中的寫作結構帶上常寫主題進行訓練,用結構方法讓學生學會轉變思路。初一:結構帶主題訓練,以結構為主(訓練主題:親情、成長、小人物) 初中的記敘文講究的是一件事中的感悟,也就是立意的角度。可是對于剛上初一的學生來說,他們還是習慣寫完整的事情。針對這樣的情況,一下子讓他們轉變寫作風格,是很突然的,所以我認為應該給他們一些結構框架,讓他們能夠逐步去適應初中的作文模式。所以初一階段我覺得比較系統的作文教學思路就是:結構帶主題訓練,以結構為主(訓練主題:親情、成長、小人物)針對這兩個主題給他們講不同的結構之下這兩個主題可以怎么寫,以及練好這兩個主題,這是最基本功的。
在結構的基礎上,我又結合了初一常考的三大主題:成長、親情、小人物進行了不同結構方法的訓練,保證一個主題可以有多種結構方法去寫作。

3.如何去積累
作文集 初一的學生我是不建議讓他們一下子就去讀滿分作文,一來很難讀懂,二來也不好模仿,所以我都會給他們準備一本我自己學生寫的作文集, 這樣更容易進行模仿,先模仿再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 
每周有一篇完整的仿寫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