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雪山大地
小說將青藏高原幾十年來發(fā)生的改天換地的巨大變遷,以及以“父親母親”為代表的三代建設者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建設、鞠躬盡瘁的日日夜夜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生態(tài)與發(fā)展的主題貫穿始終,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藏族牧民傳統(tǒng)社會形態(tài)和生活樣貌的變遷。小說既有強烈的面對草原問題的憂患意識,更有在真實反映草原人民解決問題、建設新草原的文字里難掩的激情和樂觀。詩性的語言形成獨具個性的敘事風格,作品既真實呈現(xiàn)草原生活的嚴酷,又具盎然的詩意。 雪山始終以母性的偉大力量滋養(yǎng)著大地上的生靈。生于斯長于斯的作家楊志軍,在這部作品中深情回望父親母親與幾代草原建設者的艱辛探索足跡,書寫著高海拔地區(qū)的時代巨變與草原牧人的精神心路。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生態(tài)與發(fā)展的主題貫穿始終,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藏族牧民傳統(tǒng)社會形態(tài)和生活樣貌的變遷。 小說既有強烈的面對草原問題的憂患意識,更在真實反映草原人民解決問題、建設新草原的文字里擁有難掩的激情和樂觀。詩性的語言形成獨具個性的敘事風格,作品既真實呈現(xiàn)草原生活的嚴酷,又具盎然的詩意。 作者簡介 對生活的感悟能力和認知能力有時比生活本身更重要,因為如果你缺乏鉆探的本領,就永遠不知道自己坐擁一座水晶礦。一個人的精神富有跟物質條件沒有任何關系,甚至相反,迷戀精神的人永遠不會把自己的價值判斷確定在地位、財產(chǎn)和人際的標桿上。寫作需要僅屬于你自己的生活,也需要屬于全人類的感情和思想。 《雪山大地》就是想通過我和我的父輩們的生活,讓人們看到那些恒久不變的高海拔的凍土帶上,有著怎樣的溫度和愛的氧氣。我們展示人性的殘酷并不是為了認同,而是為了丟棄;我們挖掘人性的美好卻是為了讓它永駐在“人”的本色里,一路生花,璀璨到底。 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寶水
![]() 02.喬葉《寶水》 “寶水”是小說中一個村莊的名字。它是位于豫北太行山深處,一個正在由傳統(tǒng)型鄉(xiāng)村轉變?yōu)橐晕穆脼樘厣男滦袜l(xiāng)村,因為轉型而獲得了多元力量的參與和支持,重新煥發(fā)出了生機和活力。主人公是中年女子“地青萍”,她被嚴重的失眠癥所困,提前退休后從城市來到寶水村幫朋友經(jīng)營民宿。她懷著復雜的情感深度參與村莊的具體事務,以鮮明的主觀在場性見證著新時代背景下鄉(xiāng)村豐富而深刻的嬗變,自身的沉疴也被逐漸治愈,她也終于在寶水村落地生根。隨著事件運行的是,一年四時節(jié)序也持續(xù)展開。四季自然交替,萬物生生不息,它們隱而不顯含而不露地成為小說敘事的有機組成部分。 這部長篇是鄉(xiāng)土中國現(xiàn)代化的文學書寫力作,生動地呈現(xiàn)了中國鄉(xiāng)村正在發(fā)生的巨變。冬——春,春——夏,夏——秋,秋——冬,四個章節(jié)如同一幅長卷,在四時節(jié)序中將當下的鄉(xiāng)村生活娓娓道來。 寶水,這個既虛且實的小小村落,是久違了的文學里的中國鄉(xiāng)村。它的神經(jīng)末梢鏈接著新時代鄉(xiāng)村建設的生動圖景,鏈接著當下中國的典型鄉(xiāng)村樣態(tài),也鏈接著無數(shù)人心里的城鄉(xiāng)結合部。村子里那些平樸的人們,發(fā)散和衍生出諸多清新鮮活的故事,大量豐饒微妙的隱秘在其中暗潮涌動,如同涓涓細流終成江河。 作者簡介 我最初想要寫這個小說,肯定是屬于個人的自覺性。后來這種個人的自覺性與宏闊時代的文學命題相邂逅,如同山間溪流匯入了江河,某種意義上就是作品的際遇。對于這種際遇,我從來不追逐。但既已邂逅,也不回避?;乇芤彩且环N矯情。 對鄉(xiāng)村和鄉(xiāng)土文學的理解,在我這里有一個漫長的發(fā)酵過程。在河南文學的譜系中,鄉(xiāng)土文學是很強大的傳統(tǒng)力量?;蛟S是有點叛逆,我年輕時特別不喜歡鄉(xiāng)土,寫作時極想逃避鄉(xiāng)土這個概念,總是試圖保持距離,甚至反抗。