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重溫了一下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 已經快忘記初次看的感覺了,畢竟也三四年了,那時不過是被劇情吸引,跟隨著雷佳音演的張小敬,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好不快哉。 很多作品,隔一段時間再看,都會產生不一樣的想法,因為時間給你的生命增加了重量。 我喜歡崔器說的一段話。 張小敬問崔器:“為什么留在長安?” 崔器回答說:“想升遷。” 確實很實誠,因為他的阿兄用生命給他換來一個留在長安的編制。 他說: “初來的時候,阿兄帶我晝夜不停游走長安三日,帶我見了很多人,做紙船的紅秀阿婆,馴駱駝的阿羅約,吹笛子的薛樂工,烙胡麻餅的回老羅,還有練跳舞磨爛腳跟的李十二。 從前在隴右作戰,初時是為了立戰功,久了,看戰友死傷無數,便不知以命取功意義何在。所謂保家衛國,只覺一場虛空,直到在長安見到他們。 長安好吃好喝好生活,當然讓人想留下,可讓我真覺得活得有意思的,就是在長安城里,再普通不過的這些人。 大家沒讀過什么書,沒有多少錢,也說不上有什么了不得的前途,可他們,不,可我們,都在盡心做自己的事。 所以只做旅帥不夠保護他們,位子還得高一些,至少要進右驍衛,旅賁軍只保護太子一人,右驍衛能守長安。” 劇中,張小敬、崔器、龍波、徐賓、崔破延、聞無忌等等,都是小人物,是跟我們一樣很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形形色色的普通人里,他們有的一往無前,有的臨陣脫逃,有的背叛親友兄弟,有的為兄弟兩肋插刀。 縱使普通人有千萬種,選擇怎樣過一生,還得看自己的選擇。 02 讀書的時候,跟同學在宿舍侃大山,經常會聽到我上鋪老金反復強調:我一定不要成為像我爸媽那樣的普通人,工作、買房、供房、結婚、養娃、退休,碌碌無為而又平凡的一生。 如今細細思考,這樣的一生真的是你能輕輕松松就能過完的嗎? 很多人竭盡全力,都只是為了過好“平凡的一生”。 這周,躺在我微信列表三年沒有動靜的老金跟我聯系了,原來她結婚了,但是又離婚了。 她的生活熱鬧得像部連續劇。 她準備帶著孩子來桂林定居,說要買套江景房,住在漓江邊看風景,享受慢悠悠的生活。 我哈哈大笑說熱烈歡迎,然后反手把房價貼給了她。 她至今沒搭理我。 唉,不是我愿意潑冷水,她是獨生女,爸媽快40才生的她,小城市退休工資真心高不到哪兒去。 她離婚也沒分到什么錢,兩個孩子,她和前夫一人一個。 誠然,她心中向往著詩和遠方,想逃離所謂的枷鎖,卻也沒想好要做什么工作,冒冒失失就想拿爹媽的棺材本到一個新的城市生活。 我的心中只有倆字:呵呵。 每個人都有追求“月亮”的權利,也有選擇“六便士”的自由。 可如果一味只是看著遠方,而不去管腳下的泥土,這樣的追求和空中樓閣有什么區別呢? 我之前的公司有一個保潔阿姨,性格特別好,每天樂呵呵,論親和力,連我們前臺小姑娘都比不上。 她白天給我們公司做保潔,晚上給一個私飯菜飯館洗碗,周末兩天也沒閑著,35塊一小時,做家政清潔。 因為她的孩子在讀大學,也是離婚了,前夫喝酒賭博,孩子她一個人管。 生活好像很辛苦,但是我在她身上,每天都能看到光亮,照亮自己,也能照亮他人。 03 電視劇《平凡之路》中的“四普”青年潘巖,郭麒麟飾演的,他一出現我就看到彈幕上很多人刷:看到他就仿佛看到了自己。 一個小鎮青年,普普通通的家境,普普通通的長相,不太會讀書,好不容易熬到了畢業,普普通通的學歷讓他成為了一個底層的助理,拿著普普通通的薪水,還要每天為了生計,為了職場的不公而發愁。 看著他的生活,都讓人覺得在照鏡子。 甚至想問自己:我這樣普通的人生,真的值得過下去嗎? 好在最后,潘巖堅守本心,全心全意搞事業,雖然波折不斷,但最后逆襲了。 讓我們看到了普通人的一生,也是有滋有味的。 就像《看風的孩子,謝謝你成全我》這本書里,戈婭對孩子說:
共勉。 作者:羲珞,有無相生,無往不復,愿這世界被人類溫柔以待。 |
|