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的第二天。 住院的時候,剛開始旁邊有個老爺子,半夜不睡看電視,后面有個老太太一大早4.5點就開始起床洗漱刷抖音;有治療的另說。 昨天晚上起夜一次,再進去到天亮好像沒有深度睡眠了,好在7點到8點又睡著了一會兒。 起床洗漱仔細用了水和面霜,我每次住院完反而氣色好,看來還是躺著養(yǎng)命啊。 媽媽煮了一碗面放了一個荷包蛋,我吃了蛋和半碗面。 外面下雨了。我還是下到一樓晃了一圈回來。收拾收拾雜物權當活動了吧。 爸爸媽媽出門釆辦,我昨晚上已經(jīng)說好我要買的,其它他倆自定。 隊友和孩子九點半才起床。孩子能自己穿上衣服,細處幫著整理一下。 10:20還沒出門,以往我早就按捺不住要催了。今天我改成了:還不去吃早飯嗎? 以前隊友經(jīng)常投訴我說話噎人,我覺得難道跟自己人說個話還得思前想后,也太累了吧。 所以經(jīng)常一言不合發(fā)生爭吵,現(xiàn)在想來也是不值當?shù)模螞r對孩子也不好。孩子所有的行為最早都是從父母那里學來的。 孩子鬧情緒,爸爸生氣了,作勢要打她;孩子就學會了,晚上下樓就說,我生氣了,我要打媽媽。 孩子的邏輯是很簡單的,爸爸生氣了,要打我,那我生氣了,也要打人。 她還想不到那么深:爸爸為什么生氣?除了打人還有其他辦法嗎?孩子真的是一面鏡子。 洛克菲勒說:沒事不要講話,講話就要有目的。講了讓別人高興。如果你的話讓別人不高興,自然也不能達成目的,那就不講。 講了別人有勁干活,能給別人傳遞價值;講了你得有錢賺,要不然就留口氣,暖暖肚子,別扯淡。 智者語遲,愚者話多。逢人只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不多嘴,才能禍少,不多言,才能事少。 我平常屬于人狠話不多,bug是嘴快、不經(jīng)過大腦、不太考慮后果。 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智慧。愿我們能獨處守心,群處守嘴,發(fā)揮說話的作用,少吃說話的虧。 正所謂,病從口入,禍從口出,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