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籃球的世界里,選秀總是充滿了期待與驚喜。不過,回頭再看那些年的選秀大會,總能發現一些當時被忽視的璀璨明星。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于1985年NBA選秀大會上,那個僅以第13順位被猶他爵士隊選中的家伙——“郵差”卡爾·馬龍。
眼前這位風采依舊的老將,在他輝煌的職業生涯中曾多次和“籃球之神”喬丹爭奪最高榮譽,哪怕是MVP這樣的獎項也曾從喬丹手中奪得。每場比賽下來,他總能穩定地貢獻25分以上,拿下無數榮譽與獎項。甚至在NBA總決賽上,馬龍和喬丹也曾有過幾番激戰。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籃球場上耀眼如星辰般的存在,在85年那個夏天卻僅僅排在第13位。究竟是誰站在了他前面呢?我們現在就來揭曉這12位幸運兒,并追溯他們各自不同的籃球道路。 肯尼·格林和基斯李分別以第十二和第十一順位落袋為安。可惜命運弄人,肯尼·格林只經歷了兩個賽季便黯然退役,場均4.4分讓人唏噓;而基斯李三個賽季后也宣告離開了NBA舞臺。 接下來是愛德平克尼和查爾斯·奧克利。愛德平克尼用他足足十二個賽季長久而穩定的表現證明了自己作為角色球員的價值;而奧克利則更進一步,他不僅職業生涯打了19個賽季、入選過全明星陣容、還入圍過最佳防守陣容。 緊隨其后是斯拉姆夫和克里斯·穆林。斯拉姆夫靠著19+9的數據成為聯盟里技術出色的內線力量,并兩度榮獲最佳第六人稱號;相比之下,穆林更像是閃耀金光的超級巨星——25分的場均得分、夢之隊成員身份以及名人堂榮譽無不昭示著他非凡的籃球生涯。 再往前數,則有喬·科萊恩和考恩凱克排名第六與第五位。雖然喬·科萊恩并沒有特別出色表現,但98年隨公牛隊拿到冠軍成就了他職業生涯;反觀考恩凱克,則因為平平無奇地表現淪為旁觀者。 當提到麥克丹尼爾時,則不能忽視這位小前鋒初入聯盟時震撼人心得23+8數據——一個才華橫溢但被傷病摧殘、未能持續綻放光芒的天才。 探花秀貝諾特本杰明本有機會成為快船隊新星;然而天資使然并非硬通貨,在16+8數據達到職業生涯巔峰之后便開始了漂泊之路。 提及榜眼提斯代爾時必須給予敬意:22+7數據證實了其實力派球員身份;唯一遺憾可能就是從未入選全明星罷了。 至于那屆狀元——帕特里ック·尤因則無愧于其號召力強大、統治力突出的“四大中鋒”之一身份。20+9場均數據、最佳新秀頭銜加身、11次全明星榮耀……雖然無緣總冠軍讓人扼腕嘆息,“無冕之王”的美名已然足夠說明問題。 如果說85年那屆選秀如同一顆顆散落人間的珍珠,則馬龍與尤因無疑是其中最閃耀者。二人都將內線戰術發揮到極致,在整個80年代及90年代初期對抗激烈、力量至上的籃球圈中留下深深足跡。“郵差”與“紐約塔神”的故事將永遠鐫刻在NBA歷史長河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