當有人問我:你內心有沒有一個潛在的寫作生發(fā)地,或是說隱秘的精神原鄉(xiāng)?我很決斷地回答說,沒有。但其實,怎么可能沒有呢?只是彼時不自知。不過沒關系,時間會讓你知。 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本巴 《本巴》 十多年前,劉亮程前往新疆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旅行,這是英雄江格爾的故鄉(xiāng)。該地位于準噶爾盆地西北邊緣,“羊道遍布每一片山谷草原,那是羊走了幾千幾萬年的路,深嵌在大地”,他深受震撼,跑遍草原和山區(qū),認識了許多牧民。自那時起,劉亮程開始讀《江格爾》,他念念不忘這片草原。感動于史詩的天真帶給部落的希望與力量,感慨于人類的童年時代對時間的絢麗想象,自此他萌發(fā)出一個念頭,“寫一部天真的小說”,十余年來,這個念頭由初生漸至擴大,最終成為長篇小說《本巴》。它以《江格爾》為背景展開,另辟蹊徑再創(chuàng)現(xiàn)實,以追溯逝去的人類童年。 在史詩駐足的地方,《本巴》開始講述。蒙古族英雄史詩《江格爾》最早產(chǎn)生于十三世紀,在游唱中被不斷加工創(chuàng)新,使史詩的內容逐漸豐富,承載著古人對自然、人生的理解,是一個民族歷史記憶、經(jīng)驗情感、詩性智慧的集大成。作家劉亮程的長篇小說《本巴》,即以英雄史詩《江格爾》為背景展開,追溯逝去的人類童年,探尋一個民族的歷史記憶與詩性智慧。 劉亮程在史詩盡頭重啟時間,在古人想象力停住的地方重整山河,成就了一部充滿想象與思辨而又自然渾成、語出天真的小說,塑造了一個沒有衰老沒有死亡、人人活在二十五歲的本巴國度,波瀾壯闊熠熠生輝,在游戲、故事和多重夢境里,帶人回到世界原初意義上的本真。《本巴》寫的是史詩,更是我們所經(jīng)歷的現(xiàn)實塵世。 作者簡介 《本巴》的故事開端,是在人類初年,“居住在草原中心的烏仲汗,首先感到人世的擁擠。他先用搬家家游戲,讓人們回到不占多少地方的童年。又用捉迷藏游戲,讓地上的一半人藏起來。作為游戲的開啟者,烏仲汗并沒有按規(guī)則去找那些隱藏者,而是在一半人都藏起來后,在空出來的遼闊草原上,建立了本巴國度。那些藏起來的人,開始怕被找見而靜悄悄地消失在遠處,越藏越深遠。后來因為總是沒有人去找,便著急了,派使者四處走動,故意暴露自己。”故事從此發(fā)生。我重新創(chuàng)造了故事開端?!侗景汀肥俏覍懡o童年的史詩。 寫作最重大的事件,是語言進入。語言成為絕對主宰。語言創(chuàng)始時間,泯滅時間。夢中黑暗的時間被語言照亮。舊去的時光又活過來。太陽重新照耀萬物。那些未被感知的時間,被夢收拾回來。夢成為時間的故鄉(xiāng)。這是語言做的一場夢。《江格爾》史詩給了我巨大的夢空間。它是遼闊大地、無垠天空。我需要穿過江格爾浩瀚茂密的詩句,在史詩之外,創(chuàng)生出一部小說足夠的時間。我在這場夢中的時間里飛了起來。 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千里江山圖![]() 04.孫甘露《千里江山圖》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22年4月
|
本屆除獲獎作品外提名作品如下:![]() 01.葛亮《燕食記》 ![]() ![]() 02.胡學文《有生》 ![]() ![]() 03.魯敏《金色河流》 ![]() ![]() 04.魏微《煙霞里》 ![]() ![]() 05.朱秀?!哆h去的白馬》 ![]()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數(shù)萬人民戰(zhàn)士從膠東地區(qū)緊急渡海,參加解放東北的戰(zhàn)斗。趙家垴村女共產(chǎn)黨員、區(qū)支前隊長趙秀英大姐和她的支前隊也陰差陽錯地乘船入海,并在登陸后走散。她獨自一人和東北野戰(zhàn)軍第三十七團一起出生入死,經(jīng)歷了摩天嶺、四保臨江、搶占通化、塔山阻擊等驚心動魄的浴血奮戰(zhàn),為新中國誕生立下了卓越功勛。隨同東北野戰(zhàn)軍入關后,趙秀英踐守組織對英雄母親的承諾,藏起軍功,從膠東老家搬進沂蒙深山,甘心做了一位“失去英雄兒子”的母親的兒媳,任勞任怨,奉其終老。作家朱秀海借助豐厚的歷史史實,以清醒客觀的文學立場審視和書寫了歷史的復雜與真實、人性的善良與崇高。 |
|
來自: 昵稱12722862 > 《常識:獲獎小說典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